摘 要:朗讀,作為新課標要求加入小學語文課堂的元素之一,有著它本身獨特的魅力,一篇優(yōu)美的、意義深刻的文章,它給人的啟迪不僅僅存在于教師對它進行的文本解讀,通過朗讀能夠更加深入發(fā)掘其潛在魅力和影響。教師更應該引領、鼓勵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來啟發(fā)學生,讓語文課充滿靈性,散發(fā)出其真正的魅力。
關鍵詞:語文課;朗讀;靈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10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87
隨著知識體量的增大、知識更新的加速、知識形式的多樣化,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不斷變多,當這種快速化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堂時,往往會反映出很多問題,其中尤以朗讀的缺失為甚。
一、小學語文課堂上朗讀缺失的普遍現(xiàn)狀及影響
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隨之而來的是教育競爭的激烈,在普遍追求考試成績的大環(huán)境下,教育中一些優(yōu)秀的元素會被忽視,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即便在隨后的新課標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及時的分析與糾正,但在很多地方,問題依舊存在。在多數(shù)的語文課上,教師講授課程的內(nèi)容重點普遍集中在對一篇文章的字詞上,教師會著重要求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學生做到理解詞義,正確書寫和應用,基本了解課文大意與明顯的思想感情。無可厚非,這本就是語文需要承擔的一個基本作用,但是教師的過度要求會導致課堂的形式化,最直接的是單一的、枯燥的字詞文本學習使課堂失去了生動性和活潑性,語文課堂不能讓學生解放天性,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與靈性。
在語文課上,時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場景,教師指明要求學生回答一個問題,而被點名的學生的回答讀書會含糊不清,表意不明,這種狀態(tài)又會反作用于課堂,使得學生的積極性一降再降,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形式呆板。語文課往往會變成教師一個人的課堂,僅僅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缺乏最為重要的互動。
小學課堂階段,學生最不缺乏的就是寶貴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這個時候應該給予鼓勵和引導,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復述課本內(nèi)容。語文課堂需要做出改變,語文需要說出來,需要充滿感情地朗誦,需要學生用他們活潑靈動的視野去觀察豐富多彩的變化。所謂的“讀書有三到”中就有“口到”,這也是古人智慧精華的遺留與饋贈。學語文,就要讀出聲來,朗讀是必不可少的,它會帶領學生進一步體驗文中的情感與思想,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朗讀讓語文充滿靈性
如何學好語文?新課標給出了答案——讓學生去朗讀。舉個例子,在安慶的一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春天來了》,這篇課文歌頌了春天的美好,行文間充滿簡單和快樂,在自由的朗讀聲中,學生情緒逐漸高漲,課堂氣氛變得活潑。接著,教師對學生提問朗讀的感受,由于課文正面影響的作用,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回答的內(nèi)容也豐富多彩,別具一格,有的回答“春天來了,小溪解凍了,我覺得小動物們一定很開心”;有的回答“春天到了,森林也睡醒了,我最喜歡她綠油油的芬芳”等。
諸如此類的回答數(shù)不勝數(shù),無一不充滿著靈性,可見,朗讀讓學生心情愉悅,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也獲得了成就感,其體現(xiàn)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上。朗讀,讓學生從中學習到了基本的審美方式,因為最簡單的美感是讓人讀出來時覺得愉悅和享受。在《春天來了》這篇課文當中,學生積極參與朗讀,獲得了與文中相一致的情感體驗,在這種體驗中會有快樂和成就感等積極的方面引導學生的靈性。
三、將朗讀應用于語文課的策略
“三分文章七分讀”,聲情并茂的朗讀能讓聽者為之動容,入乎其心,動乎其情,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及情感把握自然而然也融入其中。朗讀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如何讓“朗讀”在語文課上充分發(fā)揮作用?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充分的預案,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課件,可以將卡通形象帶入課件中,選擇與文意相和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并且更快地進入狀態(tài)。布置場景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部分,比如,在朗讀的材料與自然有關時,可以布置一束鮮花、幾塊漂亮的鵝卵石等,方便學生從日常事物中帶入情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在選擇朗讀素材時,應該盡量選擇詩歌和散文這一類輕快的體裁,而詩歌和散文本身就具有語言靈活優(yōu)美,容易引起情感共鳴等特點。詩歌和散文的內(nèi)容應該選擇積極的,充滿生活情趣的,飽含感情的一類,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接受積極的影響和暗示。在朗讀時,應該鼓勵學生先進入角色,想象自己是在扮演一個人物,通過扮演來促進學生對思想感情的認知和了解,與此同時教師應該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氣氛,促進朗讀的進行。
葉圣陶先生曾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崩首x是學生學語文的一扇窗,也是語文課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以“讀”為本,其積極意義不僅僅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成效,還會促進學生形成基本的審美認知,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使語文課堂充滿靈性,讓語文課散發(fā)出真正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至于朗讀的更深層次的作用,還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研究。
參考文獻:
[1]楊瑞霞.小學語文名師朗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劉慶梅.感情朗讀,語文教學永恒的追求[J].語文天地,2018(30).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許惜勤(1972.5— ),女,漢族,福建龍海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