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社會上各行各業(yè)對從業(y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對個人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當今部分院校,尤其是民辦院校未能適應時代的步伐,過分注重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了素質的培養(yǎng)。本文對于當前的民辦高校對于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現狀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并提出了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民辦高校;素質教育;文化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167
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我國的經濟飛速增長,社會各行業(yè)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對于從業(yè)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求從業(yè)者具有較高的技能要求,同時要求從業(yè)者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陣地,為適應社會需求,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但是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部分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在大學生素質教育方面的培養(yǎng)有所欠缺。本文簡要闡述了當前民辦高校素質教育的現狀并針對教育現狀提出相關的措施。
一、素質教育的意義
所謂的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以全體學生為對象,意在讓受教者德智體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素質教育總體可分為內在、外在兩方面內容。內在的素質是指受教者品質、人格等自身方面的培養(yǎng),外在的素質是指受教者能力、行為方面的培養(yǎng),綜合起來就是讓學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正確的處理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優(yōu)秀的人格和品質。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發(fā)展的新生力量,擔負著建設國家的歷史重任,大學生年齡尚輕,社會閱歷比較少,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尤其是拜金主義,人與人之間關系冷漠,道德缺失,缺乏愛國之心,更缺乏自古以來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傳承,加之網絡技術和自媒體的迅速發(fā)展,很多沒有經過過濾的信息被大學生吸收,大學生的辨別能力和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所以很容易沾染不良風氣,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fā)展。因此,素質教育在我國經濟和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尤為重要,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素質教育的實施不僅僅是對大學生負責,更是對祖國的未來負責,也是高校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更是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高素質接班人。
老人摔倒不敢扶一把、突發(fā)疾病不敢?guī)鸵话?,任憑一個鮮活的生命離我們而去,這種社會現象的出現,更提醒我們要提高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從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做起,讓社會多些關心和愛,從我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大學生素質教育現狀
當前民辦高校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滿足經濟發(fā)展和行業(yè)對于人才的具體需求,在民辦高校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方面下功夫,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也做出了眾多改變,開始關注學生人文素質和內在品質的培養(yǎng)。通過調查發(fā)現,當前高校在素質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育形式單一
一些民辦高校已經開始意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展了相應措施,但是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很多民辦高校當前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多依靠于學校社團或是其他相關團體的講座來進行的。但是這種教育形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效果欠佳。首先是這類型的講座學校幾乎不會請高水平的專家、嘉賓講解,其次還有很多講座名為素質教育講座,但內容卻相差甚遠。另外大部分這類型的講座多偏重于理論講解,很少有關于實踐性的內容,大學生往往對此不太感興趣,造成這類型的講座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價值,教育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大學生的素質也不會因幾臺講座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素質教育不夠重視
作為高校,教書育人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民辦高校自成立之初,為了能夠在同行業(yè)中具備競爭力,保障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就業(yè),將精力、資金幾乎全部用于學科建設、專業(yè)發(fā)展方面,以此來獲得高效的學院發(fā)展模式,但是在學生素質教育方面有所忽略,投入不夠,師資力量薄弱,觀念跟不上。這就導致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高校的側重點不同,教師也只是單純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并沒有將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中,從而造成大學生在專業(yè)領域雖然有著較強的競爭力,但是素質方面有所欠缺,造成高技術低素質,不能適應企業(yè)需要和社會發(fā)展。這就造成了很多大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很難抵擋住物質的誘惑,步入歧途。
(三)對于素質教育意識淡薄
從當今社會整體發(fā)展來看,現在的中國經濟發(fā)展迅猛,人民生活富足,衣食無憂,但是滋生了拜金主義的意識觀念,這種觀念也嚴重影響了當今的大學生。現在的大學生往往過分注重功利,物質攀比現象嚴重,價值觀混亂,對于素質教育的意識比較薄弱。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是極為不利的,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關系到人的一生命運,沒有良好的素質為基礎,縱然你專業(yè)素質再優(yōu)秀,也不會有太好的發(fā)展,更有甚者會身陷牢籠,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會為了一己私利,置法律于不顧,不惜損害國家利益來滿足個人私欲,最終淪為階下囚。因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擯棄功利主義等觀念對大學生的影響,提高其思想意識,豐富其文化生活,是民辦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四)素質教育與專業(yè)課程關聯度不足
當前已經有部分高校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調查走訪,我發(fā)現部分民辦高校把素質教育課程作為專門的課程進行課堂教學,把素質教學與專業(yè)課程放在同等位置。這種做法,從表面看是突出了素質教育的地位,然而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只是單純的流于形式,除了增添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耗費師生精力外,并沒有讓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面做出重大改變,學生的素質也沒有明顯提高,反而使學生產生了反感。
三、發(fā)展民辦高校素質教育相關策略
(一)教育理念的轉變
思維決定人的行為方式,同樣,教育理念也就決定了教育的模式,想要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理念的轉變。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社會獲得立足之地,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非常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好壞、考試分數的高低,這就嚴重制約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因此,教師教育理念沒有轉變,素質教育也就無從談起,再好的素質教育方案也沒有生存的土壤,這就猶如紙上談兵,毫無效果可言。
(二)加強師資力量
教師是服務在教學最前線的,教學成果的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素質的高低,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雄厚的師資力量是其關鍵要素。社會人才不僅僅是要具備專業(yè)的技能、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素質,這才是祖國需要的人才,才是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因此,加強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是加強素質教育的基礎保障。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加強歸根結底是要依靠教師的教學來實現的,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一個院校教育成敗,甚至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但當前的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因不少教師的教育理念未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造成素質教育進程緩慢,這就需要各大院校及時增強教師的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三)加強學校形象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學校的文化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方式,因此,民辦院校應加強自身的形象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的處事風格不僅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學校的形象。如何營造良好的學校形象呢?首先,辦學理念是各大院校自我定位的最佳體現。民辦院校也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找到正確的定位。其次,院校的文化氛圍,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最佳土壤,在當今社會,學校應該是教書育人而存在的,但事實并非如此,也存在部分高校為創(chuàng)收而置素質教育于不顧,只是單純教授學生技能,讓學生將來在社會上謀得一席之地,這是對于國家、對民族的不負責。
(四)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規(guī)章制度,素質教育就是一紙空文,不會有太大的成效。因此,學校的素質教育建設的前提應有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作為保障。院校應將素質教育納入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于教師的素質教育教學進行評價,做到有獎有罰,以此激勵教師開展素質教育活動。
(五)借鑒公辦高校先進經驗,加強理論研究
相比民辦院校,公辦院校在素質教育方面起步較早,經驗比較豐富,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民辦院??梢晕展k院校的先進教學經驗,避免不必要的彎路,避免浪費人力、物力,其實大部分的公辦院校的素質教育理論對于民辦院校也是同樣適用的,只是生源不同,民辦院校的學生素質有一些差別,所以說民辦院校在素質教育方面面臨的難度更大,需要更大的精力來探索,找到適合自身情況的發(fā)展道路。
在吸取公辦院校理論基礎上,民辦院校也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加強對于素質教育理論、教學實踐的研究工作。完善的理論基礎是素質教育實施的前提,況且素質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教學項目,理論基礎必須要完善。民辦院??梢怨k院校為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教學實踐來獲得經驗,對其分析總結,完善理論,再以理論指導教學,如此循環(huán)反復,在實踐中完善理論。
(六)采取多途徑、多方式進行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宗旨就是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因此,只是單純的理論教學效果不會太顯著。院??梢圆扇《嗤緩健⒍喾绞竭M行素質教育。比如可以樹立榜樣的力量,對于素質較高的學生進行全校推廣教育工作,讓學生有學習的目標、學習的方向。另外,教師的言行也在很大程度生影響的學生,因此,教師是影響學生言行的主要對象,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來教育學生。
素質教育并非短時期的工程,大學生素質教育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能大幅度得到提升,素質教育意義重大,從小的方面說關系到個人發(fā)展,從大的方面講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因此,素質教育應是長期的課題。但當前民辦院校的素質教育體系并不完善,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嘗試,找到適合的教學方式,為國家、為民族培養(yǎng)合格的、德智體方面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關涵, 董迪, 蔡秀麗,等.民辦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對策淺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5(3).
[2]柴續(xù)續(xù),鄧小玲,陳鑫雨.基于輔導員視角下民辦高校素質教育研究[J].學理論,2014(21).
[3]孫汀蘭.民辦高校素質教育管理改革與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上海管理科學,2013(2).
[4]劉萍.民辦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4(7).
[5]張薇薇,張倩,潘麗娜.民辦高校的大學生素質教育現狀和路徑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4(16).
[6]方馨.民辦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傅秋野(1985.2— ),女,漢族,遼寧大連人,講師,研究方向:黨建和思政。
課題項目: 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基于OBE教育模式下民辦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研究(課題編號:JG18DB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