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丹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腫瘤放療科,江蘇 常州 213000)
在肺癌干預過程中,手術聯(lián)合放療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在放療后,癌因性疲乏難以避免,不利于患者術后迅速康復[1]。因此,在臨床上,加強癌因性疲乏評估和護理是重中之重。對于癌因性疲乏而言,主要是指人在主觀感受中,痛苦感非常強烈,這對腫瘤的發(fā)展和治療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肺癌患者極容易出現(xiàn)不良心理情緒,再加上癌因性疲乏所致的主觀感受,不利于提高生活質量。
研究對象主要選取30例肺癌放療患者,結合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為15例,干預組男女分別為12例、3例,平均年齡為(60.47±4.84)歲。對照組男女分別為13例、2例,最平均年齡為(60.28±4.1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其差異并不顯著(P>0.05)。
行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定期進行巡房,對患者病情變化予以充分掌握,并對其生命體征予以嚴格監(jiān)測。在對照組基礎上,再行系統(tǒng)化護理為干預組,具體來說:首先,健康教育。不定期培訓護理人員,將護理人員的認知水平提升上來,將系統(tǒng)化學習落實到位,確保護理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在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應充分掌握患者實際情況,保證健康指導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其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深入分析,提高對心理護理的高度重視,加大相互交流力度[2],比如在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患者之間、患者和家屬之間等,講解成功的案例,避免患者不良心理的出現(xiàn),確保較高的護理依從性和疾病治愈自信心。
最后,飲食指導。在放療過程中,飲食是重要的一大影響因素,這時應指導患者對水果和蔬菜等多食用,確保營養(yǎng)的充足性,多食用補氣養(yǎng)血食物,如黃芪烏雞湯等。此外,將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提供給患者,引導患者在睡前,進行肢體按摩。
首先,癌因性疲乏程度。主要包括重度疲乏、中度疲乏、輕度疲乏以及無疲乏等,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愈發(fā)嚴重[3]。其次,生活質量。其維度主要體現(xiàn)在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等,各個維度評分最低為0分,最高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可以保證。
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x2檢驗,當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組的重度疲乏、中度疲乏、輕度疲乏以及無疲乏分別為1例、5例、4例、5例,對照組的重度疲乏、中度疲乏、輕度疲乏以及無疲乏分別為5例、3例、5例、2例。干預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護理后,干預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組別 n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社會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15 59.8±10.4 74.9±12.7 57.4±10.7 72.7±12.8 57.8±10.9 75.8±12.2干預組 15 59.4±10.6 83.6±12.9 57.8±10.5 84.6±12.4 57.4±11.7 83.9±12.4 t 0.152 4.841 0.174 4.288 0.081 4.98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對癌因性疲乏的原因進行分析,與貧血、化療藥物以及患者心理狀態(tài)等聯(lián)系性較為突出[4],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F(xiàn)階段,癌因性疲乏已經(jīng)成為了大眾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在治療的基礎上,應注重護理措施的實時,確保治療效果的穩(wěn)步提升。在肺癌放療患者護理中,加強系統(tǒng)化護理的應用,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成效。在本次研究中,干預組的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無疲乏率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對于常規(guī)護理而言,作為護理方式之一,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并不多,而且對癌因性疲乏的認知水平有待提升,進而無法保證護理效果。而對于系統(tǒng)化護理而言,具有較高的計劃性和整體性,突出了患者的主體性地位,并對個體差異性予以尊重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系統(tǒng)化護理在肺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可以對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出現(xiàn)予以控制,確保其生活質量的顯著提升,值得進行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