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寶珣
摘要:高等音樂院校聲樂專業(yè)的教學體系構建與優(yōu)化目前是各大音樂院校爭創(chuàng)“雙一流”專業(yè)的工作重點,如何培養(yǎng)“應用型”音樂人才更是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yè)近些年來進行教學改革的關鍵。要求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從實踐、應用與技術等方面出發(fā),順應社會需求。綜合大學音樂院系聲樂專業(yè)的歌劇教學體系還處在一個積累實踐經(jīng)驗的階段,許多院校已經(jīng)開始歌劇排練的相關課程,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歌劇是最復雜的音樂藝術,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歌劇排練課程的學習一定要設置好相關配套的前置課程。
關鍵詞:聲樂教學? ?歌劇演唱? ?應用價值?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4-0124-02
一、高校歌劇教學課程體系構建的應用價值
為什么要構建完備的高校歌劇課程教學體系?筆者認為,歌劇是音樂藝術中最大型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更是聲樂藝術的表現(xiàn)最高形式。歌劇藝術不僅僅是音樂藝術,更是音樂藝術、戲劇藝術與舞臺美術等藝術的最高結合,可是我國目前的歌劇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往往各自為政,本來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形態(tài),卻沒有在高等教育中有機的結合起來。歌劇藝術中厚重的文化內涵,表現(xiàn)形式的復雜、多元又互相交織在一起的藝術元素并沒有完好的結合起來。
目前歌劇藝術人才培養(yǎng)集中在各大音樂高等院校的聲樂系部,為了順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各個學校都開設了大量的實踐類課程。歌劇人才的培養(yǎng)往往粗淺的停留在會唱幾首耳熟能詳?shù)脑亣@調上,這其實與歌劇還相差甚遠,大多數(shù)學生排練出一段歌劇場次都困難重重,所以歌劇教育一定要系統(tǒng)的,循序漸進的穩(wěn)步推進。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歌劇排練課程因設置好相應的前置課程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目前歌劇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綜合類大學音樂院系對歌劇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
部分綜合類大學音樂院系總會覺得生源質量不高,學生離歌劇的距離還很遠;排歌劇不如排合唱見效快出成果;發(fā)展歌劇成本太高等諸多理由不重視歌劇教育在聲樂系中的發(fā)展。又因“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不得不增加大量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開始了歌劇排練,重唱排練,音樂劇排練等課程。教學體制不完善、學生理論基礎薄弱、師資的匱乏、教學基礎配套的不足往往使課程種類看似豐富卻質量不高,排練出來的學生作業(yè)千篇一律:作品重復率高,作品類型單一。
(二)部分排練課教師對歌劇研究不深,師資匱乏
我國高等音樂教育中的歌劇藝術教育還處在“初級階段”。各大高等音樂院校的聲樂系排練課教師大多雖進行了系統(tǒng)聲樂學習但并未進行系統(tǒng)的歌劇學習,國內能登上劇院有完整的歌劇演出經(jīng)驗的高校聲樂教師太少了。也正因為長期的歌劇教育在高等音樂院校中存在一定的缺失,導致諸多高校聲樂教師對歌劇作品的積累還是相對薄弱的。類似《費加羅的婚禮》《茶花女》這些耳熟能詳?shù)母鑴≡诟鑴∨啪氄n的排練作業(yè)中經(jīng)常見到,但是如《佛羅倫薩的草帽》《加爾摩多會修女的對話(斷頭臺上的修女)》這類現(xiàn)代歌劇;或羅西尼的《灰姑娘》,多尼采蒂的《安娜柏烈娜》等主流作曲家寫的在我國演出極少的歌劇劇目是極其困難的出現(xiàn)在我國本科教育中歌劇排練課程的舞臺上的。
(三)歌劇排練課老師身兼數(shù)職,超負荷的工作量
目前,我國的歌劇排練課常由一名任課老師負責,有條件的學校配一名鋼琴藝術指導。歌劇作品的呈現(xiàn)單靠一名聲樂教師與一名鋼琴藝術指導是非常辛苦的,筆者在排練教學過程中需要講劇情,講場次,講劇本,講人物性格,講聲音塑造,講臺詞念白,時而客串指揮,時而客串導演,一節(jié)大課下來深感力不從心。
三、歌劇排練課程因設置的前置課程
歌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若排練教師沒有做到足夠的知識儲備,學生對歌劇沒有一個理性的認識,這樣的排練課上下去是非常痛苦艱難的。若學生沒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學生排練起來也是痛苦的??赡苡腥藭|疑:歌劇唱就好了啊,所有的舞臺經(jīng)驗在舞臺上磨煉出來就好,學習好了理論未必上臺就是好演員。其實不然,歌劇不僅僅是一門聲音的藝術,更是與戲劇、舞蹈、美術高度結合的藝術,沒有強大的理論基礎與表演基礎,學生將無法勝任這個高強度的戲載體。
筆者認為必須設置的前置課程有:
(一)《臺詞基礎》
歌劇是一門戲劇藝術,臺詞的訓練在音樂院校的教學中往往是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高等音樂院校都開設了《普通話正音》或《普通話水平測試》等課程,這類課程雖提高了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但教學重點常停留在普通話考級以便學生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層面上。說好標準的普通話與一口漂亮的戲劇臺詞的距離還是相當遠的,即便已經(jīng)開設了臺詞課的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也是偏向于話劇臺詞,當然話劇臺詞是基礎,可是歌劇臺詞較話劇臺詞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宣敘調與詠嘆調的區(qū)別也正是如此。
(二)外語課程(意大利語、德語、法語等)
歌劇教育因以歌劇發(fā)源地歐洲的經(jīng)典作品為基礎進行展開,這就對學生的外語能力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目前我國高等音樂院校的聲樂系部大多都開設了《意大利語正音》《德語正音》《法語正音》等課程,教學往往停留在這些歐洲小語種的拼讀發(fā)展上。當然意大利語拼讀是基礎的基礎,倘若上升到歌劇高度要求上,學生僅僅會坑坑巴巴的拼出來是不能夠勝任這類作品的宣敘調或念白臺詞的。教學中可以從意大利語小對話進行入手,讓學生用意大利語教程中的小對話鍛煉學生的臺詞交流能力。
(三)《多聲部視唱》
《多聲部視唱》是訓練學生以多聲部思維方式的視唱基礎課程,也是聲樂方向學生進入歌劇重唱學習的“敲門磚”。聲樂方向的學生尤其是聲樂系的學生在進入本科學習前往往只進行過獨唱技術的學習,在聲部合作的專業(yè)角度顯得十分空白。從歌劇排練前置課程的角度出發(fā),我們應對《多聲部視唱》這門專業(yè)課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這門課的應用效果因成為這門課的教學主題。學習完這門課程能使學生區(qū)分出主調多聲部作品與復調多少部作品在聲樂表達中的差別,提升學生間互相的協(xié)作能力。
(四)《戲曲身段》
目前大多數(shù)高等音樂院校的聲樂方向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大多加入了我國傳統(tǒng)戲曲的教學內容,但筆者認為,與其花費大力氣給聲樂方向學生講傳統(tǒng)戲曲唱腔,讓每個學生都學習戲曲唱段,不如花時間花功夫給這些學生加強戲曲身段訓練來得實際。傳統(tǒng)戲曲的唱段應該學,但是畢竟戲曲唱腔與現(xiàn)代聲樂教學還是存在巨大差異的。戲曲身段就不同了,從應用型的角度出發(fā),戲曲身段可以直接運用到我國眾多的民族歌劇的排練中來。在筆者的歌劇排練教學中,往往一組本科三年級的學生排《小二黑結婚》,圓場不會跑,云手不會做,走上排練廳眾多的歌劇走位從零開始練習。若扎實的完成了戲曲身段前置課程的學習可以大大提高排練效率。
(五)《歌劇作品鑒賞》
聲樂藝術分為歌劇作品與藝術歌曲兩大類,歌曲作品更強調戲劇化的表達效果??墒呛沃^戲劇化對于一個本科學生來說也許并不能很好的通過聲音控制表達出來,尤其一些低年級學生往往將歌劇詠嘆調唱得過于柔美,好像藝術歌曲的處理一樣。在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下,帶領學生們鑒賞成熟的歌劇作品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很多聲樂方向的專業(yè)學生一部原版歌劇都沒有完整的看完過,對歌劇的了解都停留在一個個詠嘆調片段上,這樣對歌劇的理解是缺失的。利用一個學期,仔細地研究幾部經(jīng)典歌劇的整體架構,了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歌劇,從而整體提升對歌劇了解是非常有意義的。
(六)《歌劇藝術史》
高等音樂院校表演方向的學生歷來對史論課程都存在畏難情緒,但是對于任何一門學科若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單純的表演是蒼白無力的。我國目前的現(xiàn)狀在于對于中西方音樂史的研究非常積極,但是對于這種音樂史論分支的研究是缺乏精英化研究的。
歌劇作為聲樂表演藝術的最高形式這種高雅藝術已經(jīng)越來越走進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歌劇演員的培養(yǎng)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中國高校歌劇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個漫長的實踐過程,這項事業(yè)需要高校的聲樂工作者們清晰地認識到目前的歌劇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不完善,要結合科學的理論基礎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綜合考慮,因地制宜。
參考文獻:
[1]王梓赫.高校歌劇教學體系構建的四個操作關鍵[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10).
[2]張璨.普通高校學生歌劇排練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5,(23).
[3]王婷娟.我國普通高校歌劇賞析課現(xiàn)狀研究[J].戲劇之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