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摘要:本文意在通過舞蹈語言的研究,從有效傳遞作品的深層內涵和意境出發(fā),對其修辭手法的合理應用進行探討和解析。全文通過闡述當今舞蹈發(fā)展中語言修辭在傳達作品思想情感的確實效用這一方面來說明其使用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對具體舞蹈作品的剖析進而強調合理使用修辭的重要性,以引起舞蹈編者對在舞蹈語言表達中修辭合理應用的關注。
關鍵詞:舞蹈創(chuàng)作? ?舞蹈語言? ?修辭? ?合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J70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4-0086-03
在舞蹈源遠流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動作語言作為本質的構成要素也經歷著從純粹的模擬生活狀態(tài)到再現(xiàn)和升華情感、思想的演進過程。這一進程是舞蹈發(fā)展的標志,也是舞蹈用以抒情言志的需要。
舞蹈語言借以身體律動來闡發(fā)表現(xiàn)的內容,雖不同于語言學的語言,但二者在發(fā)生中同樣都需要被豐富和美化。這些豐富和美化恰好是傳統(tǒng)語言學上所用的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運用名種語文材料、各種表現(xiàn)手法來恰當表達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辭現(xiàn)象的條理、修辭觀念的系統(tǒng)。舞蹈創(chuàng)作,需要借鑒語言學中的修辭手法,以提高舞蹈語言的表達效果,使作品的創(chuàng)作依據(jù)題旨情境,實現(xiàn)內涵的傳遞,這便決定了編者在單純的舞蹈語言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加工,把純粹的舞蹈語言加以修飾的重要性。
一、舞蹈語言修辭的概念分析
(一)舞蹈語言與舞蹈語言修辭的界定
“語言”一詞,指口語表達的符號系統(tǒng),是傳遞信息及觀念的顯意符號。舞蹈中的身體姿態(tài)就是一種傳遞信息和觀念的符號,是在舞蹈特有的用身體表達情感意識的特征下而存在的。身體姿態(tài)作為舞蹈表演的語言,雖非文字,但同樣具有傳統(tǒng)語言學的性質。通過加強“言辭”或“文句”效果,表演則更鮮明生動,亦即增加了藝術手法——修辭的使用。
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對“修辭”做出這樣的解釋:“修辭是指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法,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平鋪直敘的語言多會覺得寡淡無味,使用修辭手法便能夠很好地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給語言以生命,增添其魅力,豐富其內涵。
舞蹈語言是能使人獲得“意義或信息”的人體符號體系?!霸诤鸂枎r①看來,‘舞蹈語言包括動作、舞句、舞段三個等級”②。舞蹈動作包括姿態(tài)、節(jié)奏、空間、時間的內在規(guī)范及力度。舞句是根據(jù)創(chuàng)作意圖和情感傾向,將單一動作在形式邏輯安排下連接成串的結果,而舞段則是舞蹈語言的最高層次,它由舞蹈動作和舞句組合而成,也是舞蹈作品的具體構成。
我們所說的舞蹈語言修辭就是指作用于舞蹈動作、舞句和舞段之上的,以增添舞蹈情感韻律和藝術韻味的多種表現(xiàn)手法。舞蹈語言所用修辭,既可以是對單個動作的點綴,對舞句的潤飾,也可以是對舞段的修飾。但由于舞段是舞蹈語言的最高層次,它聯(lián)合了動作和舞句的思想內涵,對刻畫舞蹈作品的整體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舞段上的修辭就成為對舞蹈語言進行修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核心環(huán)節(jié)。
(二)舞蹈語言修辭之存在意義
舞蹈創(chuàng)作是一個對生活進行加工的過程,是生活中人和事的藝術再現(xiàn),這種再現(xiàn)依賴于舞者的身體動作,成為舞蹈特有的語言來完成對生活的述說。舞蹈作品要求有生動的形象、鮮明的性格、飽滿的情感且獨特的個性,舞蹈語言要滿足這些標準,就須對純粹動作的基礎上進行修飾,從而深化編導蘊含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生命認知和心理情愫。
運用舞蹈語言修辭,是為了加強舞蹈動作、語句、段落的情感表達力度,在動作語言和情感相互適宜的條件下,把單純動作可能表現(xiàn)的最深層內涵不斷外化和突出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三)舞蹈語言修辭之存在性質
索緒爾曾在他的語言學研究中提出了“能指”與“所指”的概念。舞蹈語言作為一種“體態(tài)語言”,其“能指”和“所指”對應的就是舞蹈的表現(xiàn)形式和深嵌其中的思想意念,體現(xiàn)出一種情緒,一種意境。
舞蹈表現(xiàn)源于加工抽象后的生活動作,肢體動作因為缺少帶明顯標識和注解的聲音語言、文字語言,它可能隱含的意味就帶有了多層性和不確定性。加之舞蹈除了有意味地再現(xiàn)生活狀態(tài)和原型外,更多的是為了深化現(xiàn)實交感,擴充深層內涵,為觀者提供想象空間,產生理性與感性交織的情感共鳴,從而形成舞蹈語言能指和所指的互認過程。但舞蹈語言的形之能指在觀者眼中促成的意之所指,會在舞蹈想象空間和抽象意境的存在中產生視覺上的多重效果和意向,所以,舞蹈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形成的是能指和所指之間最廣泛的互認狀態(tài)。
通過以上對舞蹈語言的性質分析,不難得出舞蹈語言修辭必定具有的特性。舞蹈語言在深入它的能指和所指后,透露出表意的多重性,也即思想和情感折射中的多重性。歸結出來,舞蹈語言涵括的內容其實限定了舞蹈語言修辭的對象和范圍。而舞蹈語言指向上的情感表達又要求了語言修辭在選擇上的合理方向。依據(jù)需要,有選擇的使用修辭手法來豐富舞蹈語言,為的就是使舞蹈語言表達更加準確、鮮明,舞蹈的呈現(xiàn)更加深邃,更具個性化和風格化。
二、舞蹈語言修辭的合理應用
(一)舞蹈語言修辭主要種類
舞蹈編導在創(chuàng)造作品時,受啟發(fā)于文學語言中慣用的修辭手法,從舞蹈本具有的性質和使用身體律動傳情達意的規(guī)律出發(fā),產生了舞蹈語言中存在且被認知和使用的修辭表現(xiàn)手法。與傳統(tǒng)語言學的修辭手法一樣,舞蹈語言中也出現(xiàn)了比喻、擬人、夸張、對偶、反復、襯托、對比、變用、復跌錯綜等在內的一系列修辭手法,它們雖來源于文學,但運用到舞蹈語言中,便被烙上了舞蹈的特性,是對舞蹈中情感本質表達的深刻強調。
(二)修辭手法的合理應用在舞蹈作品中的呈現(xiàn)與分析
1.《狼圖騰》:襯托的運用。作品表現(xiàn)大狼撫抱受傷小狼的舞段,通過周圍狼群的關切和注目襯托出了大狼對小狼的疼愛,運用的是襯托的修辭手法。襯托手法在此極好地強調了整部作品的情感意味,把狼群在日以抗爭的生存環(huán)境下所造就的頑強意志和生命力量及族群間為了生存和進步所成就的團結協(xié)作、親情友愛的品質刻畫出來,從而達到情感強化的效果,繼而審視現(xiàn)代社會日趨淡化的人性溫暖和愈加脆弱的生命意志。
2.《蕎麥花開》:比擬的運用。作品將舞蹈語言連接起一虛一實的主題人物和事物,將蕎麥花肆意綻放的心境蘊含其中,也把對世間充滿無限好奇和向往,想要迎向美麗世界的少女比擬成姣艷盛開的蕎麥花蕾。通過比擬的手法借自然之物表現(xiàn)人的精神意念,將少女和蕎麥花蕾共有的嬌羞、爛漫和美麗相互滲透,將情感意蘊貫穿在了作品始終。
3.《小溪·江河·大海》:復跌錯綜和變化的運用。舞蹈中,編導利用多組隊形在舞臺上的相互穿插、交錯流動,用手臂動作的簡單變化、腳底不變的圓場步伐而構成的基本動作反復變化,形成舞蹈空間的多層次立體感,給舞蹈不斷促成新的情境,新的意蘊又使觀者隨著舞蹈的進程不斷獲得新的理解和新的情感頓悟。這部舞蹈作品意在表現(xiàn)水流的自然景觀,在舞蹈語言上用構圖上的線條流動變化再現(xiàn)小溪、江河、大海的形象,并給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去體會其中的生命哲理。
4.《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反復的運用。修辭學中的反復是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表達的側重點在于重復的詞語或句子上。《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一部塔吉克族的舞蹈,運用“旋轉”主題動作進行反復呈現(xiàn),突出舞蹈形美,刻畫花的嬌艷。從低度空間到高度空間的旋轉變化,從緩慢到飛速的旋轉變化,從單一的旋轉到提裙繞手的旋轉變化,強調“花團錦簇、層疊綻放”的藝術效果。
三、舞蹈語言修辭的把握
為舞蹈語言增添合理的修辭手法能對舞蹈作品的意境渲染和情感表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促成獨特的意象解析。而如何把握舞蹈語言修辭的合理應用,則是當代中國舞蹈創(chuàng)作中不容忽視的關鍵。
創(chuàng)作的首先是解決編創(chuàng)者對舞蹈語言中修辭的定義理解和范圍認識。舞蹈語言包括舞蹈動作、舞句和舞段,修辭手法的應用既可以是對單一動作的修飾,也可以是對舞句和舞段的修飾,因此編導在對舞蹈語言進行修飾的時候要從每種修辭手法的準確概念入手,再分別根據(jù)舞蹈動作、舞句和舞段的構成特征加以選用。
其次要正視舞蹈語言修辭存在的有效意義。舞蹈語言的情感折射決定了語言修辭手法的選用,重復是對思想情感的強調,夸張是為更好的突出形象和風格,對比是利用動作在大小幅度、前后方向、高低快慢上的不同展現(xiàn)舞蹈內容,使情境更富感染力。如是,若不能理解修辭手法的概念和適宜度就有可能造成對作品在內涵上的偏頗,喪失修辭存在的有效意義,使得作品褪色。
再次要確定舞蹈編創(chuàng)者對舞蹈語言修辭手法的準確運用。舞蹈作品的主題決定了舞蹈中事物表現(xiàn)的內容和方式,但前提和重點是要更好地突出其風格性和情感性。在當代中國舞蹈的創(chuàng)作中,編者的首要任務是將各種修辭手法歸屬好并能對它們進行合理的運用。
《愛蓮說》和《竹枝詞》是均取材于古代詩詞的兩部舞蹈作品,這兩部作品分別選用了適合各自主題的修辭手法來烘托主旨和傳遞想要表達的意境,在其準確性上確是有著很好的把握?!稅凵徴f》源于宋代詩人周敦頤的散文詩《愛蓮說》,作品不是將此詩的內容外化成動作,而是根據(jù)詩中對荷花形態(tài)與氣質的描述,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荷花”刻畫成具有中國傳統(tǒng)美的女性形態(tài),從一個表現(xiàn)人物美的角度出發(fā),來詮釋映入荷花之品質的女性形象。而《竹枝詞》則來源于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詞《竹枝詞》,這部作品在古典的弦樂中彰顯出濃厚的文化氣息,也將詞的內容外化成動作,以動作上的前顧后盼及羞澀的夸張修辭手法把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刻畫得栩栩如生。舞蹈的后半部分更以手中竹枝的擺動來襯托少女既疑慮又歡喜又擔憂的這份復雜且微妙的心理。
四、結語
在當今舞蹈發(fā)展中,舞蹈語言的修辭成為編導對舞蹈語言加以潤色,對舞蹈深層內涵進行深化的有效方法。只有在把握好了舞蹈語言修辭的屬性涵義、性質特征,在明確舞蹈主題思想和情感的層次上才是使舞蹈風韻得到充分表達的最佳方式。也只有不斷加強對舞蹈語言修辭問題的關注,才能令舞蹈肢體的表述更加準確、生動,而綻放出它的無限魅力。
注釋:
①胡爾巖,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舞蹈藝術》編輯部主任,著有《舞蹈創(chuàng)作心理學》等。
②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版,第271頁。
參考文獻:
[1]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于平.舞蹈形態(tài)學[M].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04.
[3]姚亞平.當代中國修辭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
[4]楊樹達.中國修辭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