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琴,姚 琳*
(上海市閔行區(qū)腫瘤醫(yī)院二病區(qū),上海 201111)
有研究表明[1],肺癌患者在正確規(guī)范指導下進行呼吸鍛煉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但據(jù)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2],接受呼吸鍛煉的患者會遺忘大約50%~70%的信息,嚴重制約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影響患者呼吸鍛煉的療效。近年來,隨著健康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回授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被廣泛運用于國外健康教育中[3],指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后,患者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或演示學到的信息[4],醫(yī)護人員通過此方法能夠判斷出患者對于所教信息的理解程度,并對患者理解錯誤的信息進行及時糾正。筆者針對上述情況嘗試將回授法運用于肺癌化療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我院腫瘤科進行肺癌中晚期化療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符合規(guī)范的中晚期肺癌的診斷標準,經(jīng)病理組織學、影像學確診,病理分期為Ⅲ期或Ⅳ期。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其中,對照組男35例,女14例,年齡49~75歲,平均(60.25±5.35)歲,受教育年限9~16年,平均(11.5±2.5)年,病程1~4年,平均(2.1±1.4)年,病理類型:鱗癌28例,腺癌15例,小細胞癌6例,Ⅲ期36例,Ⅳ期13例,吸煙史32例;觀察組男38例,女11例,年齡42~75歲,平均(59.81±10.32)歲,病程1~6年,平均(3.5±1.2)年,受教育年限12~16年,平均(13.7±2.2)年,病理類型:鱗癌28例,腺癌15例,小細胞癌6例,Ⅲ期39例,Ⅳ期10例,吸煙史28例。本研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 ,病情穩(wěn)定;(2)均采用化療治療(3)患者能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訓練;(4)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5)預計生存期限>6個月。排除標準:(1)有較嚴重認知障礙且不能配合訓練者;(2)病情危重或不穩(wěn)定,有重要臟器衰竭;(3)有化療禁忌癥者。
在傳統(tǒng)宣教下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患者在化療后第1 d護士口頭指導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主要包括:縮唇膈式呼吸、腹式呼吸、縮唇—腹式呼吸。每日一次,時間控制在30 min內(nèi)。
(1)科室成立回授法宣教小組,由護士長負責。(2)健康宣教小組成員在參考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以及臨床經(jīng)驗的基礎,共同編寫便于患者理解的呼吸鍛煉手冊及錄制演示視頻。(3)回收授法具體實施流程如下:①傳授信息:呼吸鍛煉前,責任護士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呼吸鍛煉的知識,并向患者發(fā)放呼吸鍛煉方法手冊、播放演示視頻。②反饋信息:讓患者向護士復述所理解的內(nèi)容,并向護士演示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縮唇腹式呼吸的方法。③評價信息:責任護士對患者反饋的信息進行評價,對于反饋正確的信息給予患者鼓勵和肯定。④澄清信息:對于反饋信息中患者理解錯誤或者混淆的部分給予再次的解釋和教育,反復強化。 ⑤理解信息:運用開放式提問對患者再次進行提問,如果患者能準確、全面的回答護士所提的問題,則完全掌握了呼吸功能鍛煉的相關信息?;颊咴诨熀蟮? d開始,每日一次,時間控制在30 min內(nèi)。
(1)患者對呼吸功能鍛煉內(nèi)容掌握程度的評價。呼吸鍛煉14 d后采用自行設計問卷,對呼吸功能鍛煉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測評,判斷是否掌握,分數(shù)>80分為掌握,滿分100分。(2)呼吸鍛煉依從性:在進行呼吸鍛煉的14 d內(nèi),小組中的一名護理組長按照完全依從(為患者配合醫(yī)護人員能夠完成當日的呼吸鍛煉計劃)、部分依從(為患者需要在醫(yī)護人員和家屬的督促下才能完成當日的康復計劃)、不依從(為患者不能完成當日的呼吸鍛煉計劃)進行三級評定。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呼吸患者功能鍛煉知識測試評分高于對照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呼吸功能鍛煉知識測評得分
表1 呼吸功能鍛煉知識測評得分
組別 n 知識測評得分對照組 60 75.05±12.34觀察組 60 85.33±6.57 t 5.695 P 0.000
觀察組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縮唇-腹式呼吸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回授法在國外健康教育中也被稱作“Teach-back”法,通過反復評估—反饋的模式來強化患者的記憶,促進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達到最大化。國外學者在回授法的研究上已經(jīng)非常成熟,目前國內(nèi)學者對回授法研究較少,將回授法運用于肺癌圍手術期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其觀察組完全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回授法在對肺癌化療患者的呼吸功能鍛煉的指導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本次實驗不足之處在于本實驗如選的患者不多,觀察的時間不長,可能這些因素對最終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還需要在以后的臨床研究上作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表2 呼吸功能依從性比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