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目的:探討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急診胃鏡最佳的診療時機。方法:此次抽選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醫(yī)治的99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研究,按急診胃鏡的檢查時間隨機分A組、B組、C組,每組33例,A組入院6h內進行檢查,B組入院6-12h之間進行檢查,C組入院12-48h之間進行檢查,總結三組的預后轉歸、住院時間和出血量。結果:A組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率均低于C組,差異顯著,P<0.05。AB兩組間、BC兩組間的死亡率、再出血率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A組的住院時間、輸血量均少于B組和C組,差異顯著,P<0.05。B組的住院時間、輸血量均少于C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盡早做急診胃鏡可減少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再出血率,并減少出血量以及縮短住院時間。
【關鍵詞】急診胃鏡;治療時機;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臨床中,肝硬化患者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兇險,且出血量大、猛,在短時間內患者就會出現(xiàn)肝性腦病、休克,死亡率較高[1]。對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來說,急診胃鏡是重要的一種診療手段,可對出血的病因以及部位進行明確,并實施相應的治療,良好止血[2]。
1 資料、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抽選抽選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醫(yī)治的99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研究,按急診胃鏡的檢查時間機分A組、B組、C組,每組33例。男性是59例,女性是40例;其年齡在30-79歲之間,平均為(52.15±5.92)歲;比較兩組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做對比。
1.2 方法 A組入院6h內進行檢查,B組入院6-12h之間進行檢查,C組入院12-48h之間進行檢查,具體為:給予患者心電監(jiān)護,靜脈輸注通道快速建立,按出血量給予患者補液,并抑酸、禁食,如有必要可輸血,血壓穩(wěn)定后做急診胃鏡診治。胃鏡檢查時,噴灑腎上腺鹽水藥物止血,出血血管經止血夾夾閉,引流管常規(guī)放置。
1.3 觀察指標 記錄三組的預后轉歸情況(死亡、再出血)、住院時間、輸血量。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經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由()表示住院時間、輸血量,行t檢驗,由(%)表示預后轉歸,行檢驗,如P值不足0.05,那么兩組間差異就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預后轉歸
A組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率均低于C組,差異顯著,P<0.05。AB兩組間、BC兩組間的死亡率、再出血率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
2.2 比較住院時間以及輸血量
A組的住院時間、輸血量均少于B組和C組,差異顯著,P<0.05。B組的住院時間、輸血量均少于C組,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臨床中,肝硬化是因各種因素導致的以門靜脈高壓和彌漫性肝損傷為特征的一組慢性肝臟疾病,肝硬化中晚期時患者常伴上消化道出血[3]。肝硬化患者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發(fā)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失血量大,在短時間內由于血容量不足導致患者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肝硬化患者的出血誘因比較多,包括非甾體抗藥以及嚴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用的診療手段是內鏡,隨內鏡技術不斷的完善和發(fā)展,使急診胃鏡在臨床廣泛應用。急診胃鏡可早期明確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部位以及原因,還可良好止血。但是急診胃鏡是一種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具體為:出血量較大時對急診胃鏡操作的視野產生影響,胃鏡操作難度增加;患者早期出血量大,血容量快速的下降,生命體征不穩(wěn);患者易出現(xiàn)緊張、恐懼等情緒,不能良好配合急診胃鏡檢查,再出血的風險就會增大。本次研究的結果提示:越早進行急診胃鏡診療,患者的恢復越快、輸血量越少、預后轉歸情況越好。
參考文獻
鄭相媛.急診胃鏡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及治療效果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8,8(33):95-96.
繆麗.急診胃鏡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及治療價值[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14(6):115-120.
李鳳英.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胃鏡檢查的探討[J].醫(yī)療裝備,2016,29(2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