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對于音樂教育方面也進行了很大的關注。之前只重視的“德智體”的教育理念慢慢地不再適應當代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教育理念是學生要進行“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fā)展。對于學校來講,學校不僅僅要給孩子提供實用性的教育,而且還要讓孩子在美感和體育方面得到培養(yǎng)。我們以初中的音樂教學體系為案例,來對孩子在美感中的培養(yǎng)所受到影響作為分析。
關鍵詞:音樂教學;樂感;培養(yǎng)與教學
一、 引言
在義務教育中,初中音樂教學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在的教育對于孩子身心的發(fā)展越來越注重全方面的發(fā)展。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可以明顯的發(fā)現(xiàn),音樂學科的教學也是順應當下教學體制下的發(fā)展要求,同時也是滿足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在音樂教學的體系中,其中樂感的培養(yǎng)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關鍵的因素。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的音樂老師來說,樂感的這個因素在音樂教學中就受到了格外的關注。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對于初中的教學不單單是讓學生對于一些音樂作品簡單的唱和聆聽上。對于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來說,音樂的鑒賞能力也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對于初中的音樂教學來說,樂感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教學中的重要部分。
二、 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對于現(xiàn)在的初中生來講,要想不斷地提高樂感,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在音樂教學中要特意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這種樂感的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要有計劃有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不斷地提高,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鑒賞力。同時在音樂的教學中,如果學生的音樂樂感提高了,不僅僅可以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也會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最重要的影響是學生音樂樂感的提高,可以促進其他方面的進步。
三、 初中音樂鑒賞課教學的現(xiàn)狀
(一) 初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于單一
音樂鑒賞課對于初中來說,主要的目標旨在能夠培養(yǎng)起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并可以積極投身于音樂的學習中來,從而有效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主要是不斷地通過音樂鑒賞,使學生不僅能夠收獲到基本的音樂知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對于音樂的學習中不斷培養(yǎng)樂感。但是,我們從當下初中學校音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實際的教學與想要達到的目標相差太遠。比如:在人民音樂出版這本編訂的音樂書中,有一首歌叫《小青蛙找家》,我們可以看到老師對于初中學生音樂的教授主要是在課堂上讓學生聽一下這首歌,然后領著學生在唱一遍就可以了。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明確地感受到,這種教學不會提高學生的鑒賞力,也不會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樂感。這樣的教學不會給學生帶來重要的影響,也不會符合學生的客觀需要。
(二) 初中音樂的教學內容過于簡單
在初中的課堂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于音樂課來說,一般都是老師直接帶著書本,然后用多媒體來播放一遍這首歌曲。對于這首歌的理解,幾乎全部是來源于教材上的介紹。比如:在人民音樂出版社這本編訂的音樂書中,有一首歌叫《頌祖國》,這首歌的背景在教材上只有簡單的幾行的介紹。對于作者以及這首歌的背景,對于學生來說,幾乎為零了解。我們還可以看到,這首歌設計的管弦樂。對于很多的老師來說,這首歌所涉及的樂器,老師幾乎不會給學生在課堂展示。只能通過互聯(lián)網來展示,來向學生展示一些樂器的內容。
(三) 老師在鑒賞能力方面不高
在初中音樂的老師中,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個事情,就是學校的音樂老師不是很專業(yè),有的老師即使是學過音樂,但是對于教材上的音符和樂器的使用,幾乎是零掌握。所以對于學生來講,因為老師的指導能力有限,相對于學生來說,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樂感的培養(yǎng)也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四、 初中音樂課程樂感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一) 對于學生的視聽覺進行專業(yè)的培養(yǎng)
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作為音樂老師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上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視聽覺能力。如:對于《光輝的歷程》這首歌曲,我們要做到的首先就是讓學生先看一下這個歌曲的設計背景,這個歌曲的背景就是讓學生了解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的艱辛歷程,喚醒對于祖國的熱愛和對于老一輩的感恩。其次就是我們要讓學生對于這首歌的音符有一些了解,還有就是這首歌所涉及的樂器展示,同時我們要根據這首歌的節(jié)奏進行展示,一遍一遍地播放,讓學生對于音樂的節(jié)奏感來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來達到完整的鑒賞效果。
(二) 增添多種的音樂欣賞素材
對于初中的音樂教材來說,其中教材主要是包括歌唱類和舞蹈,話劇等幾類,而這對于學生來說,內容就會顯得枯燥。我們可以從網上選擇一些勵志的熱愛祖國的素材,給學生展示,這樣不僅僅會拓展學生的視野,也會增加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來達到最終對于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鑒賞的能力。
五、 音樂鑒賞課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 提高音樂老師的教學能力
要想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最主要的一個就是需要不斷地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從而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的能力。比如:對于叫《頌祖國》這首歌,作為老師,可以先對其歌曲設計的背景進行學習,然后對于要使用的音符概念和樂器進行專業(yè)的學習。在學習中,可以直接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真正地懂得這首歌曲的含義,以及如何來培養(yǎng)自己的鑒賞能力。
(二) 創(chuàng)設好的環(huán)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作為樂感和鑒賞能力的載體教室來說,良好的環(huán)境是不容忽視。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帶著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面對音樂鑒賞,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以及音樂樂感。另一方面,良好的空間環(huán)境,可以拓展學生的四維空間,讓學生的大腦得到釋放,讓學習音樂的情感不斷地流出。
(三) 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
對于音樂來講,主要的鑒賞能力和樂感的培養(yǎng),都是依照一定的情感作為基礎的。只要讓學生對于這個音樂的作品產生共鳴,才可以提高學生音樂的鑒賞能力,才可以讓美感得到融通,與其他的能力相補充,來提高學生的全身心的發(fā)展。
六、 結論
對于初中的音樂教學中,要想增強樂感的培養(yǎng)和鑒賞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對于音樂教學進行豐富的教學,來滿足孩子發(fā)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彭佳.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與鑒賞課教學[J].北方音樂,2017(8):211.
[2]張曉.探究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與鑒賞課教學方式[J].北方音樂,2017(2):135.
[3]舒惠珍.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與鑒賞課教學方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4):165-166.
作者簡介:鄭噴蓮,福建省龍海市,福建省龍海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