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娟
看到柳永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要淡泊功名,過陶淵明式的生活,未嘗不可;想依紅偎翠,沉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也行。然而一個“忍”字,把一個在仕途與情場間徘徊不定、且略帶憤怒使性撒氣的柳永表露得淋漓盡致。
然而,縱觀柳永一生,任誰也笑不出來。
柳永出生于儒宦世家,其父、長兄、次兄都官至員外郎之上,幾個子侄也不甘位居人下,在官場上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兩個哥哥和柳永都是文學(xué)愛好者,被人冠以“柳氏三絕”。在這樣家庭里成長的柳永,是真想“把浮名”“換成淺斟低唱”嗎?他真的淡泊了名利嗎?不,縱觀其一生,他并沒有真正放下過心中的功名之欲。他不停地追求、受挫、受挫后把自己放逐到煙花柳巷,他的一生不停地在重復(fù)這三個步驟,最終把一生的四分之三獻(xiàn)給了歌兒舞女。這樣的放浪形骸是正統(tǒng)官場所不容的,他的放縱更加重了他官場的失意。在屢教不改后,他的兄長們終于對這個任性不務(wù)正業(yè)的弟弟失去了耐心,從此,任他飄零。
曾經(jīng)的少年柳永堪稱神童,九歲前就寫出了題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一詩。這首詩被收錄到《建寧府志》中。學(xué)成之后,到汴京應(yīng)試,然而一到光怪陸離的京城,年輕才子柳永,就被青樓歌館里的歌妓吸引住了。即便如此,自恃才高八斗的他仍以為做個狀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不料事與愿違,放榜時名落孫山。他沮喪憤激之余,寫下了傳誦一時的名作《鶴沖天》(黃金榜上),宣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1018年仲春,又是一年放榜時?;食黔偭衷穬?nèi),宋真宗正在審閱殿試結(jié)果。當(dāng)“柳三變”三個字從眼前浮現(xiàn)時,閱卷的他渾身一激靈,怒目圓睜:“怎么還是他!”
一想起《鶴沖天》,真宗便氣不打一處來,將卷子一摔:“且淺斟低唱填詞去,要什么浮名!”這是柳永第三次落榜。每次進(jìn)入預(yù)選名單,都被真宗以“屬辭浮糜”為由給斃了。
“萬種思量,多方開解?!绷赖乃季w由憤恨轉(zhuǎn)為使性,既然皇帝叫我去填詞,那我就領(lǐng)旨好了!于是,這位大才子拿來自己的手板名帖,大大地寫上“奉旨填詞柳三變”七個大字,往那煙花巷陌填詞去了。
但是,就這個紈绔子弟,千百年來,名頭竟然比他的老父親和哥哥們都響。他是慢詞體制的開創(chuàng)者,宋詞880多個詞調(diào)中,有100多個調(diào)是柳永首創(chuàng)或首次使用。詞的體制自柳永開始完備。
其實,柳永屢考屢敗,不只因為《鶴沖天》,還有整個上流社會的嫉妒和銜恨。1008年,柳永初到汴梁,一座比杭州更大更繁華的都市,他戴著在蘇杭獲得的“光環(huán)”翩然而至,受到了萬眾的矚目和青睞,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便是歌妓。那一場光環(huán)之下的轟動,讓很多人嫉恨。
那些身份低微的歌妓,給了柳永許多靈感。他懂那些女子。在他的眼里,歌妓也是平凡女子,只是命運(yùn)弄人。沒有女子生來就有歌妓的烙印,也沒有女子自愿成為眾人鄙夷之人,欣然接受權(quán)貴玩弄。她們也有相夫教子純真的夢;她們抗?fàn)庍^,直至明白反抗的無力,才強(qiáng)顏歡笑掩飾內(nèi)心的苦痛。柳永與她們“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夢想過,奮斗過,但每次都得到無情的打擊,遭到整個正統(tǒng)社會的唾棄,四考四落?!靶矣幸庵腥丝皩ぴL”,歌妓賞識他的歌詞,肯定他的才華。
在別人看來,他是破罐子破摔,無可救藥;可在柳永心中,這紅袖添香的秦樓楚館沒有冷眼和嘲笑,能讓他我行我素,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于是他“奉旨填詞”,開始把浮名換作淺斟低唱,只為兒女道情長。
柳永是俗的,他縱情風(fēng)月,滿嘴的俗話俚語,文人不敢說的話他都敢說。煙花柳巷、歌樓妓館、追歡買笑,落第后更是專情于此。這個柳老先生的小兒子,和其他兩個兒子相比,不知讓柳老先生費了多少心思。浪蕩才子柳永全然不管父兄的苦心,煙花巷里的慰藉和刺激,讓他和歌兒舞女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寫下了大量以此為題的詞作。柳永的俚俗在于能將有趣的白話、俗事加入詞中,把中國傳統(tǒng)的以含蓄為貴的言情道愛表現(xiàn)得盡而又盡、淺而又淺。如他的《少年游》(層波瀲滟遠(yuǎn)山橫)……哪里是個長衫方步、飽讀詩書、隨時要考取功名的穩(wěn)重文人?這明明是個一見傾心、急不可耐的浪蕩子。難怪會受到其他士大夫文人的輕視與排斥,誰會有他這么放肆大膽。這一部分詞惹得他放浪的行為天下人盡知,官方正史《宋史》中沒有柳永的傳記,當(dāng)時文人學(xué)士的詩文集里也沒有關(guān)于柳永的記載,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沒有定論?,F(xiàn)在所有關(guān)于他的故事都來自宋人和清人的筆記,且是零星記載,傳聞各異。他的事跡只能從他的詞中去尋找,不過,他的俚俗語言和俚俗題材是很受大眾歡迎的,他的詞迅速走紅為當(dāng)時最流行歌曲。
柳永只有俗嗎?不!深厚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對文字的稔熟,都能讓他信手拈來,筆隨心動。柳永的雅無人能及。你看《雨霖鈴》(寒蟬凄切),層層鋪墊、情景兼容,章法、句法、用字非常講究;纏綿悱惻、凄婉動人;善用點染、逐層遞進(jìn);推波助瀾、情深意濃,難分難舍之情躍然紙上,讀之不禁黯然神傷。柳永的羈旅行役詞《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寥廓蕭瑟、悲秋凄涼,將秋士的悲慨與相思懷念的感情結(jié)合在一起,蘊(yùn)透百感交集的復(fù)雜心情。傳統(tǒng)的相思離別詞多以女性口吻來寫,柳永則直接以男性口吻寫離愁,也寫得悱惻傷感,又不失雄渾,一舉登上古代詞曲的巔峰。
這個紈绔子弟江湖浪子,任性隨意的柳老先生的小兒子,隨著年齡增長意識到不能永遠(yuǎn)混跡于無名,于是準(zhǔn)備洗心革面,首先將那名字“三變”改為“永”,然后告別了柳巷,在49歲那年登第,走上仕途。做過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