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夠讓學生具備更好的獨立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途徑有許多,其中“提問”是對學生思維品質能力影響最大的途徑。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做到思維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鑒于長期以來,學生不敢提不敢問,總是被動接受知識、教師所提問題缺乏思考空間等不良現象,教育者們越來越意識到提問環(huán)節(jié)于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重要性。本文在思維品質維度下,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對小學英語課堂提問措施進行粗淺探究,旨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辨能力、語言邏輯能力,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小學英語? 思維品質? 提問? 措施
一、現階段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現狀分析
(一)學生在提問環(huán)節(jié)的主動性較差
現階段,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提問主動性較差已經成為了十分普遍的現象。這是因為許多學生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認為課本所講的是正確的,教師所言的更是真理所在,處于一種被動式學習的狀態(tài),嚴重缺乏質疑精神。其實教師在講課之中難免會出現紕漏,但是現階段大多數小學生嚴重缺乏敢于質疑教師的勇氣與積極性,導致學生自身思辨能力的發(fā)展受限。
(二)教師設置的問題缺乏思考空間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英語課堂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所設置的問題主要分為兩種:參考性問題和展現性問題。部分教師能夠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中設置出一些具有參考性價值的問題,用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辨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但是仍舊有部分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淺顯簡單(如用一般疑問句來提問等),通常有固定的回答模式,這類問題沒有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稱之為展現性問題。筆者曾經聽過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上的內容是閩教版五年級上冊Unit 3 Easter Eggs Part B。本課最后一節(jié)對話如下:
Sally: I got eighteen eggs.
Kate: I got fourteen eggs.
Mother: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Ben: Yes, we did.
執(zhí)教教師針對最后一節(jié)對話提出了三個問題:
1. How many eggs did Sally get?
2. How many eggs did Kate get?
3. How many eggs did Ben get?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若長期提出此類可以直接在對話中圈出答案、缺乏思考空間的問題,將不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質量提升措施
(一)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培養(yǎng)提問能力
教師要能夠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不斷在提出問題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可以故意將一些單詞進行錯誤的拼寫,讓學生們辨別拼寫的正確性:
A: Hi,Peter!What are you doing?
B: Im reading a email. (a→an)
然后注意學生是否會提出意見,如果沒有學生舉手,教師可以繼續(xù)進行類似錯誤的拼寫,慢慢引導孩子發(fā)現錯誤、提出意見。最后對學生們進行教育:遇到問題要及時指出。敢于質疑的學生,老師不會怪你,反而會夸你。還可以采取一些激勵措施,對能夠指出老師錯誤的學生給予獎勵,通過這樣的形式不斷促進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感以及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提問,嘗試讓學生小組內成員合作解決問題,在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中,打開學生的思維;在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和團隊意識。這種思維風格是創(chuàng)新力培養(yǎng)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趣味語境,給予學生思維空間
對話是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得以顯現的外在形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要努力形成有意義的對話關系。通過交流,學生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獲得思維的發(fā)展。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情境,使活動變得有交際意義。例如,筆者曾經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Farewell Part A 時,允諾學生要在畢業(yè)前組織一場班級畢業(yè)聯歡會。于是我在拓展環(huán)節(jié)針對這一活動布置了一個任務:分小組討論,用英文制訂一份“畢業(yè)聯歡會計劃表”。制定好后,各小組匯報分享。學生的思維一下就被激活了,他們會有很多想討論的問題,如:When will we have the party? Whom will we invite? What will you take? What program will you prepare?等。學生暢所欲言,以投票的方式決定最終方案。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得到了教好的培養(yǎng)。
(二)重視課堂追問,培養(yǎng)思辨能力
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還要重視追問的重要意義。追問能夠讓學生的思考更加地深入,在當前思考的基礎上去完善對問題的看法。比如某位教師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 Housework Part B時,在復習和導入環(huán)節(jié),她問學生:“What housework do you often do at home?”學生回答出所做的家務后,教師立馬繼續(xù)提問:“How often do you...?”,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所學舊知,還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而不是圍繞著一個“標準答案”進行探討,讓學生都能發(fā)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俞愉.思維品質維度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初探[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版, 2017(40):32.
[2] 朱小溪.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雜志,2018(5):168.
作者簡介:吳菁(1989年4月——),女,漢族,福建南平人,本科,二級教師,學歷,福建省武夷山市余慶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