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們不僅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啟蒙基礎,同時也應該注重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德育素質。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習慣以及禮儀習慣,也成為教師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教學內容之一?;诖耍疚膶θ绾卧谟變航虒W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正確禮儀習慣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兒教育? ?文明禮儀習慣? ?培養(yǎng)對策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文明至上的禮儀之邦。而在我國,衡量一個人最起碼的標準也是觀看其是否具有文明的意識。但是文明行為習慣并不是一種簡單的行為動態(tài),其也是一個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因此,在幼兒教學階段,教師們就應該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促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行為觀念,推動幼兒綜合素質的形成。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總體來說,在幼兒園教學階段,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文明禮儀習慣,并不是一項形式化的教學活動,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1]。當幼兒能夠形成一定的禮儀習慣之后,其自身的思維觀念以及道德觀念就會得到一定的轉化,從而能夠促進自身德育素養(yǎng)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就應該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在合適的氛圍中引導幼兒進行文明禮儀學習,推動幼兒意識的形成。
首先在與幼兒進行溝通時,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保證自身行為的準確性。比如在與幼兒進行交流時,教師應該保證溫和有禮,并保持微笑,給予幼兒一定的舒適感,使其能夠放下內心的戒備以及緊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其次,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教室進行布置,鼓勵幼兒將自己手工制作的小裝飾品帶到教室中,陪著自己一起上課,以此降低幼兒的不適感,活躍教學的整體氛圍。此外,在教學之余,教師們可以通過課間操的形式組織幼兒們進行禮儀學習。比如,在課間操的過程中,教師們可以組織幼兒將禮儀歌謠轉化成課間操的動作。例如“見到老師要問好,見到長輩要彎腰”等等,以此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從而有效夯實幼兒的禮儀基礎。
二、有效地實施禮儀教育
在幼兒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可以在課程設計中融入禮儀教育這一學科,以此提升幼兒以及家長的重視程度。首先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對幼兒的年齡以及個人能力進行調查,并結合幼兒的能力進行分組,為其設計不同難度的禮儀教育課程。同時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針對于不同學段的幼兒,教師所設計的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比如,針對于小班的幼兒,教師們可以將側重點放在日常行為中;針對于中班的幼兒;教師可以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交往禮儀中;針對于大班的幼兒,教師可以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語言文明禮儀中。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幼兒們開展禮儀教育,推動其自身禮儀意識的形成。比如,教師們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我是小小售貨員”的游戲,在游戲中,通過購物交流,幫助幼兒形成能夠主動說“謝謝”以及“請”等禮貌用語的習慣。
再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授可以將禮儀教育融入幼兒的生活中。比如,教師可以按照幼兒的名單要求幼兒按照一定的順序充當“值日生”[2]。在值日當天,負責的幼兒應該提前十分鐘到達幼兒園,帶好相關的標簽,站在門口,與其他教師一同歡迎小朋友。在此過程中,教師們可以培養(yǎng)幼兒微笑示人,主動交談的的良好習慣。
最后,在幼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們也應該抓住合理的機會,對其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比如,當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時,兩個幼兒因為其中一個不小心碰倒了另外一個的積木而產生爭吵,此時教師就應該立即過去進行安慰,并對其進行引導,引導犯錯的幼兒說出“對不起”,引導玩積木的幼兒說出“沒關系”。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能應用強硬的語氣或是手段,硬性要求幼兒道歉,這樣不僅無法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甚至會激發(fā)幼兒的極端心理。此時教師應該注重勸解,通過溝通的方式使其意識到自身的錯誤,能夠自愿進行道歉,從而有效推動文明禮儀教育的穩(wěn)定發(fā)展。
三、付諸實踐的生活教育
禮儀教育不應該局限于課堂,其還應該滲透進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應該將禮儀教育與生活進行結合,使得幼兒能夠在生活中形成禮儀意識[3]。
在幼兒教學階段,教師是其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會對幼兒的思維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自身首先應該形成正確的文明舉止;其次,在日常教學之余,教師也可以為幼兒灌輸與文明禮儀相關的知識。比如,在吃午飯時,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對食堂阿姨說謝謝;在午睡時,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形成不搗亂、不打擾別人的意識。如果自己醒了,就舉手示意教師,小聲進行清潔工作,尊重別人。最后,在每天放學,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收拾好玩教具,清理自己周圍的垃圾,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管理習慣。
四、家校合作的共同教育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家長都存在這樣的一個錯誤認知:他們認為,將幼兒送進幼兒園,其教育工作就應該由教師負責,自己不再插手。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某些時候家長的影響要大過教師本身[4]。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們就應該注重與幼兒家長進行適當?shù)臏贤?,為其灌輸培養(yǎng)幼兒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使其能夠意識到自身的作用,能夠主動地提供配合,推動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當家長帶著孩子去聚會,見到長輩,家長應該主動引導幼兒進行問好,以此使其形成禮貌意識,推動其文明習慣的形成。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禮儀習慣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注重在課堂上對幼兒進行教學,同時在生活中也應該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禮儀習慣。因此在日常教學之余,教師們還需要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使其能夠為自己提供應有的支持以及幫助,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提供積極影響,使其能夠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汪慧赟.淺談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8,(30):175-176.
[2]施丹.幼兒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芻探[J].成才之路,2018,(02):12.
[3]郭偉華.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J].江西教育,2017,(06):95.
[4]汪麗娟.幼兒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調查報告[J].甘肅教育,2017,(02):89.
(作者簡介:楊維秀,山東省新泰市實驗幼兒園,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園教師心理研究,幼兒情緒情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