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慶美
【摘要】當下學生閱讀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功利性太重;二是過于重視親子閱讀,而忽略了同伴閱讀;三是注重了“讀”,忽略了“背”。針對這三個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對策:一是轉(zhuǎn)變家長和教師的觀念,讓學生輕松閱讀,讓閱讀不再成為沉重的負擔;二是建立同趣閱讀小組、“一幫一”閱讀小組、同區(qū)閱讀小組等閱讀形式,大力發(fā)展同伴閱讀;三是每天抽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家校齊抓,背誦我國古代文學經(jīng)典。
【關鍵詞】學生閱讀 親子閱讀 同伴閱讀
在提倡全民閱讀的今天,學生閱讀更是受到了高度重視。但當下學生閱讀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反思。
一、學生閱讀的功利性太重
著名童書作家喬斯坦-賈德曾說過:“如果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來有一天,閱讀對于學生們來說,就像他們每天要刷牙一樣不可缺少?!遍喿x是一件很美好的事,關鍵在于,要讓閱讀像陽光和空氣一樣,自然清新,舒緩壓力,給學生溫暖和快樂。如果說陽光和空氣強健著學生的體魄,那么閱讀則無聲地滋養(yǎng)著學生的心靈,愛閱讀的學生,他們的精神世界必將是豐盈的!所以說,閱讀和陽光、空氣一樣,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
可筆者在多年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每次跟家長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書讀得也挺多,為什么作文還是寫不好呢?為什么閱讀題還是扣好多分呢?很多家長認為閱讀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歸根到底是為了考試能考出好成績。
上學年,筆者下鄉(xiāng)支教,有一位年輕的媽媽,不無焦慮地跑過來告訴筆者,她兒子偷偷地把書放在英語作業(yè)底下,她進去后,他裝著寫作業(yè),一走,他就看書。在這位媽媽眼里,看書,看閑書,顯然就是不務正業(yè)!不僅是家長,許多教師的做法,也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要求學生摘抄好詞好句,很多教師都這么做過。摘抄為了什么?為了背誦積累,背誦積累又為了什么?為了應用。在這里,閱讀是帶著任務的,有些還要求學生寫下閱讀感受,回答教師提出的相應問題,記錄什么閱讀存折、閱讀銀行等。試想,當學生們完成各科作業(yè)后,再來讀、寫,又有多少時間?這樣的閱讀,帶給學生的不是溫暖和快樂,而是束縛與痛苦!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學生談“讀”生厭,哪來的興趣和欲望可言?
功利性太重,筆者認為是學生閱讀存在的最大問題。為此,轉(zhuǎn)變家長和教師的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每次開家長會,都會向家長“灌輸”這樣的思想:“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光靠語文書上的幾十篇課文,是學不好語文的。想要學好語文,必須進行大量閱讀。只有把學生引進書的世界,讓他們愛上書,愛上閱讀,好讀書,讀好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才能學好語文,才能使他們終身受益。
在閱讀中,閱讀興趣和習慣很重要。在當今社會,要使書本戰(zhàn)勝各種娛樂設備,需要家長配合。家長要以身作則,關掉電視、手機。家長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拔苗助長,急功近利,還沒讀幾天書就抱怨學生寫作文時怎么還是干巴巴的。從吸收到運用,是有一個過程的,正如家長每天并不能覺察出孩子長高了多少,可是一年下來孩子卻能長高不少一樣。閱讀也是這樣一個過程。于永正在他的《對“兒童的語文”的幾點思考》一文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曾國藩的兒子跟著私塾先生上學,上了一段時間,先生說:“你兒子很優(yōu)秀,背了大量的東西,可以練習寫作了?!痹鴩獏s說:“慢,書讀多了,背的東西多了,需要表達的時候,他會寫的,先生不要著急,不要擔心,現(xiàn)在還要繼續(xù)讀、背。”如果家長都有這樣的意識,那還怕培養(yǎng)不出“曾紀澤”嗎?
家長意識的轉(zhuǎn)變,是孩子能夠快樂閱讀的有力保障。而教師觀念的轉(zhuǎn)變,則是學生們能夠快樂閱讀的保證。只有作業(yè)量少了,才能有充裕的讀書時間,只有讀書時給學生規(guī)定的條條框框少了,學生才能輕裝上陣,輕松閱讀,借用筆者班上一個學生的話,那就是:“讀得真爽??!”
二、過于重視親子閱讀。而忽略了同伴閱讀
百度百科對親子閱讀是這樣定義的: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親子閱讀被認為是學生愛上閱讀的最好方式之一,可以說,只要談到學生閱讀,親子閱讀必然是永恒的話題。筆者認為,在幼兒階段,親子閱讀十分重要,因為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鞓返氖虑?,進而更愿意自發(fā)地去進行閱讀,父母在引領孩子愛上閱讀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當學生逐漸長大,進入中高年級以后,親子閱讀的效果可能會漸漸不如同伴閱讀。
同伴閱讀是同伴合作學習在閱讀領域的應用,是閱讀同伴之間通過合作的形式對文本進行探究、閱讀、理解、感悟的過程。在同伴閱讀中,兩個或多個學生在一起共同閱讀讀物,共同完成閱讀任務。
美國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同輩群體之間對文學閱讀行為的影響是明顯的。調(diào)查中對272個11歲到19歲的青少年提了這樣的問題: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是誰最可能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父母、同學,還是最要好的朋友?從回答的結果看,38.9g的回答是同學,33.570的回答是父母,27.6g的回答是最好的朋友??梢?,同學和最好的朋友的影響是顯著的,這就是群體動力學。個體一旦視某個群體為自己的參照標準,就會把該群體的目標、規(guī)范、趣味作為標準來塑造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所以,在中高年級逐漸開展同伴閱讀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對一些親子閱讀欠缺的學生。
我們可以把志趣相同的小伙伴組成小組,建立同趣閱讀小組,因為興趣愛好彼此相近,在閱讀時就會互相交流、探討,彼此的思維方式以及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就會在交流中碰撞并升華,就會得到更多的閱讀樂趣;我們也可以建立互助式閱讀小組,就像各科學習中的“一幫一”小組,閱讀能力強的帶領弱的,閱讀中強的適當拉一把,幫助弱的在閱讀的道路上走得稍微輕松一點,弱的就會逐漸建立自信,享受到被同伴們認可和讀書的樂趣;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學生們的住址,建立同區(qū)閱讀小組,住在同一個或相鄰小區(qū)的學生,可以在周末、假日結伴到社區(qū)小公園、圖書館一起讀書,大家到一起后,又可按興趣、能力等再組合。這樣,既排解了多數(shù)獨生子女的寂寞,又讓學生們遠離了電視、手機,享受到同伴之間的友情及讀書之樂。
三、注重了“讀”。而忽略了“背”
這里的讀,指的是讀中外兒童文學作品;這里的背,指的是背誦我國古代的文學經(jīng)典。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兒童聽說讀寫的能力。筆者一直認為,可以在這四項能力后面加一個“背”,即“聽說讀寫背”。原因有二,一是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心理學告訴我們,13歲以前,記住的東西往往終身不忘;二是只有腹中積累了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才能厚積薄發(fā)。小學階段僅僅只背誦必背古詩詞75首,是遠遠不夠的。對這一點,古時的私塾教育值得借鑒,宋代學者陳亮云說過:“童子以記誦為能?!碧諟Y明也曾說“好讀書,不求甚解”,先把經(jīng)典背下來,然后再像牛慢慢反芻一樣消化吸收。隨著學識閱歷的增長,會有不同的理解。
背誦是一種古老的語言學習方法,文學大師無一不是背功了得。
反觀當下的學生閱讀,我們的學生背誦了多少呢?學生們在津津有味地讀書時,有沒有意識到去背誦經(jīng)典呢?有多少學生背誦過古文?今年9月起,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使用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與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古詩文篇目將大幅增加,增幅達80%。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其個人微博上對此點贊:“這是部編語文教材最令我興奮、喜悅的地方?!边@句話不知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在學校,教師每天可抽出5~10分鐘讓學生背誦,早讀、午間每次各5分鐘左右,以誦讀為主;在家里,可靈活利用的時間更多,上學放學的路上,早上、晚上,節(jié)假日,每天抽出10分鐘背誦,可以說絲毫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和讓學生記“閱讀手冊”“閱讀存折”相比,這點時間不算多。學生讀書之余進行不求甚解的背誦,相對而言也是一種放松。每天背書的時間可以不多,但貴在堅持。以每天15分鐘計算,365天就是5475分鐘,91個多小時,背書量是相當可觀的。
以上問題真實地存在于當前的學生閱讀當中,只有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改進、完善,才能讓學生閱讀真正地變成學生“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