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先紅
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提高能力的核心因素,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自學方法,才能自主地進行自學活動。因此,語文教師應當革新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自身的誘導職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設促學的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興趣入手,開端引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驅動力,能夠激活學生內(nèi)部的探究因子,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課下認真研讀教材,深度挖掘課本中有趣味的教學信息,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設引趣情境,為教學內(nèi)容披上“趣”的外衣,構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走進趣,學出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1.創(chuàng)建引趣情境,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工具引入校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多媒體將圖像、聲音引入課堂當中,多維度教學優(yōu)質優(yōu)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大了課堂信息量,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當發(fā)揮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的輔助功能,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巧設引趣情境,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
2.以情引情,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
小學生天性爛漫,情感豐富。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在日常教學中,身先士卒,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飽滿的教學熱情,以情引情,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情感,激活學生體內(nèi)的探究因子,讓學生的學習激情點燃整堂語文課。例如,在教學《中華少年》這篇課文的時候,課前用有一首《愛我中華》的背景音樂進行氣氛烘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語文教師首先用飽滿的熱情進行范讀,用鏗鏘的語調(diào),嚴肅的表情,以情引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順勢帶領學生一起朗讀,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到教師與家長的期許,激發(fā)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為實現(xiàn)祖國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3.鼓勵提問提倡思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學者陳憲章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焙闷媾c質疑是小學生的天性,在這種天性的驅動下,很多學生會產(chǎn)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愿望,并渴望快速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答案,疑問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獲取新知的動力。此時,教師,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意愿,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可以提出任何問題。學生只有在學習中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進一步探究問題,繼而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創(chuàng)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改變學生被動學習、被動思考的現(xiàn)狀,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合作中探究知識、開拓思維、勤于動腦、發(fā)現(xiàn)問題,最終提高語文素養(yǎng)。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質疑解難的過程,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品質,為學生將來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奠定基礎。
二、自主學習空間,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以教師“精講”、“少講”,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學”、“有效率的學”。語文教師應當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積極發(fā)揮自身的誘導職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發(fā)揮其取長避短、相互幫助學習優(yōu)勢,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共同進步。例如,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時候,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語文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配備一個小組長,做好小組組織工作,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并為每個小組制定學習目標:(1)我能夠準確掌握古詩中的字詞、語句。(2)我能有感情的朗讀古詩。(3)我能從語句當中感受到李白那淡淡的愁緒,體會到那斬不斷的鄉(xiāng)情。另外,為了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語文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交流,討論。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中,發(fā)散思維,啟迪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狹小的教室,給了學生偌大的學習空間,激活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開啟了自主學習模式,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大有裨益。
三、情景模擬、提升學生的感悟
小學生天性活潑、喜歡表演。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發(fā)揮個性,施展才華的舞臺。比如可以對教材中的課文或者寓言故事改編成情景劇,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繹,歡樂的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這也達到了教學的另一境界“寓教于樂”。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將課文進行合理的改編,將課堂變成“劇場”,讓幾位學生上臺表演。學生自由分配角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排練。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認真揣摩課文中任務應有的神情、語言、動作等等,學生利用拙劣的演技,認真體會課文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贏得了滿堂喝彩?;钴S了課堂氛圍,也吸引了臺下學生的注意力,高效課堂應運而生。引導學生手腦并用,進行情景故事演繹,為學生跟作者搭建了一條溝通的橋梁,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總之,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制定出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設教學情境。興趣入手,激活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總之,教學生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自主性學習可以為學生搭建起構建知識與養(yǎng)成質疑精神、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勇氣的橋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當前的課堂教學可以圍繞這一目標,進一步拓展自主性學習的領域,探索多種自主性學習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