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樂遙
摘要: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大業(yè),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法制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當今社會青少年犯法和權益受侵害的情況屢屢出現,這揭示了當今法制教育的缺失等諸多問題。文章旨在探討如何培養(yǎng)青少年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青少年;法制教育;法律意識
一、培養(yǎng)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意義
(一)有利于構建安全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青少年是出于學生與社會人身份的交接點,自身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已經完全建立起來,對青少年進行法律意識培養(yǎng)可以使其將自身的思想意識置于法律意識之下,避免出現危害校園安全的情況出現。
(二)有利于青少年綜合素質培養(yǎng)
青少年在高等院校學習期間不僅要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道德品質、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與他人進行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健康的體魄與心理等,還需要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只有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才是一個健全的社會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才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實現自身的發(fā)展。
(三)有利于法律知識的傳播與普及
21世紀是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信息的流通與傳播速度極快,學生作為新思想的主動傳播者,可以將在學校中受到的法制教育通過講授、實踐、討論等渠道傳播出去,達到一定的普法效果。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狀
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開展擁有了近三十年的歷史,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也有所提高,但是在現今的高等院校法制教育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了青少年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效果。
(一)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界限不清
在我國的法制教育中,仍然將學習法律知識,遵守法律法規(guī)等內容劃分人社會道德教育之中,對于法制內容的教育也是作為社會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來進行的,使得法制教育缺乏獨立性,這就導致教師與學生忽視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這樣的法制教育效果不佳或意義不大。
(二)法制教育觀念落后
法制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公民意識的形成對國家和社會都有著重大的意義,但我國公民教育還處于剛剛起步的狀態(tài),還并未受到社會與高等院校的重視,因此在高等院校進行法制教學時,使用的教材和案例滯后性嚴重,以普法為目標的法制教育觀念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的法制教育。
(三)教育內容枯燥,教育形式缺乏新意
法制教育的課本內容以憲法、法律、法規(guī)的基本原則與具體條文為主,這些較為抽象的內容很難對學生形成吸引力,學生為了應對考試以死記硬背的形式為主,對條文中的很多內容都并未充分了解。同時教學形式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整堂課的節(jié)奏一致,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狀況不佳,學習的效率也相應處于較低水平。
(四)學生存在叛逆心理和知法犯法行為
青少年處于剛剛脫離了幼年時期向成年轉變的時刻,這時學生的心理會出現一些波動,很容易因為周圍的一些信息而產生劇烈情緒變化,最后導致犯罪的發(fā)生,還有些學生由于對觸犯法律的后果沒有認識,為了獲得他人的關注或展示自身的個性而做出知法犯法的行為。
三、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培養(yǎng)效果的措施
(一)在學校建設獨立的法律教育體系
隨著國國家對于法律教育重視的加強,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法律課程??捎捎趯嶋H操作存在差異等原因,法律課程不考慮學生實際需要,采用灌輸式手法,而不使是學生領會到法的精神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技巧。老師在準備課程內容時,應當把握住將法制教育作為學生德育的重要內容,避免陷入形式主義與教條主義,結合考慮學生的年齡與知識水平,并結合實際案例,使學生真正了解法、掌握法、喜歡法。其次,對學生的普法教育與全民普法教育不同,后者在于法律知識的普及,而前者更注重個人價值觀和品德的培養(yǎng)。
(二)在校園開展一系列法律活動
在學校內開展憲法知識問答、法律知識競猜、模擬法庭等活動,在活動中將知識融會貫通,且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充分發(fā)揮法的導向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等,使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化的有生力量。
(三)給予法律書刊出版業(yè)發(fā)展空間
當前法律書刊出版業(yè)存在單一性、枯燥性等情況,人們普遍對于法律書刊的不關注是普法過程中的一大缺陷。國家在政策方面應給予出版業(yè)鼓勵與引導,擴大其發(fā)展空間。法律教育者和出版社都需要認清現在的缺陷,對于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如低年級學生的法律課本,即可將動畫與法律結合,使學生在趣味中理解與掌握法律。
(四)加強青少年心理教育
當今青少年犯法情況不僅是因為法律方面的缺失,還有因為青少年正處于叛逆時期,情緒上下波動,而大多數家長的教育缺乏則更加助長了這一現象。開展家校一體的心理教育,建設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心里環(huán)境必不可少。學??赏ㄟ^開展心理疏導室、開設心理課程、建設心理社團等措施,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穩(wěn)定;家庭應對孩子給予足夠的關愛,培育良好的家庭氛圍,使之在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
四、結語
隨著國家法制工作的不斷推進,法治社會的建設成果日益豐碩。為了實現全民法治的目標,培養(yǎng)青少年法律意識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胡健.中小學法制教育的價值、目的及基本內容[J].教學與管理,2013(2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