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不斷受到重視,但是由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給教師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為此,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差異教學,通過合理設計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發(fā)展,逐漸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
關鍵詞:初中英語;差異;教學
作者簡介:吳雅琪,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英語。(江蘇 蘇州 215021)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4-0091-02
初中階段的學生因為在生活經(jīng)歷、認知水平、英語基礎等方面存在差別,導致學習能力也存在差異,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增添了難度。同時,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也存在差異,若教師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會導致部分學生無心向?qū)W,從而無法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意識地制訂分層次的教學方案,實施差異性教學,同時通過布置形式多樣的作業(yè),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學業(yè)的均衡發(fā)展。
一、分析學生差異,掌握學生情況
教師可以通過觀察、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情況。首先,可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等;其次,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風格等;最后,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與知識水平。由此,根據(jù)收集到的信息設計出恰當?shù)慕虒W方式,并加以靈活運用,同時,針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部分,教師可以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案,確保符合學生的需求。
二、設計分級目標,實施分層教學
教師在制訂教學任務時需要立足于學生之間的差異,通過對學生接受能力、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多方面的考量,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方案。同時,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要具有學習價值,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英語。
以Natural disasters中的Reading教學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第一課時中的天氣、自然災害等內(nèi)容,并且已經(jīng)積攢了與災害有關的詞匯,為接下來學習臺灣地震這一內(nèi)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可以鞏固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又可以通過說與讀鍛煉語言能力,為接下來的“Main Task”寫作做足準備。這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說、讀、聽等方式掌握文本內(nèi)容,積累詞匯并熟悉詞匯用法,教師也可以從中延伸到地震時如何逃生的知識,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基礎上,讓他們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做到學以致用。接著,教師可以提出話題“不管是面對何種自然災害,我們都不能夠輕易放棄”,并針對1、2班這兩個層次不同班級的學習,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目標,實施分層教學。其中1班教學目標設置為:①To develop studentsreading skills(skimming and scnning);②To ge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the text;③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④To know how to protect oneself in natural disasters. 2班教學目標設置為:①To develop studentsreading skills(skimming and scnning);②To ge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the text;③To know how to protect onself in natural disasters.
本次課后,學生可以達成5個目標,即一個準備充分的閱讀者(a readying reader)、一個仔細的閱讀者(a careful reader )、一個敏銳的閱讀者(a keen reader)、一個有技巧的閱讀者(a skillful reader)、一個有智慧的閱讀者(an intelligent reader)。5個目標逐層遞進,對學生提出各不相同的要求,讓學生在這5個目標的指引下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其內(nèi)心的成就感就會激勵他們繼續(xù)完成下個目標,在這種激勵的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會被有效激發(fā)出來,有利于他們勇于探索未知。
2班學生的基礎與接受能力相對優(yōu)異于1班的學生,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學生巧設語言情境,在鞏固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幫助其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并形成自己的英語思維模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學習,如小組討論、互相提問等,從而在學習中學會分工合作,體會到學習的喜悅感。教師作為知識的領導者,需要幫助學生擺正學習的態(tài)度,不能對學生進行過多的干預,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讓他們大膽說、大膽想,從中培養(yǎng)學生不怕說錯的勇氣。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做習題時,會由于不理解生詞的意思,而產(chǎn)生放棄學習的念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傳授閱讀技巧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通過文本猜測陌生單詞的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時間、地點、人物等方面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課文內(nèi)容,同時引導學生先進行略讀,再進行分段細讀,根據(jù)文本語句試著猜測生詞的意思,鍛煉學生理解單詞的能力,讓學生不再懼怕生詞,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于1班學生而言,教師要將文本的理解、詞匯的運用作為教學重點,將完成基礎知識的目標作為側(cè)重點。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圍繞學生必須要學會的單詞、短語、句型等展開教學,指引學生大致了解全文意思,實現(xiàn)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目標。
三、循序漸進教學,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具有思考的價值,同時還要具有挑戰(zhàn)性,要注重循序漸進,從而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英語各方面的能力,最終實現(xiàn)教師預想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嘗試使用“4P教學法”,全面規(guī)劃教材內(nèi)容后,再對重難點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歸納,由簡單到復雜地向?qū)W生傳授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例如,在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并不理解國際慈善機構的名稱、功能,在學習的時候會倍感吃力,這時候教師就可以以logo的設計作為起點,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展開詳細的討論,再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視頻,將聽、寫相結(jié)合,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四、布置彈性作業(yè),提升英語能力
作業(yè)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是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英語交流能力,但是傳統(tǒng)的英語作業(yè)多數(shù)是讀、寫、抄等,作業(yè)形式單一、內(nèi)容枯燥乏味,無法讓學生從課本中解放出來。這種封閉式的作業(yè)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甚至會固化學生的思維模式。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要著眼于學生各方面的差異,布置彈性作業(yè),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Natural disasters這一單元后,學生已經(jīng)了解到教材中Timmy遭遇地震的事情,對此,教師可以這樣布置作業(yè):請對課文進行改編,再角色扮演故事劇情。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體驗角色,掌握語言的用法。這種小組合作表演,教師可以在每學習一個單元后就舉辦一次,逐漸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讓學習充滿趣味。實踐證明,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掌握詞匯、句型等于為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針對有英語基礎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將作業(yè)的重點放在拓展、積累課外知識上。而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應注重鞏固學生的基礎,通過整理詞匯、句型的作業(yè),讓學生復習當日所學的知識,構建屬于自己的英語知識體系。
總而言之,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出多種共性、個性的教學方案,確保設計出的方案符合學生的特點,促使每一位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勤奮.初中英語走班制差異教學新嘗試[J].基礎教育研究,2016,(22).
[2] 陳秀芳.差異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7,(18).
[3] 區(qū)理勝.差異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開展[J]. 基礎教育研究,2016,(18).
責任編輯 朱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