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筆 劉仁明
摘 要:在全國共青團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團要積極適應共青團深化改革形勢、高校教育綜合改革新發(fā)展和青年學生新特點,推進高校共青團改革創(chuàng)新。二級學院團委作為高校共青團的基層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面對當前高?;鶎訄F組織面臨的問題,學院團委通過一系列舉措,強化團員意識,加強團干部培養(yǎng)力度,發(fā)揮團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增強團組織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擴大團的有效覆蓋面,推動高校共青團事業(yè)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基層團組織;改革;引領
中圖分類號:D2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2-0117-0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關心指導青聯(lián)、學聯(lián)、少先隊改革,多次參加青少年和共青團的活動,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重要要求、部署共青團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和成長道路,為共青團工作傾注大量心血,給廣大團干部和團員青年以巨大鼓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群團工作是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團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要緊緊圍繞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直面突出問題,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堅克難,注重夯實群團工作基層基礎。新時代的青年工作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fā)展道路,緊緊圍繞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奮斗的主題,讓廣大青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目前高?;鶎訄F組織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部分團員團的意識淡薄,部分團員不肯參加團的活動;二是部分團干部先進性體現(xiàn)不明顯,在廣大青年學生中沒有起到榜樣示范作用;三是團組織作用和力量存在弱化現(xiàn)象,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蓋面不足。根據團中央、共青團江蘇省委以及學校關于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在校團委指導下和在學院黨委的支持下,學院團委結合實際情況,加強自身建設,推行團組織改革,努力開創(chuàng)共青團工作新局面?;鶎訄F組織改革從“三個方面”入手,讓基層團組織活起來強起來。
一、強化團員意識,突出思想引領
根據班級情況和年級特點,分層次、分類別持續(xù)開展形式多樣地主題教育活動,構建分層分類一體化思想引領體系,不斷強化團員意識,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加團的活動,培養(yǎng)他們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
分層次開展周恩來精神育人活動。學校依托地處周恩來總理故鄉(xiāng)的優(yōu)勢,厚植周恩來精神本土教育資源,堅持以周恩來精神育人,大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大一團員參觀周恩來紀念館,了解周恩來同志生平事跡,緬懷周恩來同志卓越功勛,追思周恩來同志崇高風范,學習周恩來精神;組織大二團員參與“周恩來班”創(chuàng)建活動,通過系列活動,多方位多角度感知周恩來精神,深化對周恩來精神的認識;組織大三團員參加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到小學開展關愛幫扶活動,通過學業(yè)輔導、自護教育、親情陪伴、素質拓展等實踐活動,對貧困家庭子女和留守兒童進行文化知識輔導和綜合素質提升,關心他們的學習成長,以實際行動踐行周恩來精神;組織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咨詢會,鼓勵大四團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力弘揚周恩來同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個人篇章。
分類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團日活動是聯(lián)系團支部與團員們的橋梁,鼓勵團員積極參與團日活動,更好地傳遞青年的聲音,讓團日活動成為團員青年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有效載體。在大一團員中,開展以“亮團員身份,增團員意識”為主題的團日活動,強調團員身份,增強團員意識,同時幫助新生快速進行角色轉換,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在大二團員中,開展“我眼中的專業(yè)課”主題團日活動,認識專業(yè)課的重要性,掌握學好專業(yè)課的方法,為大學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大三團員中,開展以“考公,考編,考研,創(chuàng)業(yè)”為主題的團日活動,結合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理性分析,科學規(guī)劃未來兩年的努力方向;在大四團員中,開展“如何提高面試技巧”的主題團日活動,邀請面試專家與學生互動,親授面試技巧,提高面試能力,增加就業(yè)機會。
抓住重要時間節(jié)點,把握好“入口關”和“出口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入學第一節(jié)團課”,帶領新生認識共青團,了解中國共青團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特殊的政治關系,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領導,團員要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通過“畢業(yè)生先進典型分享會”,畢業(yè)生現(xiàn)身說法,分享經驗,引導團員青年向先進典型學習,學習他們堅定理想、矢志奮斗的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腳踏實地、苦干實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二、改革團干部選用培養(yǎng)制度,發(fā)揮團干部模范帶動作用
團干部是基層團組織的中堅力量,在基層團的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學院團委從選拔、培養(yǎng)教育、科學考評三個方面,完善團干部選拔培養(yǎng)體系,強化政治鍛造,強化工作歷練,強化作風錘煉,努力做到政治、思想、能力、作風全面過硬,讓團干部在學生中起到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堅持從嚴選撥。學生團干部由分管的專任教師、年級輔導員、院團委嚴格把關,他們應具備政治思想堅定、品德作風優(yōu)良等條件,還應做事認真、辦事公道、追求進步,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責任感。
堅持培養(yǎng)教育。完善“校、院、班”三級團干部培養(yǎng)模式,班級層面充分發(fā)揮“團支書講團課”這個平臺,加強理論武裝,強化團干部與班級團員的聯(lián)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引導團員青年建功新時代,提高團干部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學院層面打造“團干部大講堂”學習交流平臺,團干部結合當下時政熱點和自身工作,定期為學院主要學生干部做主題報告,并就具體問題深入探討交流,尋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在學校層面充分利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積極組織主要學生骨干,參加翔宇菁英人才學校,通過理論講授、研討交流、社會實踐、網絡教育、素質拓展等方式,幫助團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堅持科學考評。加強學生骨干考核評價機制建設,提升團干部戰(zhàn)斗力。建立團干部“數據庫”,跟蹤管理,記錄他們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知識學習、工作成效等方面表現(xiàn),形成“數據庫”,作為評獎評優(yōu)的重要依據。建立激勵表彰機制,對政治素質過硬、工作能力突出、學習成績優(yōu)良、同學評價良好的團干部,經過分管老師考核后,對他們進行公開表彰,樹立標桿,增強榮譽感和儀式感,激勵廣大團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調動他們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建立學生團干部退出機制,健全和完善相應規(guī)定和程序,對于考核不合格的、違法違紀的以及其他無法正常履行職責的團干部,按照退出機制和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心系同學、品學兼優(yōu)、勇于擔當”的團干部隊伍。
三、著力加強團組織建設,增強團組織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擴大團的有效覆蓋面
持續(xù)實施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扎實做好基礎團務工作,規(guī)范入團儀式,提高團員發(fā)展質量,以班級為單位,加強團費收繳登記公示,做到公開透明;完善“推優(yōu)入黨”工作細則,對符合條件的候選人進行全面考察、充分評議,形成團支部意見,交由團員大會討論通過,發(fā)揮“推優(yōu)”在引領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的積極作用。以各基層團支部為重點,規(guī)范開展“三會兩制一課”,定期召開團員大會、支委會、團小組會議,落實團員教育評議和團員年度團籍注冊制度,邀請團干部講團課,學院團委組織部負責檢查各團支部落實情況,確?!叭龝芍埔徽n”有效開展,努力把各基層團支部打造為聯(lián)系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不斷提升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創(chuàng)新團組織建設。推行班級團支部和班委會一體化運行機制,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讓班長參與到團支部工作中來,加強班委會和團支部協(xié)同工作,完善班團工作決策機制,充分發(fā)揮團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繼續(xù)推進社團建團,不斷強化團支部對學生社團工作的引領,目前學院有10個社團,全都建立了團支部,實現(xiàn)百分百覆蓋。探索網絡建團,學院大學生志愿者協(xié)會團支部專門成立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走進青年學生聚集的網絡空間,針對網上錯誤言論和現(xiàn)象,旗幟鮮明、主動發(fā)聲、敢于斗爭,凈化網絡空間環(huán)境;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發(fā)布積極向上的網絡話題內容,引導廣大青年參與話題討論,傳播和弘揚網絡正能量。建立青年專任教師掛職學院團委副書記制度,掛職青年教師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深受同學喜愛,關心學生成長、關愛學生發(fā)展,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共同提高。通過創(chuàng)新舉措,團組織影響力和有效覆蓋面不斷增大。
四、結語
新時代共青團工作迎來難得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zhàn),對共青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堅定不移推動高校共青團事業(yè)改革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也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團、教育青年,努力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zhí)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發(fā)揮好黨聯(lián)系青年的橋梁紐帶作用。
參考文獻:
〔1〕謝石順.高校共青團改革背景下院系基層團委工作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06):80-81.
〔2〕令狐歡歡,杜威.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現(xiàn)狀與思考—以昆明理工大學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8,(05)):56-57.
〔3〕張艷偉.淺談如何加強高?;鶎訄F組織建設[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9):145-146.
〔4〕賀軍科.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news.youth.cn/wztt/201807/t20180704_11659708.htm,2018 -06-26.
〔5〕習近平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EB/OL].http://qnzz.youth.cn/gzdt/201807/t201 80702_11658467.htm,2018-07-02.
〔6〕共青團中央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3/t20170320_300172.html,2016-11-15.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