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維 劉江
編前語:
2018年10月22~24日,江西省樟樹中學在語文學科專家的帶領下,圍繞閱讀教學活動設計,該校語文組全體老師通過集體備課和教學交流開展積極探索。其間,有理論的指導,有專家的介入,使得閱讀教學從個別老師的“暗里摸索”轉向群體互動的“明里研討”。該校劉曉維老師、顧志榮老師和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兩位專家王從華博士、李沖鋒博士分別上了研討課。其中,劉老師和王博士同上課文《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顧老師和李博士同上另一篇課文《詠懷古跡》(杜甫)。這樣一次同課異構,因為有來自高校語文課程教學論的專家和一線教師,具有一定代表性,窺斑知豹,從中可以約略窺見我國當前閱讀教學理念上的不同,尤其是在學的活動設計上呈現(xiàn)出的水平層次。
【文本分析】
《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是一首產生于漢代末年的文人五言詩?!豆旁娛攀住肥菢犯旁娢娜嘶娘@著標志,為南朝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昭明文選》而成。《古詩十九首》在藝術上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鐘嶸的《詩品》贊頌它“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此言不虛?!渡娼绍饺亍肥瞧浯碜?。此詩借助他鄉(xiāng)游子和家鄉(xiāng)思婦采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和思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離別而造成的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詩從游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男女主人公的深情和憂傷,感人至深。
【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能夠讀懂淺顯的文言文。本詩言近旨遠,樸素無華,自然流暢,學生不存在閱讀障礙??梢栽趯W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直接進行誦讀訓練。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掌握初步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詩中的關鍵詞,從平易樸素的詞句中品出深意,從而理解詩情。
【教學步驟】
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涉江采芙蓉》。這首詩像《詩經》的很多詩一樣,沒有標題,這種情況大都是以第一句為標題。
《涉江采芙蓉》出自《古詩十九首》。關于《古詩十九首》,古人有很高的評價,如“驚心動魄,所謂幾乎一字千金”,又說“五言之冠冕”,甚至冠以“母詩”的稱號。由此可見,《古詩十九首》,從詩歌體裁、內容、意象、意境等各方面都開啟了后代詩歌的先河。《涉江采芙蓉》是其中的一首,而且是代表作,當然也擔當了以上的贊譽了??墒?,大家初步誦讀過這首詩,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首詩從語言風格上可用兩個字來概括,哪兩個字?
生 1:纏綿。
師:我問的是語言風格,“纏綿”,是情感。
生 2:樸素。
生 3:淡雅。
師:對,樸實、淡雅、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像口語,顯得很平凡。看似如此平凡的一首短詩到底有什么不平凡之處呢?
今天我們就來品味其中的意蘊。
一、讀出感覺
(一)朗讀
師:齊讀課文。
(生齊讀)
師:從讀詩的節(jié)奏上看,我看大家還沒讀出它的韻味。我感覺缺乏的是情感。大家再用 2 分鐘時間,誦讀全篇。兩個任務:1.背誦全詩;2.感受這首詩,用情感甚至用靈魂去感受,最后帶著情感誦讀出來。
(生誦讀)
師:我請一個同學來誦讀一遍。
(女生1背誦)
師:有節(jié)奏,順暢。
(男生1背誦)
師:剛才兩位同學,只能算是朗讀,不是誦讀?!安芍z誰”,其中的“遺”應該讀“遺 wèi”。讀五言詩,一要把握好節(jié)奏。五言詩的節(jié)奏分兩種,“二三”或“二二一”。這首詩是“二三”節(jié)奏。二要讀出輕重。有的地方要重讀。大家先討論一下,看看哪些地方要重讀,確定了就在重點字詞上標注,用三角形符號標注。
(二)誦讀
師:請兩位同學來嘗試著誦讀。
(男生1誦讀)
師:你哪些地方重讀了?
男生1:在。在遠道。
師:重讀,要——(教師示范)。
(女生1誦讀,有節(jié)奏地晃頭)
(全體學生掌聲)
師:我都被她感染了。
(女生2誦讀)
師:重音強調得不夠。
(男生2誦讀)
師:有重讀,有節(jié)奏。不過,我感到奇怪,這么憂傷,你怎么還笑瞇瞇的?因此,誦讀詩還要注重第三點,要投入感情。(板書)我也嘗試誦讀一下。
(教師示范)
師:我第一次嘗試誦讀,讀得不好。(掌聲)
(三)唱讀
師:還有一個小環(huán)節(jié)。我們經常聽歌,歌曲一般會有一兩句重唱,起到一唱三嘆、重章迭唱的效果。如果這首詩譜寫成歌曲,大家覺得哪一句可以迭唱?
生 1: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師:大家認可嗎?(學生點頭)我們來唱讀一下。
(學生唱讀,把最后兩句復讀兩遍)
師:是不是感覺不一樣?感情重的地方,要反復。這里有些字要重讀,如:多、誰、望……
二、討論以理解
師:大家小組討論,哪個句子或哪個詞最打動你?(3分鐘)
生1:“舊”,離家時間太長。淡淡的憂傷。
師:還有嗎?
生2:“漫浩浩”,歸途無期?!敖K老”,看得出詩人對心上人用情至深。憂傷地老去,因為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
師:為什么“同心而離居”呢?“漫浩浩”,體現(xiàn)距離遙遠,還體現(xiàn)什么?
生3:思念綿長。
師:還有對心上人的想念,無比綿長。
生4:“憂傷以終老”,因為想念,憂傷不已。
三、體會情感
師:“憂傷”這個詞在全詩有什么用?
生:奠定感情基調。
師:情感基調,一般在詩歌的前面,這里是結束了。說“詩眼”更好。
生5:“同心而離居”,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多難過??!
生6:“采之欲遺誰”,送給心上人。心動而愉悅。
師:情感的轉折。這首詩有情感的變化。前面兩句,主人公心情是激動的。芙蓉,有木芙蓉、水芙蓉之分。這里是木芙蓉還是水芙蓉?
生:水芙蓉,蓮花。
師:芙蓉,蓮花。周敦頤的《愛蓮說》里怎么說的?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師:抒情。主人公先是滿懷希望,然后是失望,最后發(fā)展到悲痛欲絕,絕望。情感是有起伏。
師:從“憂傷”這個詞,你看到詩人的情感有哪些?(學生讀)
生1:對心上人的愛戀之情。
師:對,因愛不能一起而憂傷。
生2:無法表達自己情感的悲傷——因沒送出花而心情苦悶。
師:離別之情。互相之間思念的情感。
(教師板書:憂傷——愛戀、悲傷、離別之情、思念之情。)
師: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