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婷
[摘 要]微寫作是閱讀與寫作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文本的內(nèi)容特點,選擇好微寫作的內(nèi)容,并找準恰當?shù)臅r機,引導學生進行微寫作實踐活動。這樣,不僅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文本內(nèi)容,而且為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助上一臂之力。
[關鍵詞]微寫作;寫作時機;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7-0083-02
何謂“微寫作”呢?廣義上來講,凡不屬于成篇作文的片斷練習、小練筆等都屬于微寫作的范疇;狹義的微寫作,是指寫一篇有頭有尾的小文章。本文所說的“微寫作”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的特點引領學生及時模仿遷移的一種廣義上的微寫作。這種微寫作的形式可以極大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提升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在閱讀課堂中,教師要明確微寫作的內(nèi)容,抓住恰當?shù)臅r機,及時引領學生模仿遷移創(chuàng)作,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
一、明確課堂微寫作內(nèi)容
微寫作的內(nèi)容可以是一處風景、一個場所,可以是生活中的一個畫面,也可以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點滴感悟等。微寫作的形式自由靈活、豐富多樣,可以是記敘的,可以是描寫的,可以是抒情議論的,也可以是發(fā)表感悟看法的。它的主要特征是篇幅簡短、中心突出,能夠讓學生及時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表達出來。因此,在引領學生進行微寫作的時候,教師先要明確寫作內(nèi)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微寫作質(zhì)量。
二、找準課堂微寫作的時機
(一)整體感知文本時
在閱讀完課文后,通過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學生大都會對文本內(nèi)容有自己的理解。此時,讓學生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或者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說說自己的感想與理解,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為學生接下來的精讀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不懂就要問》一課時,在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有初步的感知以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與自己的想法寫上一段話。于是,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讀了課文以后,我知道了許多同學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不懂的地方都不敢問,只有孫中山遇到不懂的問題敢于大膽提問。我以前在學習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敢提問,怕同學笑話我。讀了這個故事以后,我要向?qū)O中山學習,做一個不懂就問的人?!边@樣的微寫作,不僅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而且還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寫作主旨的領悟,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雙重提升。
(二)發(fā)現(xiàn)文本空白時
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常常會留下一些空白。這就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這些空白處引領學生進行微寫作訓練。這既是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過程。
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去年的樹》一文,結尾處這樣寫道:“唱完了歌,鳥兒又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蔽恼轮链私Y束。教學時,當讀到這兒,學生大都能夠感受到鳥兒對樹依依不舍的情感??墒牵髡卟]有把這種情感詳細地表達出來。針對文本的空白,教師讓學生進行微寫作填補空白。于是,有一個學生就這樣寫道:“看著火柴燃燒,鳥兒的心里不是滋味。它想起了與樹兒相處那段美好的時光,它在心里默默地對樹說:‘我來找你了,我兌現(xiàn)了對你的承諾,只可惜再也不能與你玩了……”這樣的補白,不僅豐富了文本內(nèi)容,而且還使學生的想象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進行內(nèi)容拓展時
在閱讀教學結束以后,鼓勵學生進行拓展式寫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豐富文本的內(nèi)涵,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解讀文本,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
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大自然的聲音》一文,主要講了大自然風、水以及動物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它們給自己帶來的美好感覺。教學時,教師鼓勵學生以微寫作的形式想一想大自然還有哪些聲音,并寫下來。于是,有一個學生就寫道:“植物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你聽,‘啪的一聲,豆莢裂開,它的孩子們紛紛離開了媽媽,重新去安家……”這樣的微寫作不僅拓展了文本內(nèi)容,豐富了學生的認知,而且使學生的想象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學生微寫作技巧的提升
(一)圍繞文章中心進行微寫作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教給學生圍繞課文中心進行微寫作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怎樣敘述才能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等。
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海濱小城》一文,主要描寫了海濱小城大海、沙灘、庭院、公園、街道的美麗景色,贊揚了海濱小城的整潔。在教學中,教師先從文本的中心思想出發(fā),引導學生明確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進行寫作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鼓勵學生以“美麗的家鄉(xiāng)”為題進行微寫作。經(jīng)常引領學生圍繞中心進行微寫作訓練,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在寫作中東拉一句,西扯一句,毫無目的表達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真正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運用多種手法進行微寫作
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教材中的文本,作者表達的方法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文本為例子,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進行寫作,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了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學生們學習與活動的情境。教學時,教師以此為參照,鼓勵學生進行微寫作訓練。需要指出的是,在進行微寫作實踐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以多種手法進行寫作。比如,寫運動場上的情境時,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比賽開始了,槍聲一響,我就飛快地向終點跑去。在我身后,一名隊員緊緊地跟著我;在我的前面,是勝利的終點;在我的耳邊,是同學們的‘加油,加油的喊聲……”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不僅使文章顯得生動,而且還可以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更好地理解與感受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三)緊扣言語表達進行微寫作
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能為文本增色不少。由于三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恰當?shù)慕浑H情境,以激發(fā)學生書面表達的愿望,使學生能夠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有這樣的描寫:“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cè)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痹诮虒W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反復朗讀這些句子,并說說這樣描寫的好處。這樣,使學生對文本中的擬人的修辭手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樣子,并仿照文本的表達形式進行微寫作。這樣教學,學以致用,能及時幫助學生把文本中的語言表達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為學生今后作文的生動形象的表達奠定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在進行微寫作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多動腦筋、想方法,學會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選擇恰當?shù)脑~語;寫完后還要多讀、多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表達清楚。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閱讀課堂中融入微寫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為學生搭建起閱讀通往寫作的橋梁,為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助上一臂之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文本內(nèi)容為平臺,及時引領學生進行微寫作的實踐活動,從而實現(xiàn)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比翼齊飛!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