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這些都表明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已經成了新課程標準下課堂評價中一個重要指標。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建構的過程,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積極性
新課標實施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明顯改進。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過多,缺乏生動性,留給學生的活動空間很少,學生主體地位凸顯不足,他們服從于教師,服從于教材,服從于教師的教學設計,被動地學習,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氣氛非常沉悶。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辛苦,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減,以至于到了高年級,很多學生完全喪失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顯然,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真正的發(fā)展。因此,改變學生這種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個迫切的任務。而學生參與正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是當前我們應當倡導和開展的一種學習方式。怎樣才能揚起學生課堂參與學習的熱情,使得他們主動積極參與到每一堂課的學習活動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明確目標,提高學生參與效率
在主體參與式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明確一節(jié)課的總目標,而且要讓學生明確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目標。讓學生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置學生于學習主體的地位,把學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線”,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并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他們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異,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摒棄錯誤、發(fā)現真理,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是學生自己把要學的東西去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出來。學生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原有認知水平不同,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和思維方式就不同,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尋找思維的突破口,充分給學生提供積極參與的條件,積極加強參與方法的指導。只有教師真正地引導學生進入思維參與,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學習,使其思維活躍起來,獲得大量的學習策略,學生有充分的自我表現機會,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參與效率。
二、積極創(chuàng)設民主的互動觀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參與的人際關系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只有教師發(fā)揮了民主,學生才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教師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一起承擔苦惱、分享快樂,學生才敢于表達、樂于表達。
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方法,擴大學生課堂中的參與面,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參與機會,讓課堂成為大多數學生甚至是全部學生的美麗課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要想得更細、更科學、更合理。整堂課自始至終跟著學生的學情走,讓學生教導學生,使學生做回課堂的主人。
三、豐富情感體驗,形成積極態(tài)度
在課堂學習中,如果缺乏情感參與,就感覺不到情感魅力。品嘗不到情感體驗的學習,是不完整的學習,是缺乏靈魂與活力的學習。所以,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成為喜歡和好奇心的源泉。在數學教學中,每一個數學概念的學習,公式、法則、數量關系的分析,只有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其中,學生才有可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在數學課堂中,要使學生學會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tài),用數學邏輯的精確性、數學概念和結論的確定性以及推理的規(guī)則等,使他們自覺地遵循思維規(guī)律、規(guī)范思想形式,調控自己情緒和情感發(fā)生的強度,保持健康適宜的情緒狀態(tài)投入數學課堂活動中。數學知識需要通過一定量的訓練來掌握,數學思維品質、數學能力也需要通過一定量的訓練來培養(yǎng)。教師要特別注意準確把握好訓練的時機和訓練形式,要講究科學性、層次性、藝術性。
四、尊重個體差異,加強實踐操作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試驗、模擬和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活動,教師要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試驗,參與到整個數學活動中去,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和對新知識的探索去發(fā)現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既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于促進興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并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總之,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增加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效率。只有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拉近了距離,師生能夠平等相處,才能共享解決問題后的樂趣。增加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效率,對提高課堂數學教學效果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在實踐中努力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