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娜
【摘 要】音樂治療基于其本身的學科特點,已成為特殊教育領域的一項有效工具。音樂治療能夠通過輕松有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能明顯提高特殊兒童的智力,為很多智力障礙兒童帶來了福音。本文主要研究音樂治療在培智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及音樂治療在培智教育中的運用方法,希望為相關的工作者提供建議與參考依據。
【關鍵詞】音樂治療;培智教育;作用;方法
音樂治療是一門集音樂學、心理學、醫(yī)學、教育學等多種學科為一體的交叉學科,也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過程。經過專門訓練的音樂治療師通過各種音樂活動、手段對人進行心理治療,使人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音樂能夠有效改善智力障礙兒童的基本能力,因此,音樂治療也常被用于殘障兒童的培智教育中,促進此類兒童的智力發(fā)展。
一、音樂治療在培智教育中的作用
(一)對兒童身體的作用
音樂對人,尤其是兒童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能使大腦產生某些物質,從而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音樂刺激還能促進內啡肽的濃度升高,對于人體發(fā)出的疼痛信號也有抑制作用。此外,不同的音樂能調節(jié)人的不同情緒,而情緒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很容易導致某些疾病的發(fā)生,因此,音樂治療可以通過調節(jié)兒童的不安情緒使其處于肌肉放松狀態(tài),能夠規(guī)避不少疾病風險。
(二)對兒童情感發(fā)展的作用
兒童時期是培養(yǎng)情感的關鍵期,情感的傳遞與交互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智力障礙兒童難以體驗到正常的情感交流,音樂對其來說便是一種很好的交流鍛煉方式。音樂中包含的情感能夠直接作用到人腦中的情緒情感中樞并對其進行調節(jié),此類兒童能夠通過音樂建立起基本的情感交流框架,做到與人簡單的交流。此外,音樂治療在對智力障礙兒童人格的塑造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對兒童能力發(fā)展的作用
培智,就是培養(yǎng)智力,兒童智力的培養(yǎng)包含語言、行為、感知等許多方面,其培養(yǎng)過程也是長期性的,此特點與音樂治療十分相符,也正因如此,音樂治療往往被用于特殊教育中。通過音樂治療,智力障礙的兒童能夠在人際交往、行為習慣及情感體驗上獲得極大的改善,語言能力、行為能力及智力方面也會有相應的提高。
二、音樂治療在培智教育中的方法及運用
音樂治療在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培智教育中具有重大意義,教師需將音樂治療充分融入培智教學課堂,用各種教學方式提高兒童的智力,促進智力障礙兒童的身心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音樂欣賞
智力障礙的兒童與普通兒童不同,因此,在音樂的選擇上,應更貼近學生內心的感知能力范圍,最好選擇兒童們普遍喜愛的音樂,這樣更容易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在《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在學生欣賞音樂時,教師可以講一講音樂背景下的小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刺激其內心的感知。在欣賞完音樂后,可進行歌詞的討論交流會,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及情緒、情感的共享,從而使治理障礙兒童得到智力方面的培養(yǎng)。
(二)言傳身教,歌唱教學
歌唱教學能給智力障礙兒童帶來直接有效的精神感染,且此種精神感染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在歌唱中無形表明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讓學生認識到“嘴巴”這種樂器,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也能鼓勵學生以勇敢、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
在歌唱教學曲目中,教師應當選擇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歌曲,例如,在學習《郊游》曲目的過程中,教師可在教授新課前,讓學生先熟悉旋律,避免新課教學太過突兀。在正式授課時,教師可領唱歌曲,讓學生跟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其歌唱的積極性。智力障礙兒童與其他一般兒童有所差別,因此,教學過程需循序漸進,這樣不僅能增進智力障礙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刺激其使用語言的動機,從而達到促進兒童語言組織能力及智力發(fā)展的目的。
(三)器樂教學,增強律動
在音樂治療中,器樂教學中的打擊樂是學生最容易掌握的。有規(guī)律地進行打擊樂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律動感,增強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感知。即興器樂的演奏能夠極大程度地展現出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為學生提供另一種形式的表達方式,使學生樹立自信,減輕畏難心理。在打擊樂教學時,通過一些肢體動作來增強自身的協(xié)調能力和反應速度,腦部得到鍛煉,對學生記憶里的發(fā)展也有很大幫助,能使學生的整體行為能力得到根本改善。
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器樂教學外,還可以嘗試帶領學生用身體部位打節(jié)拍,例如拍手、輕拍桌子等,通過此過程使學生探索自己身體中的“樂器”,增進其對身體部位的了解,體驗其功能作用,讓學生在感受美妙音樂的同時增強其行為能力和智力。
(四)音樂游戲,吸引注意
智力障礙兒童的注意力往往很難集中,因此,其情緒情感也得不到集中統(tǒng)一的鍛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片面的傳授理論知識會使交流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因此,在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培智教育過程中,教師可開展一些音樂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興趣,使學生自主參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可組織一些歌唱比賽、音樂舞蹈比賽、擊鼓傳花等游戲,發(fā)展智力障礙兒童的人際關系,增強其與人交往的能力,增加其與人的交互體驗,促進學生整體協(xié)調性及語言能力,還能幫助部分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擁有樂觀自信的獨立品格。
總結
當前,音樂治療已越來越廣泛地被用于特殊教育中,其對殘障兒童的發(fā)展的意義不言而喻。在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培智教育過程中,應選擇不同的音樂手段,促進兒童智力及音樂治療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曲雅麗.淺談在特殊教育領域推廣音樂治療的重要意義[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50-51
[2]姜星宇,陳慧.淺談音樂治療在培智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現代特殊教育,2015(23):16-17
[3]顧秋鴻.音樂治療對智力障礙兒童功能提高方面的作用[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0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