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箭
【摘要】數學學科作為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對社會的進步有著卓越的貢獻。高中數學作為初中數學與高等數學的過渡學段,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但是隨著數學知識的不斷深入、學生數學學習的時間持續(xù)疊加,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程度開始出現差異性,并且差異性數學學習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成為高中數學教學誠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高中數學 差異性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35-02
高中生正處于身體與智力快速成長的發(fā)展階段,個性發(fā)展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學生在同一學習條件下不同的學習結果的出現也越來越頻繁,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數學分值在高考總分值中占有極大的比重,教師要想保證數學教學效果,就必須重點關注對學生的差異性教學,努力弱化差異程度,達成對全體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如何有效化解差異性的矛盾做出簡要探討。
1.教師調整心態(tài),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到公平與真誠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社會以及學校越來越關注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成果。但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不少教師依舊將學生成績的好壞作為以何種方式對待學生的參照依據,使教師在教學中有失公允。由于教師在教學中面臨升學率的考核壓力,因此在教學中容易造成對學困生的忽視,甚至在心底放棄了對學困生的數學能力提升,將教學重心和全部的關注力集中在學優(yōu)生的身上。高中生的心智發(fā)展已經趨近于成熟,對教師的差別化對待極為敏感。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對待學生的不同態(tài)度,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造成影響,特別是對于數學學困生而言,本身就在數學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又無法得到教師的關懷與鼓勵,致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被消磨,在數學學習中容易自我否定。高中數學教師作為為學生傳道受業(yè)解惑的引導人,不能將數學成績作為對學生的唯一評判標準,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無論對待學優(yōu)生還是學困生都要一視同仁,予以真心去對待,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增加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2.教師要做好差異性教學預案的制定
高中數學教師要做好針對不同學生個性化數學教學的差異性教學方案,在集中教學的基礎上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區(qū)別性的數學能力提升,讓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得到共性與個性的協調發(fā)展。教師在制定數學教學計劃前應該摸清授課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對不同學生現階段具備的數學知識水平做到大致了解,然后根據每個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以及數學學習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差異性的客觀問題,要認識到消除數學學習差異性的重要性。科學的數學教學計劃不僅讓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能夠適應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并且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展現自身數學能力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信心的增強,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譬如,教師在進行“三角函數正弦定理”教學時,可以加強學困生對于正弦公式的解讀,脫離對公式的僵化記憶,讓學生在對公式的理解的過程中形成深度記憶,提升學生對正弦公式的運用熟練程度;對于學優(yōu)生,教師可以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在基礎定理的熟練掌握上對正弦定理的變形和推導步驟進行深入學習,并且在練習中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利用正弦定理化解難度較大的問題。
3.教師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將課后作業(yè)差異化
課后作業(yè)作為完整教學活動的一部分,能夠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及時高效的鞏固,教師對于課后練習做出合理的調整,能夠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更加顯著。數學作為對學習者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無法單純通過死記硬背達到對成績的提升效果。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科學的習題練習,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對定理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能力,讓理論知識轉變?yōu)榻忸}動力,讓學生能對自我學習效果做出初步評測,便于課下查漏補缺,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指明方向。教師在預留課后練習時不能以同一個標準要求學生,籠統的練習作業(yè)不但無法對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幫助,而且對學優(yōu)生的數學發(fā)展也毫無益處。長此以往,數學課后練習只會流于形式,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無法真正為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加油助力。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yè)時可以有意識的準備三類難度指數不同的習題:第一類是基礎題,適合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第二類是提升題,適合數學水平中上等的學生;第三類是拔高題,適合數學學優(yōu)生的思維拓展。教師要將課后作業(yè)合理的差異化,讓全體學生的數學能力都有用武之地,減少學生的挫敗感與順利感,無論是數學學習較好還是較差的學生都能得到鞭策,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把持正確的方向,不迷失自我。
總而言之,面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差異化現狀,教師要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做出相對應的調整,無論是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忽視學生的差異性,要在尊重不同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為學生數學學習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只有將差異化教學貫穿于數學教學活動,才能逐步實現差異縮減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都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永勇.高中數學差異性教學初探[J].祖國:教育版,2013(12):284.
[2]吳苦.試論高中數學的差異性教學研究[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3(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