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劍光
【摘要】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最為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兩者關系密切,閱讀為寫作之基礎,閱讀對寫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筆者通過三年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認為: 用新課程的理念來開展課外閱讀,有效提高閱讀質量,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開展閱讀課,師生共讀;二、拓展閱讀范圍,增強閱讀興趣;三、培養(yǎng)讀書習慣,展示讀書成果。如何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呢?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把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運用到練筆中去;二、熏陶感染,自由發(fā)揮,自成風格。
【關鍵詞】共讀 興趣 習慣 練筆 仿寫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03-02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其要素包括:語言的構建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還要注重優(yōu)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得到提升。呂叔湘先生說:“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闭Z文老師既要關注教材文本,也要關注課外文本。生活的外延有多廣闊,語文的外延就有多遼闊。拓展視野,從優(yōu)秀作品中汲取養(yǎng)分才能夯實先生語言構建的基礎,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就像沒有陽光。然而,在經濟日益發(fā)展的今天,信息傳播多樣化,電子產品的泛濫,電子游戲機的無窮誘惑,中學生閱讀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讓學生從手機游戲移情別戀到閱讀中來,引領初中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是我們語文老師最渴望攻克的課題。
一、用新課程的理念來開展課外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
(一)開展閱讀課,師生共讀。
我們悉知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不足的現狀,認識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需要提高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訓練的重視程度,因此,初一初二年級我校都開設有閱讀課。起初閱讀的書目是初中生課外必讀作品,如《邊城》《青銅葵花》等。不上課,只看書,學生挺樂意的。每周布置若干頁讀書任務。這時師生共讀最關鍵。上閱讀課時,提問一些簡單問題,如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關系、情節(jié)內容等。提問的對象是那些平時不愛讀書,喜歡玩手游的同學,他們也一下子回答出來,老師肯定他們,并提醒下次還要提問他們,這些學生都自信地回答:沒問題。慢慢的他們有閱讀的興趣了。這時,老師也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經過師生的共同分享,學生逐漸懂得如何讀文學作品。
(二)拓展閱讀范圍,增強閱讀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讓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去讀,其實學生同樣都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外閱讀本身就是一件隨性而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學生的課外閱讀卻被人為地套上了“枷鎖”,很多教師急于看到課外閱讀的成效,便做出了許多硬性的規(guī)定,其結果必定適得其反。我們要給同學們一種寬松、自在的閱讀環(huán)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這樣學生才會讀得高興,讀得投入。到初一下學期,老師帶同學們到圖書館讀書。老師簡單介紹圖書的種類,放置的架號。然后,讓學生隨便看任何一類書,借任何書籍。幾周后,學生基本確定自己喜歡看的書。這時,學生自由選擇,老師不必干涉。漸漸地,學生抽屜里都放著課外書;漸漸地有學生在課間看書,在午休看書,在被窩看書。有時老師提議他們互換書籍來看,這樣同學之間就會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影響,全班的讀書氛圍就濃了。
(三)培養(yǎng)讀書習慣,展示讀書成果。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傳授一些閱讀方法,并將其形成習慣,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將會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使學生終身受益。怎樣才能養(yǎng)成良好習慣呢?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1.養(yǎng)成勤查字典、詞典的習慣。這樣既可以掃除閱讀障礙,又豐富了詞匯量。
2.養(yǎng)成圈、點、劃的習慣。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讀書時,對關鍵詞語、句子或疑問之處圈、點、劃,就可以有效提高讀書效率,提高閱讀和分析能力。
3.養(yǎng)成寫旁注,批注的習慣。寫旁注,批注其實就是邊閱讀邊思考邊領會的過程。眼到、手到、心到,這是精細閱讀的層次,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做到。
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效果,我們會舉行讀書手抄報比賽,讀書征文比賽等,分享讀書心得讀書方法,從而達到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我對學生閱讀方面進行問卷調查。
1.閱讀時,你會摘抄或思考嗎?
學生甲:不會摘抄,但會思考。思考主人公的行為意義,思考接下來的情節(jié)發(fā)展。學生乙:有些優(yōu)美的句子抄下貼在房間??葱≌f時會想各種情節(jié)發(fā)展。學生丙:閱讀時,在好詞好句的地方做標記,讀完再摘抄。學生?。河袝r吧,看到感興趣的或真的感觸到我的句子,我會記下來。
2.通過閱讀,對你書面表達,口頭表達有什么影響?
學生甲:語言優(yōu)美,想象豐富,語言簡練,寫作風格也受影響,會不自覺地往看的書的風格靠近。學生乙:心境、文筆受到影響。學生丙:詞匯增多,開始喜歡用文言文的方式表達。學生丁:有很大提高,書面表達會用書中的語句,口頭表達亦是如此。
3.課外閱讀對你人生成長有何影響?
學生甲:我大概三年級就開始喜歡看書,家里的藏書也是幾個柜子。至今,閱讀伴我多年,我離不開閱讀。學生乙:好習慣。書中主人公的遭遇會讓自己有覺悟,擇善而從。學生丙: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嘗試寫小說,就是因為課外閱讀。但沒有寫成,因為其他一些瑣碎的事情打斷了思路,就沒有寫下去。學生丁:約束自己的行為,將內心的情感壓在心中,不輕易表達出來。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情感。
從問卷調查我知道閱讀那種熏陶感染,潤物無聲,潛滋暗長功能發(fā)生作用了。
葉圣陶先生說"從國文科",得到什么知識,養(yǎng)成什么習慣呢?簡單地說,只有兩項,一項是閱讀,另一項是寫作。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可以領受人家的經驗,接觸人家的心情。寫作是“發(fā)表”的事情,從寫作,可以顯示自己的經驗,吐露自己的心情。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閱讀與寫作是一貫的,閱讀得法,閱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沒有不提高的。閱讀為寫作之基礎。閱讀對寫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安环e小流,無以成江河”。只有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積累起來,才能厚積薄發(fā)。學生的語言庫越豐富,思維領域就越廣闊,說話與寫作就越靈活。
二、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以閱讀促寫作
(一)把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運用到練筆中去。
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寫作方法,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詞匯。但這些語言詞匯是死的,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把這些死的語言詞匯轉化為活的語言詞匯,將習作置于現實生活中。每周我會布置學生寫兩篇隨筆,一篇老師定題目,一篇內容自由寫。定題目那篇,有時會隨著教學內容寫,例如學習了《背影》,我會定一個隨筆題目《眼神》或《那雙手》;學習了《春》,會定題目《那一片田野》;學習了《老王》會定題目《鄰居》。有時會隨著時節(jié)寫,如《雨夜》《在烈日下》;有時會隨著校園文化活動寫,如《掌聲響起》等。老師要求學生寫作前細致觀察,用心體會,靈活運用平時積累的詞語句子,借鑒寫作方法技巧。隨筆收來后,老師會認真閱讀,看到一些好詞好句,用紅筆畫波浪線,表示肯定。會把隨筆評為優(yōu)、良等次。好的隨筆老師會表揚并在班上朗讀或張貼課室里,讓同學們相互學習借鑒。慢慢地,學生很期待老師發(fā)還已評改的隨筆本,很在意有沒有“優(yōu)”字的評價,也越來越多隨筆被評為“優(yōu)”。一個學年過去,隨便本已經寫下幾十篇文字。學生從短寫到長寫,從怕寫到能寫,從能寫到寫好。
(二)熏陶感染,自由發(fā)揮,自成風格。
在閱讀過程中,人專注,投入在文字海洋中,閱讀者會隨著作品中人物際遇或悲或喜或哀或怒,進而或同情或憎惡或暗許,情不自禁會暗笑或流淚或欣賞。掩卷后,閱讀者會想象一下往后的情節(jié),或者會欣賞作者的文筆,會生發(fā)我也試試的念頭。有位學生有了《唐朝定居指南》這本書后,喜歡古人的生活,整天幻想能去唐朝生活,竟然自己寫穿越古代的小說,奇思妙想,情節(jié)跌宕,語言也優(yōu)美,人物對話也用古文,自己起個筆名:白暮蟬。有位學生喜歡讀古詩詞,所以隨筆也用文言文表達,也有一定的水平。“無月,無言。唯蟲聲仍歡,夜甚黑,燈火不復明,星匿云間。獨上東閣,寒風肆虐,眺水波蕩漾于前。神定,心靜,甚傾之?!庇行W生喜歡看文筆優(yōu)美,感情細膩的文學作品,寫隨筆文字風格也相仿:“路邊吃著雪糕的小女孩被陽光眷顧,粉嫩的臉蛋被鋪上一層光輝,細似透明的絨毛顯得格外柔軟。紅白相間的雪糕冒著白煙,在陽光的相稱下緩緩向上,凝成小水滴。窗邊的綠藤被映得格外翠綠,藤上紫色的小花苞在陽光的沐浴下慢慢地,悄悄地綻開。”
不論學生以什么風格寫隨筆,我都對好的文章進行表揚肯定,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部分學生從寫好文章到愛寫文章,文字功底也有一定水平。
(三)通過閱讀教學,結合文本中的精華讓學生模仿寫作。
如何讓學生積累的感性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呢?筆者認為習作模仿范文是讀寫結合的一條重要經驗。寫作訓練不可沒有依傍和模仿,“述文相效,自古而然”,所以教師可運用教材這一典范,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模仿能力,使學生觸類旁通,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仿寫精美句子,進而仿寫段落,最后仿寫謀篇布局方面進行模仿寫作。當然,無論是哪種仿寫都要注重指導學生在仿中求變、仿中創(chuàng)新。這種以仿帶寫,以仿促寫的方式,有利于順利實現由讀到寫地遷移,促進學生逐步向獨立習作過渡。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同學們汲取了前人認識自然、認識生活、認識社會的精華,并內化自身的人文精神。同時,通過寫作訓練,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選材運用能力不斷提高。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蔽覀兿嘈?,課外閱讀搞好了,學生積累了大量作文素材,寫作文也就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圣陶.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
[2]葉圣陶.略談國學.
[3]宋保樂.談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語文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