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靈
摘 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 作業(yè)的布置是檢驗一個學生是否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也是教學反饋的重要渠道,至此學生的“作業(yè)”尤為重要。然而每個學生的課程掌握程度不同,作業(yè)的效果也會存在不同的問題,作業(yè)解析成為教師評估學生自身的知識并堅定地引導他們掌握知識的一把鑰匙。因此,本文針對初中科學教學中的作業(yè)講解和分析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教學 作業(yè)講評 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自身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作業(yè)評估是已經成為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作業(yè)評估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然后再根據作業(yè)寫出具有針對性的評語。因此,作業(yè)評估是當前教師提高學生自身知識的方法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1]
一、新課程標準下評價初中科學作業(yè)的原則
1.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的要求,初中科學教師在進行作業(yè)評價時要摒除傳統(tǒng)的重認知能力而輕其他能力的思想,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對作業(yè)內容進行評價時要注重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此外,科學教師還要剔除標準答案至上的評判意識,樹立言之有理即可的觀念,在進行評價時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對學生作業(yè)評價時,要多關注優(yōu)點,盡可能對學生進行鼓勵。如在學習完《地球的繞日運動》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自制地球繞日運動模型的作業(yè)。雖然學生自己制作出的地球繞日模型可能不怎么精細,還可能會存在許多問題,但是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給予充分的鼓勵,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2]
2.評價方式的多樣性。由于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性,因此教師在對他們的作業(yè)進行評價時必須要有所不同。比如把原來統(tǒng)一布置課后作業(yè)轉換為課后實驗、課后分析論文或者儀器模型制作等多種作業(yè)形式。在對作業(yè)進行評價時也可以采用分層的方式進行。而作業(yè)的評語也要采用多樣化的形式,評語要委婉而富有鼓勵性和啟發(fā)性,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
3.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要求評價機制的多元化,以轉變學生在評價中的被動性。進而促進學生自控能力的提高,讓他們對自己的發(fā)展方向更加了解。學生通過自評可以對自己有更好的認識。而且小組互評可以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啟發(fā)和感悟。教師復評則有利于經驗和教訓的科學性分析,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動力。
二、初中科學作業(yè)講評的有效應對措施
1.轉變方法提高講評效率。初中科學教師在進行作業(yè)講評時,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進而提高講評的有效性。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還要對交流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總結,進而選擇和確定最終的講評的內容。初中科學教師講評作業(yè)時要讓學生擁有發(fā)言權,讓他們主動與教師交流作業(yè)中出現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激發(fā)學生在作業(yè)講評環(huán)節(jié)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避免學生產生應付心理。同時在作業(yè)講評的過程之中,教師還在這個過程要要充分運用討論與實踐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如一個重16牛的容器,其底面積為100平方厘米?,F在把容器里裝水,在水中放一個被水完全浸沒的用細線系著的木塊。其中水重200牛,木塊的為4立方厘米,g為10牛/千克,木塊的密度為0.6×103千克每立方米,求(1)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多少,木塊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如果繩子斷了,木塊漂浮于水面時所受的浮力是多少。在講評這類需要進行受力分析的題目時,初中科學教師讓學生對浮力和木塊體積間的關系利用課堂進行進行充分的討論,并讓幾個學生對這道題進行解答。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在他們討論之后對學生所提出的不同的觀點進行分析,進而得出正確的解題思路。使學生不但能夠了解自身思路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通過聽教師的講評轉變自身的思路,進而真正掌握這一知識點。
2.利用講評資源有針對性的教學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的作業(yè)能夠反映出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因此教師在講評學生的作業(yè)時,要充分利用作業(yè)資源,研究和分析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研究學生所掌握的課程的內容程度及掌握特點。因此初中科學教師要先統(tǒng)計學生在作業(yè)中出現錯誤最多的內容,并作為講解的重要內容。在講解時先給學生展示出現的錯誤類型,并找出解決的措施。如在進行酸堿鹽單元作業(yè)時利用這種講評方法。其次,教師還要對學生作業(yè)中的難點內容進行思路解剖,并把正確的思路展示給學生。由于學生在完成一些內容較難,過程比較復雜的作業(yè)習題時,經常無法清晰明了的確定其正確的解題思路。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解答難題時都是通過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或者各種嘗試完成的,因此初中科學教師在進行作業(yè)講評時,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情況的了解,把作業(yè)中的難點作為單獨的內容進行講解。在講解時給學生展示解題的思路和步驟,讓學生了解習題考察的內容,并熟練掌握相應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如例如學生在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時經常容易出現錯誤,因此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可以從教材中的有關摩擦力方向的定義入手,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進行判斷。然后給學生舉人走路的例子,向學生提問如果人正面向前,腳用力力的方向。并讓學生回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卻有向哪個方向運動的趨勢,讓學生認真思考進而豁然開朗。然后教師在對作業(yè)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再對問題進行分類,并給學生展示類型相同的典型便是和重點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典型例充分掌握此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模式,進而當他們面對同類問題的其他問題時,也能夠根據自己掌握的解題思路和基礎知識快速的解決問題。如學生感覺化學推斷題很難,在做題時經常會出現錯誤,這主要是由于他們考慮問題不全面而造成的。推斷題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的基本功扎實。因此初中科學教師在講評這類問題時,要從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入手,給學生點明解題的方向,進而讓學生掌握這類問題的解題能力。[3]
3.對講評內容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
初中科學教師在把所有的作業(yè)講評完后,還要適當的安排些時間總結和歸納整個講評的過程。首先,老師要引導學生把講評環(huán)節(jié)中的所涉及到的主要問題的內容分類、總結,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其次,教師還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整理所學的內容,并讓他們通過討論加深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在這個過程中,初中科學教師要平等的身份與他們共同討論,通過問題解答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自身的疑問。
總之,只要中學教師對這方面的作業(yè)充分重視,并不斷研究總結,才能有效的保證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曉紅,淺談初中科學教學中作業(yè)講解分析探討.2017.
[2]陳玉華,作業(yè)講評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探討.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