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占相
【摘要】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今時今日我國教育事業(yè)同樣煥發(fā)勃勃生機。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動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其中古詩詞作為我國古代文學精髓,對于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增加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意義重大。然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漸被社會淘汰,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 課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58-01
我國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其中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課堂教學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因此推動古詩詞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有效性、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實現(xiàn)教學轉(zhuǎn)型勢在必行。
1.小學古詩詞教學模式研究
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古詩詞的課堂教學注重語言的分析,忽視情感的傳遞,讓小學生感覺古詩詞十分枯燥乏味,而且古詩詞的語言與現(xiàn)代語言略有不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對詩詞內(nèi)容進行分析,對詞語運用加以剖析,唯獨對情感傳遞描述甚少,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改革小學古詩詞教學,提升教學有效性、實用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價值,讓小學生置身于古詩詞意境中,體會詩詞之美,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品味詩中意境,觸碰作者內(nèi)心,對詩詞認知深刻,已經(jīng)成為我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革的方向。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革
通過研究我國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現(xiàn)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諸多不足,只有改革教學模式,將小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方能提高教學效率,增加教學實效,現(xiàn)針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改革策略:
(1)鼓勵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詞之美
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其中許多優(yōu)美詞句被廣為流傳,膾炙人口。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重點劃出來,讓小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出來,讓其通過朗誦體會詞句的意境,觸碰作者的靈魂。例如在學習《登鸛雀樓》這首詩的時候,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重點劃出來,讓小學生對其進行朗讀,這句詩表面意思是登樓要想望得更遠,只有登得更高,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體會山高水遠的情境之美,還能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的廣闊心胸。作者仿佛置身于煙霧繚繞的山間,白日已經(jīng)走到盡頭,滾滾黃河之水流到天際,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象,只有登得更高、更遠。在感受美景之時,體會到作者的雄心壯志。學習《山居秋暝》這首詩,在朗誦“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與“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兩句詩的時候,作者運用簡單的詞匯,描繪出如此優(yōu)美的景色,小學生通過朗誦,能夠感受詩詞中傳遞的景色之美,樹木繁茂的山間經(jīng)歷了一場秋雨的洗禮,顯得更加幽靜、神秘,當夜幕來臨的時候,秋風習習,涼意襲來,這時月光穿過樹木之間的空隙,照耀在小河之上,看到清冽的河水之上流淌在涼涼的山石上,描繪出秋雨洗禮之后的山間美景。
(2)營造古詩詞情景,在情景中感悟畫面之美
古詩詞凝聚了古代詩人對人、事、物的感悟,運用詩詞的形式表達心中所思所想。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在腦海中營造古詩詞情景,讓小學生在情景中感悟畫面之美。比如,學習詩圣李白的《贈汪倫》,整首詩以坦率、直白的方式來表達對汪倫的依依不舍之情?!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李白剛剛坐上小船想要離開,忽然岸上傳來一陣告別的歌聲,就算桃花潭水深有一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別我的深切情意。教師可以讓班上兩個好朋友,在課堂中想象其中一個要離開,另外一個好朋友來送別的場景,使兩個好朋友在離別的場景中感受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情誼。教師通過設計離別情景,可以讓小學生對《贈汪倫》這首詩更有感觸,理解更加深刻。
(3)整體分析古詩詞,觸碰作者情感
我國古詩詞是古代詩人寄托情思的一種依托,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詩詞的時候,為增強小學生記憶與理解,可以整體分析古詩詞,讓小學生感受作者在創(chuàng)作詩詞的時候流露出來的感情,比如在學習曹植《七步詩》的時候,曹植將豆子與豆莖來比擬曹植與曹丕,詩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將曹植所處艱難境地表露無遺,并將親人之間為了權力相互殘害的憤懣,表述出來。教師在講解這首詩的時候,需要將曹植所處時代背景,以及作詩所處場景,講解給小學生。曹植通過《七步詩》來表達對兄弟相殘的憤怒,雖然這首詩一開始描述豆子與豆莖,后面幾句則直接用比喻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悲憤情緒。小學生通過朗讀不僅能夠體驗詩詞意思,還能夠深刻體會曹植的所思所感。
(4)賞析名詞佳句,在賞析中體會哲理
古詩詞是我國凝練了幾千年的文化精華,博大精深,古詩詞種類繁多,分別為抒情、明志、詠物等,此外還包含了許多哲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古詩詞的時候,可以對詩詞中蘊含的哲理進行剖析,讓小學生體會更加深刻。比如,在學習《泊船瓜洲》這一七言絕句的時候,雖然這首詩主要用來抒發(fā)作者思鄉(xiāng)之情,一艘小船停泊在瓜州,這時作者站在船頭上眺望,瓜州和京口僅是一江之隔。王安石曾經(jīng)居住的鐘山,層巒疊嶂,和煦的春風吹佛著大地,吹綠了江南的田地,在月光籠罩下,王安石感嘆,何時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作者在感嘆思鄉(xiāng)之情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前景進行了規(guī)劃,蘊含人生哲理,字里行間又暗示了其將在政治舞臺有一番作為,除舊推新的政治謀略。
總而言之,古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留下的都是文化精髓,小學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各種策略,加深小學生的印象,讓學生觸碰作者內(nèi)心,理解詩詞內(nèi)涵,體會詩詞之美。
參考文獻:
[1]張海玲.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美育探索[J],科普童話,2015年8月
[2]高麗紅.為課堂增添詩意——論小學語文古詩教學[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