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飛
【摘 要】古詩教學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占有相當一部分的份量。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它凝練含蓄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們的喜愛。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探索出古詩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這方面的認識和嘗試。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
小學教材中所選的古詩是經(jīng)過專家學者在浩瀚的詩詞海洋中千挑萬選出來的,是適合當代兒童學習的精品。教材中有許多聲情俱佳的動人圖畫,具有意境美、圖畫美、動感等特點,是陶冶性情、培養(yǎng)想象力的好教材。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探索出古詩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這方面的認識和嘗試。
一、重視古詩“背景”的價值,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境
學習古詩,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知道詩人當時的處境和心態(tài),然后再去理解詩意,體會詩境和感情。學生在了解了詩的寫作背景后,再去理解古詩,就會水到渠成。
二、加強朗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苯處熢诠旁娊虒W中要采取范讀、齊讀、獨自朗讀、加手勢吟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確定感情基調(diào),然后再指導學生處理重音與節(jié)奏。例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一首抒情詩,全詩充滿了詩人喜悅、激動之情。學生在朗讀時,起句與七、八句節(jié)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緩;“忽傳”“喜欲狂”“即從”“便下”讀重音。通過這樣抑揚頓挫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自然能夠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也便于學生熟記背誦。
三、嚼字品詞,加深理解
字、詞是古詩的組成單元,詩中的一字一詞都經(jīng)過了詩人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中的重點。歷來受人贊嘆的《泊船瓜洲》里“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教師在教學時要求學生將“綠”換成另一個字,是否更好?在學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訴學生作者曾試用“來”“到”“入”“過”“滿”等字,使學生領悟到這些字都不如“綠”字有形有色,“綠”字寫出了春風的能動性,立刻可以染綠江南,給人一種鮮明的形象感。
四、多元教學,尊重個性化理解,大膽創(chuàng)造
(一)講詩
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鐘講話”的時間讓學生交流、介紹課外所讀的古詩,通過查閱圖書、上網(wǎng)查詢等方式解讀詩句內(nèi)容,幫助自己“胸有成竹”,從而得以上臺表達出對詩句含義的理解,達到“自圓其說”。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古詩的自主性,而且延伸拓展,加大閱讀量,真正把我們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深植于兒童的腦海,日積月累、聚沙成塔,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古詩教學中,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閱讀寫作的能力。
(二)改詩
小學階段的古詩,大多是寫景敘事之作,只要稍稍想象,都可以將其改寫,或景物片段,或故事小品。如:在教學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時,可以讓學生將彩云、江流、船行的變化以及猿猴在山上的生動情景加以描寫,將一幅長江三峽的美景躍然紙上。其它如:《贈汪倫》《望廬山瀑布》等都可以這樣做,這實際上是由讀到寫的轉換,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有著現(xiàn)實意義。
(三)畫詩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畫畫特別有興趣。我們在教學之后可讓學生把自己所想用具體的圖畫表現(xiàn)出來,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古詩的意境。如:《登鸛雀樓》,讓學生通過群山、大河、落日、高樓、色彩的對比在畫面的鋪陳,感受畫面的壯闊雄渾,心曠神怡,這也比簡單的讀寫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演詩
古詩詞語言凝練,其中故事情節(jié)強、人物形象豐富的古詩特別適合表演。如:《憫農(nóng)》,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扮演農(nóng)民耕種的情形,促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也容易加深其內(nèi)心體驗。
(五)寫詩
古詩詞語言高度凝練,而且是一種十分優(yōu)美的語言,教師也可嘗試讓學生將古詩改寫成意境優(yōu)美的現(xiàn)代文。如:《贈汪倫》,有個學生就是這樣改寫的:春暖花開的長江兩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發(fā)著芬芳,滾滾的波浪向東流去,一葉扁舟在長江渡口將要遠行。突然岸上傳來了嘹亮的歌聲,詩人走出船一看,原來是汪倫一路踏歌而來。他們四目相對,無限深情。船即將遠行,船頭的詩人怎么也不肯進艙,一次次抱拳施禮,岸邊的送行人更是依依不舍,舉起手臂不知揮動了多長時間。如此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
(六)用詩
教學之后,教師可積極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詩文中的絕妙佳句。創(chuàng)設恰當?shù)恼Z境,合理地運用詩句,化消極積累為積極積累。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是啊,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我們的日子呢,卻是一去不復返。不留住今天,永遠期盼著明天,幸運會向你招手嗎?又如在春雨時,我們吟: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在冬雪時,我們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另外,教師也可在平常的生活當中組織適當?shù)脑娫~主題活動,帶領學生更廣泛地接觸詩歌、積累詩歌。
總而言之,詩歌在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zhì)、文化品味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古詩的教學中,教師情真,才能以情動情;教師心熱,才能點燃智慧的火花;教師意遠,才能在學生面前開拓其思路。以上所述幾點,不是完全獨立的,都是交叉的,相互聯(lián)系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多管齊下,真正提高詩歌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古詩文素養(yǎng),這才是真正實現(xiàn)詩歌的素質(zh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