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提出要將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課堂轉變?yōu)椤敖處熤鲗АW生主體”,然而在實際的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聲音仍會被忽視。這既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也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圍繞“學生參與課程實施”這一課題,著重探討此舉的重要性及實施策略,并在此基礎上探尋有待解決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對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課程實施;重要性;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張靜芝(1995.02-),女,江蘇宜興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
引言
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滿堂灌”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需求,教師與學生形成一種全新的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師生關系的轉變必然帶來課程實施過程的巨大變化,課程實施正由教師的單向互動向教師——學生的雙向互動轉變。
一、學生參與課程實施的含義
“課程實施”一詞出現(xiàn)于20世紀60年代末,它作為一個專門的研究方向,已成為課程研究中一個較為成熟的領域。課程實施就是將新的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活動,是把知識經過課程轉化為學生的各種素質的過程。在以往的研究中,評價者往往著眼于教師、教學與教材三個方面,而對于課程實施的重要參與者與實際體驗者——學生則給予較少的關注。學生參與課程實施是指學生以主體身份積極介入課程實施過程,并通過自身的參與,促進課程實施的進程,提高課程實施的成效,促進自身發(fā)展的行為和過程。
二、學生參與課程實施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與完善正當?shù)慕逃龣嗬?。課程實施過程是每一位參與者民主、平等的交往過程。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樂于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是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學生感受到自己被認可與被尊重,便可以帶著飽滿的熱情與積極地思維參與到實際的課程實施中去,這有利于促使學生的課程權利與責任得到良好的實現(xiàn)。
2.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學生是課程實施的參與者,也是知識的實際接收者,更是教師教學質量優(yōu)劣的最佳反饋者,學生對于課程實施的問題反饋具有很高的發(fā)言權與優(yōu)越性。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便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課程實施的缺陷,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3.有利于促進教師的發(fā)展與進步。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必將會帶動教師固有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觀念的改革。在嘗試新的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調試自身的定位來獲取學生的信仰與尊敬。通過學生的參與,教師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自身的認可程度,在此基礎上更好地駕馭新的課程改革,提升業(yè)務水平與素質能力。
4.有利于促進課程改革走向成功。課程實施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課程促進者適當?shù)母深A,其中包括資源支持、人員調配、教師培訓等,如果能加上教學的實際體驗者——學生的意見與建議、理解與支持,就更能推動變革走向成功。學生參與課程實施,有利于其理解與支持課程變革。這種正面反饋能夠進一步影響教師與家長,同時也對新的課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學生參與課程實施的策略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營造師生合作氛圍。學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然而在課程實踐中存在這樣一種普遍現(xiàn)象: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更注重追求教科書內容的進度,而非學生學習經驗的效率。這樣一來,能夠保證的只是教師的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而學生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卻不能得到很好地提高。課程實施不僅僅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同時也應該是學生向教師提供反饋的過程,師生之間只有形成一種合作的學習模式,才能更了解彼此的目標與計劃,促進共同成長。
2.賦予學生基本權利,參與課程實施計劃。學生享有基本的受教育權利,這種權利不僅包括教師告訴學生學什么、怎么學,也包括學生自主選擇學什么、怎么學。社會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默守陳規(guī)并不能適應一屆又一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有權利參與教師的課程實施計劃,讓課程實施計劃在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中適應學生的需求。
3.發(fā)揮學生學習個性,培養(yǎng)主動探究能力。學生作為一個獨立體,對于課程與學習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例如,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二外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引導,但不能完全給學生規(guī)劃好所有的學習路徑。學生對于新興的知識有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探究精神,會主動去摸索學習的捷徑,探尋掌握一門語言的技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積極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鼓勵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4.建立溝通交流機制,暢通學生參與渠道。調查顯示,學生是愿意參與課程實施的,但是缺乏一定的渠道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學??梢远ㄆ诮M織學?;虬嗉壸剷?,了解學生在現(xiàn)階段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此外,也可以采用寫周記或匿名信件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課程實施的真實想法,學校和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明確學生索要表達的觀點,思考在日后的教學計劃中能否作出一定的改變。
四、總結
課程改革與實施的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學生作為該活動的重要參與者,需要真正參與其中。讓學生作為主體更多地參與到課程實施中,對學校及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改變過去的教學觀念,還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又要關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為拓展人們對課程實施的理性認識,保證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政策制定者和課程改革實施者都務必把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納入要程,讓學生參與課程實施真正得到落實。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汪霞等.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2]鐘啟泉.現(xiàn)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汪霞.課程理論與課程改革[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