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南
【摘 要】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核心素養(yǎng)關鍵能力的考查變化尚未引起師生的廣泛關注,部分高中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面對新課程和新高考的變化,教師應及時、有效地調整教學手段。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努力從課堂實際出發(fā),從每個教學小起點出發(fā),有效創(chuàng)建高中語文審辯式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審辯式課堂
近年來,高考已逐漸從“能力立意”轉變?yōu)椤八仞B(yǎng)立意”。例如,高考作文的考查集中在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上。高考試卷更是追求素養(yǎng)考查與教育價值的統(tǒng)一。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這一最新變化,在日常教學中有效創(chuàng)建審辯式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
若要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有效創(chuàng)建高中語文審辯式課堂,教師應通過多樣化、全面、開放的任務,在復雜的情境、多元的視角中進一步設計真實有意義的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突出學生的真實課堂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充分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給予學生更多反復試驗和改進的機會,引導學生追求思想的深刻性和表達的邏輯性。
一、求真溯源,高中審辯式語文課堂之我見
在高中審辯式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審辯性思維審視教材文本,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質疑探究的習慣,提升學生思維的審辯性、嚴密性和深刻性,這對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想和獨立人格也大有裨益。
在高中審辯式語文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營造輕松、和諧、民主的氛圍,鼓勵學生不迷信書籍,敢于質疑、審辯,敢于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當然,學生也應意識到質疑和審辯需要科學精神,不能懷疑一切、否定一切,否則將陷入偏執(zhí)的境地。
發(fā)展學生的審辯性思維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意義重大,審辯式思維是對思維的再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審辯性思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本,還原文本最真實的樣子;使學生在面對事件、科學理論等情況時能夠更全面、客觀、理性地進行分析,更好地尊重事實。
二、問題式教學,創(chuàng)建審辯式語文課堂
一線教師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對學生、對社會最負責的表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關鍵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大力倡導問題式教學的教學理念。
比如,之前筆者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時總是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解為主,然而有一個學生在課后提出的問題顛覆了我的看法。該生問我,教師總是評價王熙鳳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善于逢迎,機變討巧,而在描述林黛玉時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細心多慮,謹慎自尊。想來總有“尊林貶王”的感覺,為何同樣的“逢場作戲”卻帶來不同的人物塑造的效果?我認為這道由學生提出的紅樓夢思辯題,才是最有價值的審辯式思維問題,而教師往往用思維定勢剪裁現(xiàn)實,忽略了許多更有價值的問題及可能性。
根據(jù)問題式教學的授課理念,筆者在講授《邊城》時,在對小說情節(jié)、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的同時,更加關注如何使學生體會文中的人情美,引導學生探究文中流露出的“隱痛”,讓學生在讀文本的過程中感受到“美麗的憂傷”。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建審辯式語文課堂,教師還需在教學方法上有新的突破與發(fā)現(xiàn),還需對文本進行更深刻的分析,使學生更深入地沉潛到文本中。
高中作文教學迫切需要進行問題式教學。作文寫作教學的問題不在于教師教了什么,而在于教師普遍沒有教什么;不在于為應試而教,而在于如果不應試就不知道該教什么。高中生寫作中的突出問題是思想的扁平化及思維鏈的表面化。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嚴謹?shù)乃季S觀念,通過有效的思維訓練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思維鏈條,指導學生優(yōu)化思維語言表達,但要警惕對思維方式模仿的表面化,建立嚴謹?shù)膶忁q意識。
三、微課式教學,豐富審辯式語文課堂
教師應有效豐富教學資源,爭取讓學生一課多得,教師可預先錄制微課程,上傳到學校網(wǎng)站或個人網(wǎng)頁。微課程教學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補強學生短板,讓學生更有針對性、更高效地學習。
微課式教學可有效地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并運用因果關系和質量互變的視角,全面、辯證地處理實際問題。更深層次的觀點不一定與眾,但要比其他觀點更深刻,判斷比其他觀點更具體更到位。教師應更著重關注作文教學的本質,努力構建審辯式語文課堂,從而實現(xiàn)學生思維層次的真正提升。
在審辯式語文課堂中,微課式的“思維”訓練必不可少,學生的思維品質不是天生的,科學訓練則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認為,教師應主動回歸高考要求,并認真研讀試題分析,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思維指導。為了確定把什么內容作為微課式專題訓練的重點,教師需仔細分析學生考試丟分背后的思維缺陷,可使用微課程教學,補充相應知識。
常規(guī)教學中,上傳到網(wǎng)絡的微課程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方便其預習課文,比如,筆者在教學《寡人之于國也》一課時,字里行間解釋課文內容之余,制作了對文思意脈的微課分析,使學生能夠有效利用碎片時間提高審辯能力。將微課式思維訓練作為高中審辯式語文課堂的有效補充,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應考能力,能使學生更好地應對新高考。
四、互動式教學,升華審辯式語文課堂
在審辯式語文課堂中,教師應有效利用新型教學手段,如投影設備、智慧白板、平板電腦等,在課堂上設置生動有趣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呈現(xiàn)更好的互動教學效果。
互動式教學需要學生更多地參與,新型教學手段是絕佳的載體。比如,筆者在教學《項羽之死》時,課前將學生分小組,并為其布置用電腦做專題課件的任務,在課堂上讓各組組長代表組員上臺展示小組集體討論制作的課件,不同小組展現(xiàn)了不同的智慧:有的小組從領導者的氣質切入闡述劉邦和項羽之爭;另一小組是從項羽為何選擇自刎的角度切入;有的則從“性格決定命運”的角度切入;還有的從項羽的高貴感和英雄氣質進行闡述……給學生上課時,教師的職責更多地集中在發(fā)現(xiàn)、指導和靈感激發(fā)上。學生的高效互動和富有審辯精神的奇思妙想才是真正的教學精華。
審辯式語文課堂將“思維訓練”作為關鍵詞,依據(jù)國家人才需求和高校新生選拔要求,也依據(jù)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關于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試題在以往高考實踐的基礎上繼續(xù)加大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等關鍵能力考查的力度。語言與邏輯關系密切,語言表達是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語言表達不只是有結構搭配和表意明確的內容,還應該有邏輯推斷的思維。
審辯式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解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是“想不通”“想不到”,由此才導致“寫不出”。而互動式的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在高中語文課堂的主人翁意識,有效訓練學生的正思維、疑思維和融思維,使其更好地運用概念、判斷、推理和其他邏輯推理方法,更有效地與人溝通,并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理解。
語文老師不只是教書的,更應是育人的,語文學科可以培育人的四個核心素養(yǎng):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對學生審辯意識的培養(yǎng),前提、推理、推導結論三大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前提之前提有隱含,推理再推理才有效,總括結論并積極考慮替代方案,才是最終結論。教師應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追求,從小處入手,立足常規(guī)教學任務,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效創(chuàng)建高中語文審辯式課堂。
【參考文獻】
[1]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趙靜宇.高考語文深化關鍵能力考查的實踐——以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8(25)
[3]張開.回歸語言本體,重視語言運用——2017年高考語文試題評價[J].語文建設,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