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甲組治療后BMI、FAT與乙組相比,相對更低(P25kg/m2;WC"/>
田淑華
【摘 要】目的:將穴位埋線用于單純性肥胖治療中,對其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對我院康復科康收治的63例單純性肥胖患者分組研究,甲組行穴位埋線治療,乙組行常規(guī)針刺,比較兩組治療結(jié)果差異。結(jié)果:兩組治療前BMI、FAT相比,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甲組治療后BMI、FAT與乙組相比,相對更低(P<0.05);甲組總有效率為93.75%,與乙組70.97%相比,相對更高(P<0.05)。結(jié)論:對單純性肥胖患者而言,應(yīng)用穴位埋線治療效果理想,可降低BMI、FAT指數(shù),緩解肥胖癥狀,提升患者美觀度,值得推廣及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穴位埋線;單純性肥胖癥;針刺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43-01
單純性肥胖(OB)在臨床十分常見,為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本病病因與運動、飲食、遺傳等因素相關(guān),若父母為肥胖者,子女有70.03%至80.41%的機率肥胖。肥胖可對患者外觀、個人形象造成一定影響,還會增加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威脅患者身體健康,需及時干預治療。運動療法、飲食控制為臨床治療OB的常用手段,但少數(shù)患者依從性較差,導致減肥效果不佳。近年來中醫(yī)減肥以安全、綠色的優(yōu)勢逐漸受到醫(yī)師及患者的青睞,在臨床中推廣開來。本研究將穴位埋線用于單純性肥胖癥治療中,旨在評價其效果。報道見下: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數(shù)據(jù)收集時間為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間我院康復科共收治OB患者63例,以治療方式將其分成甲組(n=32)與乙組(n=31)。甲組男13例,女19例,年齡21~49歲,平均(36.15±2.94)歲。乙組男14例,女17例,年齡22~51歲,平均(36.19±2.91)歲。兩組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內(nèi)科學》中OB診斷標準,均符合中醫(yī)脾虛濕盛診斷標準,伴疲乏無力,腹脹滿、大便溏薄,苔薄膩、脈沉緩、滑;BMI>25kg/m2;WC:男性≥85cm,女≥80cm;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近兩周未接受其他治療;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繼發(fā)性肥胖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肝腎功能異常者;依從性較差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嚴重感染者;有治療禁忌癥者。
1.3 方法 甲組行穴位埋線治療,取穴:中脘,水分,天樞,關(guān)元,大橫,足三里,豐隆,曲池,帶脈,脾俞,胃俞,大腸俞等穴。具體措施:醫(yī)者對穴位消毒后,采用無菌鑷置入2至3cm(根據(jù)患者肥胖程度選擇適當長短的線)長、2-0號“金環(huán)牌”可吸收外科縫線于埋線針前端(埋線針為“埋易康”牌一次性,9號埋線針),將針芯接其后,以拇指、食指對擬進針穴位進行固定,隨后針刺穴位至適當深度。待患者有針感后,推針芯同時退針管,埋羊腸線于肌肉層或皮下組織,將針拔出,隨后以無菌干棉球?qū)︶樋走M行壓迫止血,貼無菌創(chuàng)可貼,避免出現(xiàn)感染。每兩周治療1次,一般埋5次為一療程。
乙組行常規(guī)針刺(針灸針均為東邦牌30X60mm針),取穴和甲組一致,針刺準確穴位,保持深度適中,行提插捻轉(zhuǎn)行針手法,留針40分鐘,隔天針刺1次,兩個兩月為一為療程。
兩組治療期間均暫停其他減肥方法,囑患者保持低脂、高纖維、復合碳水化合物飲食,囑患者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嚴格控制吸煙、飲酒,嚴禁高脂、高糖飲食,兩組均于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BMI、FAT差異。比較兩組治療結(jié)果差異,療效判定標準[1]:治愈:癥狀均徹底消失,BMI下降至正常或超重水平,男性FAT<20%,女性<30%;有效:癥狀消失或顯著改善,BMI下降>5kg,F(xiàn)AT下降>3kg;無效:均未達到上述標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分析軟件為SPSS19.0,(x±s)、(%)分別表示計量、計數(shù)資料,經(jīng)t、x2檢驗,若 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BMI、FAT變化 從表1可知,兩組治療前BMI、FAT相比,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甲組治療后BMI、FAT與乙組相比,相對更低(P<0.05)。
2.2 兩組療效分析 從表2可知,甲組總有效率為93.75%,與乙組70.97%相比,相對更高(p<0.05)。
3 討論
單純性肥胖在我國十分常見,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使得單純性肥胖發(fā)生率不斷提升。單純性肥胖為攝入能量超過正常消耗能量所致,主要與遺傳、環(huán)境、內(nèi)分泌等因素相關(guān)。單純性肥胖不僅影響患者外觀,還是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等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采取合理的手段積極控制肥胖,對保障患者身體健康、提升美觀度有重要意義。
中醫(yī)理論認為,肥胖病機與濕熱內(nèi)蘊、肝氣郁結(jié)、脾失運化等因素相關(guān),機體脾胃失調(diào),導致水谷停滯,變?yōu)樘禎癞a(chǎn)物,進而形成肥胖[2]。因此對患者針刺或穴位埋線治療,多選擇脾胃經(jīng)上穴位。減肥藥、減肥手術(shù)為減肥常見手段,近年來減肥藥種類不斷增多,更新速度不斷加快,雖短期療效尚可,但不良反應(yīng)較少,且容易出現(xiàn)反彈。減肥手術(shù)具有風險大、費用高等特點,可增加患者經(jīng)濟負擔,適用性較低。近年來中醫(yī)治療因安全、綠色等優(yōu)點,逐漸被推崇開來,在減肥中取得較好效果。針刺減肥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有效的特點,而穴位埋線為其改良及延伸,主要融合針刺、埋針、持久行針等治療方法,可有效增強治療效果。通過將羊腸線埋入選定穴位中,可產(chǎn)生持續(xù)刺激的作用,促使機體臟腑達到陰陽平衡。羊腸線是一種異種蛋白,可誘導機體變態(tài)反應(yīng),其在分解、吸收過程中,可持續(xù)刺激穴位,加快局部血循環(huán),促進淋巴回流,進而起到增強機體營養(yǎng)代謝狀況的效果,有效減少脂肪[3]。選擇帶脈可有效恢復帶脈的約束能力,減少腰腹部脂肪,豐隆穴位于小腿前側(cè),常用于高血壓、高血脂癥治療中,針刺豐隆穴可消除患者胃脹感,緩解食欲不佳、飯后胃部不適感覺,可起到調(diào)理胃脹功能的效果[4]。本次研究中,甲組治療后BMI、FAT指數(shù)明顯下降,總有效率顯著提升。提示穴位埋線治療在單純性肥胖中應(yīng)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對單純性肥胖患者而言,應(yīng)用穴位埋線治療效果理想,可降低BMI、FAT指數(shù),減少脂肪,增強減肥效果,值得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1]吳向農(nóng), 劉梅芳, 熊尤龍. 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的臨床研究[J]. 光明中醫(yī), 2017, 32(3):400-403.
[2]曹洪銘, 梁杰斌, 鄧銘俊. 穴位埋線治療脾虛濕阻型單純性肥胖癥的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6, 25(21):80-81.
[3]李廬娟, 李益軍, 林杜峰. 穴位埋線治療脾虛濕阻型單純性肥胖的療效[J]. 包頭醫(yī)學院學報, 2016, 32(3):105-106.
[4]梁翠梅, 胡慧, 李媛媛. 帶脈論治代謝綜合征腹型肥胖思路分析[J]. 中醫(yī)藥學報, 2013, 4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