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寒冬
摘要:我國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民族文化代代傳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國畫,國畫的筆墨和風格是中國人精神追求和傳統(tǒng)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近幾年,我國中小學教育非常重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弘揚,因此,在美術課程中,也應當注重和運用國畫欣賞課程,來提升中小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審閱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繪畫作品鑒賞力、藝術情操以及國學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高。本文中,筆者就闡述了國華欣賞的內涵,并重點探討了如何提升中小學美術國華欣賞課的教學效果,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美術;國華欣賞課
在剛剛結束的十九大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文化強國的建設和發(fā)展,而對傳統(tǒng)文化的汲取和傳承,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中之重。弘揚傳統(tǒng)文化,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因此,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當注重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普及,從而在其成長過程中烙下文化印記。
在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國畫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國畫包括山水畫、花鳥畫以及人物畫,無論何種主題,都能夠將作者的思想和觀念完美地反映出來。近幾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倡導在課堂教學和教材體系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保證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穩(wěn)步發(fā)展,國畫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之一,中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合理運用國畫欣賞課,來引導學生們對傳統(tǒng)文化加以感悟、學習和傳承,真正發(fā)揮國畫的內在意義。
一、關于國畫欣賞的基本內涵
我們常說的國畫,就是指使用毛筆和研墨在宣紙或者絹帛上繪畫的作品。國畫的題材比較多樣,主要包括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以及魚蟲畫等。其中,山水畫的主題主要是對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進行描繪;人物畫的主題主要是對某個人物或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描繪;花鳥畫和魚蟲畫則是對世間萬物進行描繪,既可能是對各種事物姿態(tài)的描繪,也有可能是對某種精神的展示??梢哉f,國畫的內容包含萬物,涵蓋并反映了我們生活中的各個細節(jié),不僅是對哲學藝術和繪畫藝術的完美體現(xiàn),也是從古至今對和諧思想的全面反映。
所謂國畫欣賞,簡而言之,就是賞析國畫,目前,國畫欣賞課已經被列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當中,通過國畫欣賞課程,教師可以將國畫作品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和情感意境傳達給學生,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國畫的藝術氣息和表現(xiàn)手法,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繪畫技能的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小學學生盡早培養(yǎng)正確的藝術觀和人生觀。
二、關于提升中小學美術國畫欣賞課教學效果的相關建議
(一)引導學生對國畫的筆墨內涵深入理解
所謂國畫技法的總稱,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筆墨,筆墨不但是國畫作品的精髓所在,更是其審美參照,通常情況下,國畫作者都會在筆墨間將自己的個性特征和藝術追求融入和體現(xiàn),也是通過筆墨將自己的心靈和筆下的事物緊密連接。因此,作為中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課件或者視頻的形式來仔細解讀國畫作品,以幫助學生們一方面全面掌握國畫的基本要求和設色原則,另一方面深入理解國畫中的筆墨內涵。
我們以齊白石的《柳牛圖》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尤其注重兩個方面的引導:一是引導學生通過作品來體會其水墨潤澤的物象主體,二是引導其欣賞和學習齊老先生的色彩運用和筆墨技巧。具體而言,《柳牛圖》的主題是牛,使用筆墨的形式繪成大小兩頭牛,并通過濃淡色彩的運用來體現(xiàn)其層次感和體積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作品投放到課件中,并各個細節(jié)放大,尤其是筆墨濃淡的轉變細節(jié),讓學生們感受如何用黑白兩色就可以對所有色彩進行包羅體現(xiàn),如何使用聚散和虛實的技巧來呈現(xiàn)世間眾彩,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們會明白國畫的色彩并非局限在事物本身,而更多地是一種觀念和情感的色彩,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國畫的色彩審美觀和筆墨內涵。
(二)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和體會國畫的意境美
在中小學的國畫欣賞課中,教師應當運用虛實結合的方式將國畫作品中的美好意境講授給學生,讓學生一方面能夠對作品中實實在在表現(xiàn)出來的事物和形態(tài)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深入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意境和情感。作為美術教師,必須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虛實觀,實中有虛,虛中帶實,應當將國畫作品背后的意境、蘊意以及作者的所處所想全面地傳達給學生。
我們以宋代名作《寒江獨釣圖》為例,雖然這幅作品的內容只包括一葉扁舟、一位釣者、一副釣竿和蕩漾的流水,但是這幅國畫卻傳達給我們一種冷風瑟瑟的感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畫面中河岸的冰雪覆蓋之感,讓學生們體會這種虛實相生的描繪方式。具體而言,美術教師應當將畫面中的情境介紹給學生,尤其是釣魚者的孤獨寂寞,為了養(yǎng)家糊口,在寒冬臘月,冒著嚴寒冷雪獨坐船頭,只為釣到魚兒填飽肚子,然而卻一直釣不到魚的孤苦處境。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時播放比較悲涼的背景音樂,或者朗讀諸如《江雪》等同樣韻味的詩歌,來幫助學生營造意境,讓學生們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釣者,做到情景交融,觀物生情。
(三)通過國畫欣賞課引導學生們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意識
事實上,在中小學開設國畫欣賞課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教會學生們傳統(tǒng)的繪畫技巧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向上意識和國學素養(yǎng),教師通過將國畫作品背后的蘊意和作品中的千姿百態(tài)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們在欣賞過程中無意識地豐富自身情感,培養(yǎng)良好的藝術價值觀和審美觀,學習國畫作品中的精神和態(tài)度,最終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美術課中設置國畫欣賞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國學素養(yǎng)、繪畫技能和意識形態(tài)的提升都有重要意義,因此,作為中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各種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理解國畫作品的蘊意,從而在其未來成長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梁彥.中小學美術課中如何上好國畫欣賞課[J].課程教育研究,2017 (44).
[2]王雪.提高初中國畫欣賞課教學效果方法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4 (3):248-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