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它的含義并不是只單純地看書本,而是通過朗讀的方式將書中的文字進行理解,因而朗讀是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工具。很多初中生在課前閱讀環(huán)節(jié)更加傾向于采用默讀的方式,出于各種心理不愿意進行朗讀,這就使得課前的氛圍顯得死氣沉沉,即使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朗讀,也抱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進行“喧囂式”的快速閱讀。在這兩種情況下,學生的大腦會不自覺地放空,并不能夠收獲預期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就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朗讀,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中蘊含的核心思想。
根據(jù)當前的教學實際分析可以得知,很多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普遍存在著單一化、缺少多樣性的問題。因此,要想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那么究竟該怎么選擇教學方法呢?最為重要的選擇標準就是教學內(nèi)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實際上也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題材的不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對于愛國題材文章教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相關視頻和圖片,并配備感染力較強的音樂,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之后深入文章內(nèi)容,提升學生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操。如在講解《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感受革命先輩的偉大壯舉,培養(yǎng)學生情感,引導學生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對于比較貼近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實踐活動和觀察。例如在學習《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春游,帶領大家感受大自然的景色,使學生通過觀察,在潛移默化中豐富知識,快速掌握課本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播放春季優(yōu)美景色的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討論春天有什么特點,各個景色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學生通過思考,能夠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理清學習思路,提升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除了是整個教育進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目之外,它具備一定工具性與人文性。工具性體現(xiàn)在,語文是人們?nèi)粘I?、學習、工作中必須要使用的工具;人文性體現(xiàn)在,語文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就必須要突出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通過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觀念,使學生既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與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認同感,從而催生出文化自信心。
舉個例子,在學習《論文》的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用一些關于孔子的歷史故事來引入課堂,這樣可以讓學生領略到語文中包含的歷史知識。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關于孔子的“兩小兒辯日”故事,并給同學們解釋一下關于太陽高度角不同造成地球冷熱不均的原理,這樣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中包含的天文與地理知識。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最為根本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時,教師就需要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根本目標。然而,根據(jù)調(diào)查了解可知,我國初中學生普遍存在著理論知識掌握良好,但是實踐水平相對較低的問題?;诖?,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語文學習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知識涉及面廣泛,很多都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就要采用學習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增強知識與學生平時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到知識,在知識中懂得生活,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
例如,在《中國石拱橋》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問一下學生: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或認為哪座橋是美麗的?美在哪?接著,詢問:你們見過我們中國的石拱橋嗎?它是什么樣的?知道它的歷史背景、建造者嗎?學生通過問題的引領參與實踐思考,踴躍發(fā)言。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要太難,要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教學。這種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能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循序漸進地提升他們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語文課堂的效率。
結束語:以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構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不但可以提高我國初中的教學水平,還更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因此,教師應當豐富教學內(nèi)容,將多種教學形式結合開展課程設計,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注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注重學生實踐水平的提升。筆者堅信,通過一線教師的不斷努力,一定會不斷突破,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