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在已知與未知之間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教師之間的差距和沖突,并在心理上,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1.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與初中學生相比,高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成熟,但他們在學習中會遇到更多的障礙,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初高中的物理被稱為是最枯燥乏味的。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階段最重要的是求知欲。好的教學可以成為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同時,老師的任務是教學,學生的任務是學習,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老師在教室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生動、形象的教學知識,和各種各樣的圖像和聲音,會讓學生接受所有的感官刺激,記憶會牢靠,學生可以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當老師和學生分享他們的個人經(jīng)歷時,學生們渴望知道更多。此時,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們開始尋找解決方案和答案。
例如,當教授自由落體的一部分時,教師可以先講一個生活的例子。當蘋果自然掉到地上時,葉子也會掉到地上。這種現(xiàn)象叫做自由落體;讓學生思考不同的物體下落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告訴學生們曾經(jīng)有名人說對象是快速下降的,之后,教師再次詢問學生們的觀點,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思考的一些傳統(tǒng)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只要你有理由就可以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再如,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兩只貓同時下降,輕的重量比貓先貓大。創(chuàng)建一個場景,如果兩個小貓擁抱在一起,他們誰會先落地,結果是,他們會一起落在地上,這時教師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是相同的東西卻會產(chǎn)生兩種結果,并討論答案,可以上網(wǎng)查詢,或者通過各種各樣的材料,這樣學生掌握起來就會很輕松了。
2.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過程,關鍵是學生大腦中要有問題,并想要提出問題,因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要讓學生腦中有問題,這樣,才能發(fā)揮個人的長處去思考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電動勢時,先讓蓄電池、干電池、小手搖發(fā)電機作為燈泡的電源,比較結果,得出:雖然都能夠使燈泡發(fā)亮,但是亮度是不同的。這表明不同的電源都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接著帶領學生測量電池兩極間的電壓變化情況,還可以試著測量內(nèi)電壓,或者觀察電路中的電阻變化,認真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這就是學生探索的過程。
3.解放學生的思維 眾所周知,課堂上的教學氣氛直接影響老師的教學狀態(tài),影響教學效果。當老師深入了解自己學生的學習水平后,根據(jù)這個來設置問題的難易程度,會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增加學生的自信,輕松地回答問題,在活躍的教學氣氛下,學生的狀態(tài)自然就會達到最好。
物理課本就是概念和理論,學生讀起來是枯燥乏味,沒有多少興趣的,若是教師能夠掌握提問的藝術,使學生對物理課堂感興趣,那么,老師就可以說是成功了,老師可以采用連環(huán)的方式提問,由簡單的環(huán)節(jié)開始,最后引出最難的問題,那樣,學生也不會感到乏味。
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并不是隨意的。例如,一些社會上的傳言不能總是在物理課上講,這是離題的。雖然,這些題目能活躍氣氛,但問題的設置是需要有目的性、科學性和針對性的。教師務必要控制好問題的難易程度。掌握了這個道理,教師就需要鍛煉和提高自身的水平;問題的趣味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老師的問題很新穎,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沉浸其中,積極思考。
1.留給學生空間去想提問 在這樣的教學體系下,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應該過于活躍,整個班級只有自己沒完沒了的提問題。雖然,它可以起到引導作用,但過度也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學生沒有時間思考,阻礙主動性。當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時,可以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
在電磁學的教學中,通過對奧斯特實驗的觀察,學生們會想:磁能發(fā)電嗎?學生自己組織設備,摸索實驗,每組有不同的解決方案,經(jīng)過多次測試失敗,根據(jù)群體通信失敗后的經(jīng)驗,并最終確定一個新的計劃,在實驗中,完全是學生在自主進行實驗,因此,他們總是充滿了熱情,教師通過收集學生的各種問題,總結后,揭示科學的真相,使得學生們更增強了信心,學生在得到表揚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我思考問題的好處。
2.靈活提問 面對紛繁復雜的人和事物,教育也應該是多樣化,充滿變化的。老師應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來引導不同的學生。這樣,教師就需要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具體情況提問,或者對課程計劃做出相應的修改。而不應該按照教學設計來上課。當學生不能回答問題時,也不應該追著他們要求解答,這會給雙方帶來尷尬。
此外,注意學生的心態(tài),心態(tài)是不一樣的,學生們應該被交還自己的主體地位。當學生上課時,老師的問題不應五花八門,要適當讓學生以簡單快樂的精神迎接下節(jié)課的到來,抓住學生的心理,根據(jù)自己思考習慣提問題,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任何新課程提倡的都是自主學習,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體驗錯誤的過程,失敗是經(jīng)驗的積累,成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灌輸不怕犯錯誤的想法,引導學生勇敢走自己的路,鼓勵他們大膽嘗試,這可以提高學生自身思考的能力。有時候,一次失敗,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問題,找到答案,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