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瀾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上,或者,僅僅對事物的經(jīng)驗有一定的印象。他們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缺乏生活經(jīng)驗,知識積累相對貧乏等等,由于這些特點,當他們學習文本的一部分時,其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文本的內(nèi)涵只停留在老師的描述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將成為一種機械的被動接受,使他們對此不感興趣。信息技術的介入有效地改變了這種狀況。隨著知識和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信息時代已經(jīng)全面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愈加廣泛。本文通過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益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正確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突破的關鍵和難點的學習順利,而且,還能讓學生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和情緒的感染,所以,他們可以很容易地集中注意力,積極參與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以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為基礎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學習將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币虼耍屝W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激發(fā)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領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最多只能提供豐富多彩的畫面,視覺效果較差,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它可以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美麗的場景,形聲文字,形式活潑,它不僅能為小學生提供認知知覺的材料,也激發(fā)學生對表象的總結、分析,以及合成他們的思維深度發(fā)展,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發(fā)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不同的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困難。而信息技術的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視覺方面動態(tài)的感覺,使用此功能來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并可能增強學生的興趣,強化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解散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上提供了一種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例如,漢字的發(fā)音、形狀、復雜的結構和相似之處,使其在學習上有很大的困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集成,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識字教學軟件的使用,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學習課件自由選擇,風格,骨架結構,正確的發(fā)音和漢字編碼,并遵循教學軟件聽,說,閱讀,寫作,打字的訓練,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
在突出課文重點難點的同時,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可以將教學的重點難點做成幻燈片。根據(jù)教學需要,在學生自主閱讀和討論的基礎上,對幻燈片進行總結和使用,讓學生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激發(fā)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增強記憶。
互聯(lián)網(wǎng)上可以共享的信息,為小學語文教育和師生學習提供了圖文并茂、有聲形象的豐富文化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小學生不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而是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擴展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搜索和閱讀各種書籍,并從世界任何角落獲得最新的信息和材料。例如,學習《懷素寫作》,引導學生在網(wǎng)上收集一些懷素寫作的例子。學生根據(jù)網(wǎng)上資料和個人感受分組討論和交流。通過觀看視頻,《懷素寫字》學生似乎已經(jīng)進入了懷素當時的情境中,并且,可以理解當時的懷素的勤奮寫作的志向,這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引入,小學語文教育變得豐富多彩。知識環(huán)境不再單調,而是更加多元化、立體化。然而,信息技術并不是萬能的。正確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途徑,完全依賴信息技術教學,將失去教師的主導作用。
結論:應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需求,進行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他的興趣,愛好和專長,依照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教育教學的原則,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總體原則,交互是多媒體課件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師們應該充分利用交互式多媒體課件,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專長,靈活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進度,使得所有的學生都能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