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紅
引言:從現(xiàn)階段發(fā)展而言,許多政治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仍然未能從傳統(tǒng)思想的枷鎖中完全走出,單純注重學生們的考試成績,使得學生們的綜合水平未能得到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形勢背景下,政治教育工作的轉型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往往都會和自己的教學理念存在諸多聯(lián)系。所以,為了保證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綜合能力,確保其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政治教師的首要工作便是逐步轉變自身陳舊的理念,對于最新的教學理念展開深入研究,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如此一來,教師們便會認識到新思想的重要性所在,進而也會將其逐步滲透到日常教育工作之中,提升教育的整體質量[1]。
通過對當前政治教學展開分析可以得知,教學活動是幫助學生們完成思想觀念樹立的最佳方式。為了能夠實現(xiàn)這一目標,最為重要的方式便是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們投入其中。在早期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直都是課堂的主體人物,依靠自己的想法,對整個課堂進行掌控。而學生則處在被動的地位,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敢提出任何異議。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們面對一些新的知識點,往往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記憶,不會進行任何思考,自然也無法得出自己獨有的觀點。顯然,這種方式對學生們綜合水平的提升沒有任何益處。為了確保學生們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便是為其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確保其和教師處在同一個高度,進而將自身的主體價值全部展現(xiàn)出來。一般來說,主要采用的方法為兩種。
1.以辯論的形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對于學習來說,辯論是獲取真知的重要方式。依靠辯論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們從兩個角度出發(fā)對問題展開思考,從而使得自己的認知態(tài)度更具辯證化特點,看問題的角度也將更為全面,同時還能夠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效果。學生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可以認真進行思考和討論。
例如,在進行“思想道德建設”以及“依法治國”的知識展開講解時,教師便可以嘗試采用辯論賽的方式。兩方學生為了能夠戰(zhàn)勝對方,在課堂活動開始前便認真搜集相關資料和素材,完成觀點歸納。整個活動十分激烈和競爭,氣氛極為活躍。如此一來,學生便會感受到政治課程學習的樂趣所在,進而將自身的主體作用全部發(fā)揮出來[2]。
2.以小組協(xié)作的形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對于政治學習來說,合作學習同樣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針對同一個問題,同組學生共同思考,積極交流,彼此交換自己的意見,從而將自身主體地位的價值全部發(fā)揮出來。
例如,在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知識學習時,教師便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讓其在周末時間前往城市中四個不同的地區(qū)展開調查,了解該區(qū)域水質的具體情況,是否達標,是否污染過度,之后再根據自己調查的情況編制調查報告。基于當前的環(huán)境問題,學生們可以自主提出解決污染的方法。,在進入課堂教學時,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向其他學生分享自己調查的結果。大家彼此借鑒,相互學習。如此一來,學習質量自然會得到有效提升[3]。
由于政治知識內容有著大量概念,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往往會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教師認為學生們只要把概念全都記住了,就能在考試中進行應用,以此完成題目解答。這種方式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幫學生們提升學習效果,但卻對其學習興趣的提升沒有任何益處。為此,教師便需要為學生們傳授學習方法,讓其理清概念的上下邏輯。一般來說,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入手。其一是引導學生們懂得正確閱讀教材。教材是政治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們的第一手資料。只有當學生們具備了“重視教材”的基本觀念,才會對基礎知識不斷鞏固。其二是引導學生們懂得如何正確提問,促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質疑,并基于自己的個人理解,找出解決的方法。如此一來,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才會得到提升,進而增強了自己的整體水平。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背景下,教師在進行政治知識教學的時候,理應轉變原有的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采用最具合理的教學方式,以此促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進而確保學生們的綜合水平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