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煜 賈琳琳 劉瀅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特征主要是急性腎病綜合征的癥狀,此種疾病起病較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此外引起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大多數患者受到了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可以自發(fā)緩解,臨床治療此種疾病多采用基礎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目的是將循環(huán)血容量控制在一定程度,減少水鈉潴留情況的發(fā)生,由此緩解患者的水腫和高血壓[1]。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由于體內大量蛋白質的丟失,加之大量代謝性廢物在體內積聚,造成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受到嚴重影響。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長此以往下去,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缺乏問題,從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復?;诖瞬〉呐R床表現,及時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支持和護理是尤為重要的。因此本文以90例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營養(yǎng)支持和護理在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合并氮質血癥患者50例, 高血壓26例, 前驅感染14例。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 女24例;年齡23~57歲, 平均年齡(38.0±7.2)歲;病程1~8 d, 平均病程(3.4±1.6)d。對照組患者中, 男22例,女23例;年齡21~59歲, 平均年齡(39.0±7.3)歲;病程1~7 d,平均病程(3.3±1.3)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致病菌為β溶血性鏈球菌;②伴有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相關臨床癥狀, 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等;③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排除合并惡性腫瘤、終末期腎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1.3 診斷標準 ①所有患者Scr實驗室檢查<350 μmol/L;②24 h尿蛋白定量為2.0~3.5 g/L;③患者均伴有水腫、血尿等臨床癥狀。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腎內科常規(guī)護理方法, 具體措施如下。
1.4.1.1 仔細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觀察記錄內容為患者24 h液體出入量、尿量、Scr、BUN、血壓、體溫、脈搏、呼吸、意識等情況。當患者發(fā)生腎實質損害時, 尿量不能正?;謴?反之減少, 此時需要繼續(xù)追蹤檢測患者的腎功能指標數據,并詳細記錄患者水腫消長、血漿蛋白、血電解質等情況。當患者意識模糊不清時應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1.4.1.2 心理護理 引導患者保持良好心情, 疏導其不良情緒。
1.4.1.3 指導患者臥床休息 絕對臥床休息4~6周, 以起到增加患者尿量、腎血流量的目的。逐漸增減活動量的標準是患者水腫消退、血壓尿常規(guī)正常。
1.4.1.4 保持患者自身清潔 定期協助患者清潔皮膚, 加強水腫皮膚的護理, 注意抬高患者下肢[1]。
1.4.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營養(yǎng)支持和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1.4.2.1 定制營養(yǎng)計劃 營養(yǎng)計劃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檢驗結果、體質量等因素來綜合制定。
1.4.2.2 健康教育 實行個性化健康教育, 為患者發(fā)放健康手冊, 開辦講座等, 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
1.4.2.3 飲食指導 嚴格限制患者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補水量的攝入, 以促進病情康復。①在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量的前提下確保足夠的熱量。熱量攝入為135 kcal/d,其中70%的碳水化合物, 25%的脂肪。②需要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 應控制在20~30 g/d, 以免蛋白質過多攝入加重氮質潴留、尿量減少;食物應以優(yōu)質蛋白為主, 如瘦肉、牛奶等。若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可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 但注意≤90 g/d。③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期應為患者提供正常量或者少于正常量的脂肪, 攝入的脂肪量為45~60 g/d[2]。④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患者食用的碳水化合物應控制在300~400 g/d, 足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 加快組織恢復, 食物宜選取粉皮、藕粉等。⑤患者疾病急性期出現明顯水腫、少尿時, 需要嚴格限制補水量, 補水量應≤1 L/d,此外需注意維持患者排尿后的水電解質平衡。⑥對于高血壓水腫的患者需要控制鈉鹽的用量, 以90 mg/(kg·d)最佳。食鹽食用量≤3 g/d, 醬油≤15 ml/d, 待患者病情緩解后可以適當放寬鈉鹽攝入, 但是在疾病的前3個月仍需以低鹽飲食為主。
1.5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24 h尿蛋白、Scr、BUN等腎功能指標。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24 h尿蛋白、Scr、BUN分別為(1.07±0.19)g/L、(68.74±18.44)μmol/L、(4.37±1.01)mmol/L,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1.64±0.74)g/L、(82.29±19.69)μmol/L、(6.40±1.09)mmol/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x-±s)
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應引起的急性彌漫性腎小球病變,常見癥狀為少尿、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等。溶血性鏈球菌是引起此病的主要病菌。患者常出現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因此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支持和護理尤為重要[3]。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營養(yǎng)支持和護理,如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檢驗結果、體質量等因素來綜合制定營養(yǎng)計劃;實行個性化健康教育,為患者發(fā)放健康手冊,開辦講座等,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嚴格限制患者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補水量的攝入,以促進病情康復。經過上述飲食指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24 h尿蛋白、Scr、BUN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證實,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經過營養(yǎng)支持和護理后能夠顯著改善其營養(yǎng)狀況,糾正低蛋白血癥?;颊呤秤脙?yōu)質蛋白質,能夠減少蛋白質的代謝產物,減輕腎臟負擔,改善各項腎功能指標[4-6]。
綜上所述,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采取營養(yǎng)支持和護理能夠明顯改善腎功能指標,讓患者了解到有關疾病健康的更多知識,可以在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基礎上提高其康復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