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景波
骨質疏松是老年人常見的癥狀,更容易引發(fā)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近年來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人數(shù)在呈上升的趨勢不斷的增加,其具有者慢性疼痛及發(fā)生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給患者造成嚴重的痛苦[1]。為了提高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將經椎弓根椎體內植骨術逐漸應用于治療中,為了觀察治療效果,本院進行了一次回顧性對比實驗,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療的9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5例。實驗組中男 25 例 ,女 20 例 ,年齡 63~79 歲 ,平均年齡 (71.6±10.2)歲。對 照 組 中 男 21 例 ,女 24 例 ,年 齡 62~78 歲 ,平 均 年 齡(70.6±10.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骨折節(jié)段在T11~L3。排除前路手術患者、后路聯(lián)合患者、截癱癥患者及椎體后外側進行植骨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同樣的術前常規(guī)處理和短節(jié)段弓根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治療,具體方法: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處理,患者取俯臥位,取正中處施行縱切口進行入路,依次顯露棘突、椎板、上下關節(jié)突,將傷椎定位好,將椎弓根釘和連接棒在傷椎附近未受到損傷的椎體上進行安裝復位。使用X線機觀察脊椎的復位情況以確保其準確復位,切除沒有有效閉合的部分椎板,探查椎管,對突入椎管的骨塊使用L形的捶打器進行捶打直到復位。在此基礎上實驗組患者使用經椎弓根椎體內植骨治療,將傷椎椎弓根定位好后進針,將椎弓根釘安裝好,使用X線機對釘位、深度、方向確認后取出弓根釘,探查植骨通道是否有破裂情況,確認無破裂情況后使用植骨漏斗植入粒狀人工骨,使用推入棒將其推入椎體。植入的骨量大約在2 g左右,具體判斷根據(jù)患者椎體撐開的程度。在椎弓根入口處涂好骨蠟,之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相同的常規(guī)傷口清洗以及縫合,留置引流管。使用腰圍進行保護,持續(xù)3~6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用時、住院時間、手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及VAS評分。采用VAS評分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 無痛為0分, 疼痛難以忍受為 10 分[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實驗組的VAS評分為(1.76±1.08)分, 低于對照組的(5.20±2.08)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x-±s, 分)
2.2 兩組患者手術用時、住院時間、手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手術用時為(179.37±48.24)min, 住院時間為(22.09±6.01)d, 手術中出血量為(387.71±172.35)ml,骨折愈合時間為(6.34±1.12)周, 對照組患者手術用時為(178.91±21.02)min, 住院時間為(22.17±6.73)d, 手術中出血量為(386.21±168.76)ml, 骨折愈合時間為(6.18±1.07)周;兩組手術用時、住院時間、手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用時、住院時間、手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x-±s)
由于老年人身體的退化,骨質疏松是老年人極為常見的癥狀,因此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也是成為了老年人中的一種常見癥狀[3]。骨折復位以后在患者的空腔內進行植骨可以有效的預防內固定失敗,是臨床常用的方法,且在其他部位的骨折處應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脊柱骨折在臨床上很常見,但是其治療起來相對比較困難。而椎體的骨質是松骨質的類型,在發(fā)生了骨折后還很容易發(fā)生壓縮、爆裂等情況,在進行復位后依然具有較大的空隙,因此僅采用內固定很容易發(fā)生松動以及爆裂的情況,對復位的效果造成較大的影響。而老年人本來就具有骨質疏松的特點,因此對于老年人脊柱骨折的治療更加困難。短節(jié)段弓根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在脊柱骨折的的臨床治療上最常使用,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內固定方法,然而僅使用短節(jié)段弓根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治療脊柱骨折在治療后會發(fā)生多種不良的癥狀,比如復位的高度和角度丟失、后凸畸形等,因此雖然短節(jié)段弓根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能夠在初期治療時取得良好的復位效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活動量增加,其效果發(fā)生丟失的幾率很高,甚至已成為了必然現(xiàn)象[4-6]。因此,為了取得長期有效的治療效果現(xiàn)代醫(yī)學臨床上將經椎弓根椎內植骨方法應用于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VAS評分為(1.76±1.08)分,低于對照組的(5.20±2.0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用時、住院時間、手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椎弓根椎體內植骨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其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手術以后發(fā)生復位椎體高度和角度丟失的幾率,治療效果能夠保持長期有效,且手術的過程簡單便捷,其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與僅僅使用短節(jié)段弓根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治療相比沒有顯著差異,且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綜上所述,經椎弓根椎體內植骨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且在術后能夠有效的促進患者骨折的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