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大師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和根據(jù)小說拍攝的影視劇,在小編們的童年時代里,留下了深刻的不可替代的印象。不知道親愛的讀者們,你們有沒有讀過呢?武俠世界里的俠骨柔情,鐵血丹心,確如一個江湖,本期就為讀者們展示小編和作者心中的武俠江湖。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于浙江省海寧市,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xué)家、企業(yè)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跋愀鬯拇蟛抛印敝?。他的作品被總結(jié)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流行的程度,被譽為“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橋療
肖? ?堯
“碧云天,黃葉地,秋風(fēng)緊,北雁南飛?!?/p>
正值秋時。晉陜交界處的軍渡大橋處,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原來此處此日是在互市。陜北的羊群馬匹,山西的谷物山藥,聚集于此。不遠處,一位少年簪挽黑發(fā),面如冠玉,看似信步而行,卻面色凝重,似有滿腹心事,卻無法掩飾一身的非凡。原來,他就是江湖人稱“雙沖”之一的南若沖。他與弟弟南是沖近年來憑借家傳的“無影腳”行走江湖,扶危濟貧,闖出了好大的名頭,頗受江湖人士的尊崇。
原來,此次他從家鄉(xiāng)太原過呂梁,打算過軍渡大橋,去往陜北沙家?guī)偷牡亟纭S河巷道走一趟。沙家?guī)蛽P名于沙家方拳,向來自大,最近更因互市時維護陜西商戶,欺壓晉商,引起晉地呂梁本地人士的抗擊。南若沖、南是沖受呂梁本地朋友盈若之托,前去找沙家?guī)驼崎T人沙點點理論。弟弟南是沖本在南國烏鎮(zhèn)與友人閑聚,正在趕來的路上。他們兄弟二人相約在軍渡橋口會合。
南若沖立于橋上,望向天空,蕭瑟與希望的矛盾的感受同時涌現(xiàn)于心頭。晉地百姓不易,干旱不時來襲,農(nóng)戶現(xiàn)狀可想而知。但燕子南飛,依據(jù)季候改變航向,未嘗沒有生路。南若沖想,此去兇多吉少,沙點點揚名二十年,自不是泛泛之輩。南若沖在心中比畫自己的招式,想到得意處,不免手起腳落舞動起來。他在橋上,無影腳穿過一個個攤位,馬匹羊群、土豆山藥通通飛起來又落下。商戶只覺一個人影飄過,物體涌動瞬間又回歸原位。南若沖從橋頭飛到橋尾,心想“雙沖”合璧未必會不敵沙家?guī)捅姟G右忸D消,愜意滋長,豪氣頓生。無懼,勿懼。南若沖心中看到的不再是沙家?guī)?,而是晉地商戶眼里的喜悅和感激。
不遠處一個身影看似渺渺,無影腳中最得意的招式——無影七步,被耍得行云流水。南若沖臉露笑意,弟弟南是沖到了……
妙筆回春,翩若驚鴻
劉? ?瑜
如果我在金庸小說里,我的出場應(yīng)該是這樣的吧:兩人正在纏斗之際,忽聽房梁上傳來一聲嬌喝:“是誰在那里胡鬧?”兩人正待抬頭看,忽然眼前一花,一個少女已從房梁上跳下來。呵,好俊的功夫!再看那少女,身穿一身青不青藍不藍的布褂子,長相也并不顯眼,只是看起來很有精神,待眾人把目光一移至她腰間的一支玉筆時,才吃了一驚:“你就是妙筆回春的弟子嗎?”那少女并不回話,微微一笑,就一個鷂子翻身至十米開外的地方,眾人只見她運氣至丹田,吐納的姿勢一看便知是個練家子,只是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她忽然提起玉筆舞動起來,不見劍身只見劍光閃閃,似千軍萬馬;不聞吼聲只聽平地驚雷,竟勢如破竹,看熱鬧的外行人只覺得她把她的布褂子舞得煞是好看。眾人回神之際,卻發(fā)現(xiàn)少女已不見蹤影,只在青石雕龍的地板上留下一行字……
該是這樣吧,我應(yīng)該是個在武林上驚鴻一瞥就消失無蹤的武林高手。
(湖南省臨湘市第六中學(xué)九年級1614班)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武? ?威
所謂武俠,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非常大。一千個人會一千個不同的答案。在我看來,武俠是千年間無數(shù)中國人心中對于忠義的浪漫期許,韓非子《五蠹》有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俠在千年來作為社會秩序的破壞者,二十四史中也唯有太史公一人為俠單獨立傳,稱其為: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俠雖在正史中難覓其蹤,但俠客作為一種道德和精神的寄托卻被民間傳誦千年。從唐代文筆簡約的傳奇小說,到宋元勾欄瓦肆間娓娓道來的話本,再到明清蕩氣回腸的章回小說,俠客的故事成為了通俗小說中常見題材。到了現(xiàn)代,以梁羽生先生、金庸先生、古龍先生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家,對傳統(tǒng)的武俠文化進行了系統(tǒng)性重構(gòu),以現(xiàn)代小說結(jié)構(gòu)和文字為形,古典俠義精神為骨,創(chuàng)造出20世紀華語通俗文學(xué)的巔峰——新派武俠。用純熟的筆法與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為大眾讀者們編織了一個個綺麗的武俠夢,更為后世的電影游戲等文化形式提供了寶貴的靈感來源。俠由此深入人心,讓每個人心中都埋下了一個武俠夢!
金庸筆下真正的“俠”
明? ? 燈
在生命莊嚴綻放的旅途里,他們孤獨而落寞,勇敢且堅強,他們是馳騁疆場的驍勇戰(zhàn)士,他們是戰(zhàn)火硝煙中的武林英雄。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懷揣著英雄的夢想,常常流連自我編織的華麗夢境——伴隨著我們長大的,就是那揮之不去的武俠夢。
武俠作家們筆下所構(gòu)筑的“仗劍江湖載酒行”的世界,以瑰麗豐富的想象,快意恩仇的江湖,充滿傳奇的人生際遇,成為當(dāng)代社會最暢銷的文化消費之一。當(dāng)現(xiàn)實物欲縱橫的枯燥生活、凌亂乏味的日?,嵤聺u漸消磨我們的雄心壯志,誰不向往鶴飛沖天、鐵騎奔騰的俠骨英姿?誰不羨慕雙劍合璧、闖蕩江湖的風(fēng)云兒女?
談及武俠,多數(shù)人腦海里出現(xiàn)的情景大概是這樣的: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然而事實上,這樣“深藏功與名”的背后蘊含著并不簡單的意義。雖然在武俠世界中,俠者多游離在官方秩序與社會道德之外,但所行之事無不遵循著最基本的俠之定義。太史公在《史記·游俠列傳》中的一段評價最能說明問題:“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p>
將這樣的評價反觀到諸多武俠文學(xué)作品中,不難發(fā)現(xiàn),真正能稱之為“俠”的人,不僅在武功方面建樹頗高,在人性的修行上也是各有作為。而金庸也曾這樣評價:“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薄皞b”并不僅僅是僅憑一腔熱血,除暴安良,挑戰(zhàn)秩序與規(guī)則,真正的“俠”是心意的俠,是道德的俠,是人性的俠,是不受社會環(huán)境變遷影響的俠。無論何時何地,仁義禮智信等等,都是社會應(yīng)該弘揚,人們應(yīng)該遵守的美德,而這些,只有真正的俠者方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