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有的文學作品,在表現(xiàn)底層窮苦人物的苦難時,會以快樂的節(jié)日為背景。
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是這樣開頭的: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
新年前夕,這個美麗的有著金色頭發(fā)的窮苦小女孩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偌大的世界,只有一個“墻角”讓她容身;她在又冷又餓中瀕臨死亡,在不斷擦亮火柴之中看見了暖烘烘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和慈愛的奶奶。當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已經(jīng)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了。
這個故事中,寒冷的夜晚是一種背景,但不是主要的背景。主要的背景是“大年夜”。
“大年夜”三個字,在這個故事中反復出現(xiàn),點示著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背景。這個時間背景的設置極具匠心:舊年逝去,新年來到。辭舊迎新,是無數(shù)家庭和孩子們的快樂時光,但賣火柴的小女孩沒有一絲快樂,她被凍死在了街上的“墻角”。大年夜里的幸福歡樂與美好氣氛反襯著窮苦小女孩的凍死之悲,表現(xiàn)出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大年夜的美好與小女孩凍死之悲慘,形成巨大的反差,這就是作者構思之妙。
契訶夫的著名短篇小說《凡卡》,開頭是這樣的一段話:
九歲的凡卡·茹科夫,三個月前給送到鞋匠阿里亞希涅那兒做學徒。圣誕節(jié)前夜,他沒躺下睡覺。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幾個伙計到教堂做禮拜去了,就從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筆尖生了銹的鋼筆,摩平一張揉皺了的白紙,寫起信來。
圣誕節(jié)前夜,九歲的童工凡卡趁老板不在家的時候給爺爺寫信,傾訴著自己經(jīng)常挨打、吃不飽、睡不好的悲苦遭遇。在寫信的過程中,在昏暗的燈光下,他想到了爺爺,想到了家鄉(xiāng)節(jié)日里的雪夜之美,想到了爺爺砍回圣誕樹,想到了大家就動手打扮那棵樹,想到了這樣告訴爺爺:“親愛的爺爺,老爺在圣誕樹上掛上糖果的時候,請您摘一顆金胡桃,藏在我的綠匣子里頭……”。
在這個故事中,鞋匠的家是一種背景,但不是主要的背景。主要的背景是“圣誕節(jié)”。
“圣誕節(jié)”三個字,在故事中反復出現(xiàn),既表現(xiàn)著凡卡寫信的時間背景,又貫串著凡卡回憶中的重要細節(jié)?!笆フQ節(jié)前夜”,美好的節(jié)日氣氛已經(jīng)到處洋溢,但凡卡感受不到;在如此隆重快樂的節(jié)日來到之時,他只能給爺爺寫求救信,只能在寫信時聯(lián)想到一些鄉(xiāng)下的“快樂”的日子。
圣誕節(jié)的美好與凡卡被奴役之辛酸,形成巨大的反差,這就是作者構思之妙。
節(jié)日里窮苦主人公的苦難,也表現(xiàn)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祝?!返拈_頭與結尾分別寫道:
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zhèn)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
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但就在這樣的家家戶戶過大年的喜慶氛圍中,飽受生活摧殘的祥林嫂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