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內(nèi)容摘要:交友是我們?nèi)粘I钪斜夭豢缮俚囊徊糠?。君子之交淡如水,人生得一知己足以,這些都是我們共同追求的交友目標。交友更是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課,如何正確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正確交友,《伯牙絕弦》這篇課文給他們提供了極好的范例。在課堂設計中,圍繞“流水高山深相知”“破琴絕弦吊知音”“凄美動人悟知音”這一主線,進行朗讀、合作、探究,以期達到“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的目標;理解“知音”的內(nèi)涵,學會正確交友。
關鍵詞:朗讀 知音 伯牙 鐘子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交流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教學準備:
學生嘗試著讀課文,在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的基礎上讀流暢;讀得充分,讀得入情。學生收集有關“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教師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及拓展閱讀材料。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師播放《高山流水》的樂曲,引導學生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這動人的樂曲背后,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教師相機引入俞伯牙、鐘子期成為知音的傳說,進而學習《伯牙絕弦》。
二.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對照注釋,讀不通的地方反復讀。
2.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
3.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三.流水高山深相知
學生再讀課文,圈畫出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小組交流。
課堂問題預設:
1.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理解文中出現(xiàn)的“善”的含義。
3.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他的琴聲不一定只表現(xiàn)高山流水,他的琴聲還可以表現(xiàn)哪些場景呢?
引導學生明確:他的琴聲還可以表現(xiàn),皎皎明月、徐徐清風、瑟瑟秋風、皚皚白雪等。
4.假如你是鐘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時(志在清風,志在秋風,志在白雪等),你聽到他的琴聲,會感受到皎皎明月嗎?仿照課文中“鐘子期”的話語贊美伯牙。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拓展運用,學生明確: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善哉,瑟瑟兮若秋風。善哉,皚皚兮若白雪等)。
5.找出文中最能體現(xiàn)伯牙和鐘子期是知音的語句,并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辈佬睦锵氲绞裁?,鐘子期都能領會得到。這就是知音,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四.破琴絕弦吊知音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探究問題預設:
1.伯牙遇到鐘子期時,已經(jīng)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為什么唯獨把鐘子期當作知音?
2.天有不測風云,子期死,伯牙為什么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
3.子期死后,伯牙用一種極端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敖^弦”意味著什么?“破琴絕弦”表明了什么?
4.再讀“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伯牙當時的心情。
五.凄美動人悟知音
1.在《警世通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教師相機出示詩歌內(nèi)容,學生大聲讀詩歌。
憶惜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死后,伯牙又要回到以前的生活,面對伯牙的痛苦,你想對他說什么?
3.由于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試著找一找有關“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
《伯牙》(宋)王安石
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
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夏日南亭懷辛大》(唐)孟浩然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4.讀了這個故事,你對“知音”有何深刻的認識?
六.課外作業(yè),鞏固運用
1.背誦課文。
2.將課文改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斗湖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