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鈞
武漢市硚口區(qū)政府教育督導室、區(qū)教育局根據(jù)區(qū)政府的要求,組織了全區(qū)2018年中小學校 “學校校訓”專項視導工作,其指導思想是按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的要求,立足學校實際和文化積淀,結合區(qū)域特點,建設體現(xiàn)學校辦學理念和思想的學校文化,發(fā)展辦學特色,引領學校內涵發(fā)展。
“學校文化可視系統(tǒng)”是“學校校訓”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校領導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yǎng)。崇仁漢濱小學結合本部辦學理念和漢濱老校的珠心算特色,提出了“崇仁尚思”的辦學理念,體現(xiàn)了本部辦學理念的輻射也結合了舊址老校的實際,結合自然,實在可行。崇仁漢濱小學是一個新建學校,嶄新的校舍即給學校辦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提供了校園文化規(guī)劃與實施的良好基礎。走進學校,大廳、走廊文化迎面撲來,教育方針、辦學理念、校訓“三風”依次展開,主次清楚,層次分明。大廳正前面一把大算盤點明了學校的辦學特色,也是學生喜歡玩耍的地方。每層樓的護欄安裝一塊2平方米的石板,分別鐫刻著“崇、仁、尚、思”共四個大字。大廳、走廊文化整體設計格調統(tǒng)一,色彩協(xié)調,字體、大小選用適中,并無堆砌、雜亂、花哨之感,就是一個字“雅”。整個建筑環(huán)境,陳列展示營造出舒適、優(yōu)雅的教學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學校的辦學“品味”,也折射出校長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yǎng)。
中山巷小學,門廳展示內容層次清晰,板面設計專業(yè),值得一提的是該校的操場院墻展示。學校操場院墻分段分主題,其主調凸顯學校書法特色,展示學校校訓部分采用大理石材料,校訓與詮釋以書體上分行與楷,面積上分大與小,顏色上分紅與黑鐫刻于上。秀美的字體配以朱砂紅的點綴,中國書法的韻味十足,讓人賞心悅目。
義烈巷小學根據(jù)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將學校建筑還原到過去的古香古色格調,使得學校的良好形象馬上樹立起來了,這是“視覺識別系統(tǒng)”中建筑環(huán)境作用的典型例子。但也有兩處不協(xié)調的地方值得商榷:一是每棟樓都掛有大大的銅制樓名,筆者以為與建筑格調極不協(xié)調,如用牌匾的形式,懸掛于門樓的左右或上方要好得多?銅字可貴,不可亂用,恰到之處,畫龍點睛。否則俗不可耐,在我們周圍這種情況比比皆是。二是校門口鼓隊中的兩面旗幟,分別有“義”“烈”兩字,是學校的校名,給人一種忠義、壯烈的古戰(zhàn)場感覺,而學校這兩面旗幟選用現(xiàn)代錦旗的形式,不如采用古代的旌幡形式,手工剪裁縫制更為協(xié)調。
視導結果表明,經(jīng)過多年的挖掘、提煉和實踐,大部分學校對辦學理念、校訓、學?!叭L”等,都有一套悠久的歷史、鮮明的特色、精準的解讀,其中不乏有崇仁漢濱小學、中山巷小學等做得非常好的學校。但筆者也發(fā)現(xiàn),學校辦學理念、校訓、學?!叭L”等的形成和提升,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學校文化可視系統(tǒng)”(即學校視覺識別系統(tǒng))碎片化的處理削弱了學校整體(總體)形象的形成,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費,影響了學校的發(fā)展。
中小學校在“學校文化可視系統(tǒng)”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缺乏專業(yè)的、總體的設計、規(guī)劃與論證;有的雜亂無章,花里胡哨無主調;有的盲目堆砌,浪費資金,俗不可耐;有的不考慮維護維修,只滿足了一時的需要,兩三年后百孔千瘡。對于老舊小校因校舍條件限制了“學校文化可視系統(tǒng)” 建設還情有可原,遺憾的是,有些新建學校具有千載難逢、老舊學校望塵莫及的極好機遇,而“學校文化可視系統(tǒng)”的建設實在不能恭維。
學?!捌肺丁钡奶嵘葱iL的品位,要看校長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校長的藝術修養(yǎng)。辦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同樣,提升教育者和教育機構的領導者的“綜合素養(yǎng)”也勢在必行。
(作者系武漢市硚口區(qū)責任督學)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