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如
摘 要: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農(nóng)村的學校設備以及教學資源的限制,給教師的閱讀教學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師應當學會開發(fā)自身的思維,突破教學設備設施不完善所帶來的局限性,充分地從身邊或者課堂之外挖掘課外閱讀的資源,為課內的閱讀教學作補充。除此之外課外閱讀資源的開發(fā)與探索還可以開拓學生的閱讀認知眼界,綜合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資源開發(fā);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4-061-1
一、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設備和資源,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資源的開發(fā)中,教師可以首先根據(jù)課文教材的教學需求展開教育實施工作。在部編版的教材中對學生提出了閱讀課外經(jīng)典名著的要求,教師應當將它作為一項教學任務來展開深入的探究。根據(jù)這種教學要求教師要思考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媒體設備或資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從課外名著的閱讀中獲取知識,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比如以一本名著的課外閱讀為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身邊的多媒體資源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自主的探究與思考。在部編版的教材中涉及到了眾多的名家學者,教師可以選取較為典型的作者進行有關名著的閱讀,比如說吳承恩的《西游記》,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的搜集為名著的相關資料進行延伸。比如可以向學生播放《西游記》的電視劇精選片段,通過這種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前對名著的主要內容與思想進行了解。由于電視劇是整本名著的改編創(chuàng)作,通過電視劇的觀看學生便會激起對故事內容的好奇心,投入到課外名著的閱讀中。通過這種形式學生便能從眾多的名著閱讀中獲取到更多的知識信息,同時在名著的閱讀中汲取其中所蘊含的重要教育思想,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與個人價值觀,保證課外閱讀的最佳效果。
二、拓寬閱讀渠道,在廣泛的課外閱讀中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教師想要在農(nóng)村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開發(fā)課外閱讀資源,還可以為學生拓寬多種閱讀渠道,讓學生在廣泛的書籍閱讀中增強內心的文化素養(yǎng),為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由于農(nóng)村教學條件有限,它的圖書資源也相對匱乏。這時教師便要拓寬思路,從各個方面各種渠道為學生收集各種類型的圖書供學生進行課下的閱讀,增強課外閱讀的見識。首先學校要完善校內圖書館的書籍資源,根據(jù)語文學科教材的教學需求為學生引進多種中外名著書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對于一些稀缺的圖書資源,教師還可以去省城的圖書館借閱并帶到班級內部設立的圖書角中。圖書角是班級內部課外閱讀書籍的集中地,學生在這里可以朗讀到多種的圖書,盡情地分享從書中獲得的知識與感受,開拓自身的閱讀視野與閱讀鑒賞能力。教師借閱來的圖書便要放置于圖書角中,供學生進行閱讀。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號召學生進行圖書的收集,圖書可以是自己珍藏的或朋友親戚那里借到的,讓學生帶到班級的圖書角分享給大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去往省城或者附近的圖書館進行深入閱讀,閱讀書籍的種類要盡量與教學內容貼合。比如根據(jù)七年級的《回憶魯迅先生》、《駱駝祥子》以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等等,這些教學內容中都充分對這些較為著名的作者進行了評述,那么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時可以首先選擇這些作者的經(jīng)典作品進行賞析。這樣學生不僅能夠通過博覽群書而受到文化與思想的熏陶,還能夠有效地理解課堂中的閱讀內容,綜合性地促進閱讀質量與思想的提升。
三、走出課堂,在大自然或實際生活中深挖課外閱讀資源
由于農(nóng)村學校的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較為短缺,教師如果只專注于課內進行閱讀教學不能全面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農(nóng)村也有農(nóng)村的好處,農(nóng)村有山有水有廣闊的天地,同時還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這些都是有待教師挖掘的有效課外閱讀資源。教師要做的就是積極帶領學生深入課外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全面地獲取課外閱讀資源。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的《大自然的語言》時,如果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讓教師進行形象的教學,增強學生的閱讀感受的話,那么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去往農(nóng)村的大自然風景中進行觀察與感受,通過這種實際的觀察感受遠比單一的教學設備來得直觀來得全面。教師在學生對大自然進行觀察時可以給予學生閱讀思想的引導。比如學生看到的燕子,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燕子的飛行規(guī)律便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語言信息,大雁南飛代表南方已經(jīng)變溫暖,而北方則迎來了寒冬,當我們看到燕子的時候便證明北方天氣回暖。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在自然景觀中進行感受,可以有效地為課內閱讀內容做課外閱讀資源的補充,幫助學生綜合性地提升閱讀素養(yǎng)。再比如學習七年級的《春》這課時,教師也可以帶學生深入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觀察《春》中所涉及到的多種自然景觀與事物,例如桃樹、杏樹、梨樹,明朗的山清澈的水,或者是各種樹木的姿態(tài)以及自然事物的特點。通過這種觀察學生便能掌握多種閱讀素材資源,而教師在學生對自然的觀察中引導學生積極表達內心的看法,學生便會對自然景觀展開細致的觀察與描述。比如看到楊柳飄揚的姿態(tài),可以運用排比或擬人的語句對其進行描寫,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能力,使學生在課外閱讀資源的發(fā)掘中提升了閱讀感官體驗,保證了閱讀水平的提升。
總的來說,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資源的有效開發(fā)中,教師應當積極從身邊和課堂之外發(fā)掘有效的閱讀資源來豐富學生的閱讀文化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并且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而真實的閱讀感受,以此來綜合性地推動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性進步。
[參考文獻]
[1]楊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1):224.
[2]孟平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58.
[3]張大乾,韋愛芹.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