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雪 吳偉 薛永梅 寧偉 蔣世忠(通訊作者)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急診科 上海 200233)
深靜脈置管可迅捷建立可靠的、保留較長時間的輸液途徑,適用于需要胃腸外營養(yǎng)、給于藥物化療等,并能為危重病人提供較為可靠的用藥新途徑[1]。深靜脈置管減輕了因反復靜脈穿刺以及需要多次輸注高滲藥液所帶來的痛苦,有效改善護士的工作狀況,獲得肯定的應用價值。因深靜脈置管處皮膚常出現(xiàn)潮紅、滲血或滲液,甚至因感染導致拔管[2]。因此如何減少靜脈置管后不良反應和延長應用時間尤為重要。
臥床因經(jīng)常翻動、出汗、置管位置等原因,容易出現(xiàn)覆蓋膜松脫和穿刺點滲血滲液等不良反應,頻繁更換覆蓋膜的加大醫(yī)療工作量且降低深靜脈置管的應用。有文獻報道3M貼膜應用于中心靜脈置管護理的有效敷貼[3]。
我們通過對深靜脈置管后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較,結果提示正壓輸液接頭和3M薄膜膠布聯(lián)合,有效減少局部皮膚的反應,降低靜脈導管的回血與堵管現(xiàn)象,延長了深靜脈置管的使用時間。3M薄膜膠布具有無毒、耐水、耐汗、不粘連皮膚和汗毛、黏性持久等特點,對皮膚無過敏性,3M薄膜膠布的使用操作簡單。因此正壓接頭聯(lián)合3M薄膜膠布較適合在置入深靜脈置管的病人中使用。
選擇2015年5月—2018年2月在本院急診病房住院且需要深靜脈置管1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和對照兩組,每組90例?;颊吣挲g74~85歲,平均(79.5±5.5)歲;平均住院時間(15.7±2.3)天。兩組患者均無血液病和肝硬化等凝血功能異常,使用深靜脈置管超過14天,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應用的藥物方面的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輸液時使用 Ultrasit正壓輸液接頭,對照組患者則應用普通肝素帽。
1.3.1 深靜脈導管置管與正壓接頭連接固定 術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深靜脈置管的必要及風險,征得家屬同意后置管。無菌條件下,Seldinger法置管于頸內(nèi)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用美國3M公司生產(chǎn)的10cm×11.5cm的透明薄膜進行固定,排除薄膜下的空氣。導管出口處用無菌透明膜覆蓋,再用醫(yī)用膠布固定深靜脈導管,肝素鹽水沖洗后,正壓接頭的螺紋端連接深靜脈導管末端。取約2.5 cm×6.0cm大小的3M繃帶膠布一塊,沿中線剪成翼狀,膠布尾端固定住導管,兩翼交叉固定于置管處患者皮膚上。
1.3.2 深靜脈導管護理 加強護理宣教,減少患者深靜脈穿刺肢體頻繁的彎曲,不恰當活動,保證深靜脈導管通暢,不宜隨意觸摸置管特別是撕扯固定膠布及貼膜。經(jīng)常變換置管的固定位置,防止皮膚受壓致皮膚紅腫甚至破潰,防止因其他不良活動導致的深靜脈導管堵塞。
常規(guī)碘伏消毒置管處皮膚,每3天更換1次無菌透明薄膜。每日多次巡視查看,發(fā)現(xiàn)薄膜出現(xiàn)卷曲、松脫,皮膚有污染或滲血均予及時消毒處理并更換。置管護理時,注意無菌操作,皮膚消毒晾干后再覆蓋無菌透明薄膜,醫(yī)用膠布固定置管后,再固定正壓接頭與深靜脈導管,減少因固定操作帶來的導管扭曲、脫出、移位等危害。及時記錄置管的位置變化和穿刺點皮膚反應情況。
1.3.3 正壓輸液接頭的使用及護理 實驗觀察組:置管護理及輸液過程中,不得隨意夾閉深靜脈導管,避免正壓作用減弱或消失導致置管回血甚至阻塞[4]。輸液前,仔細排空輸液軟管內(nèi)的空氣,防止空氣致正壓接頭失效。輸液結束,拔管操作恰當,防止置管的阻塞[5]。正壓接頭的內(nèi)置彈簧具有防止藥物及血液回流造成堵管的作用[6],不必肝素鹽水封管[7]。如發(fā)生深靜脈導管內(nèi)回血阻塞,不能過猛用力或強行擠壓,可嘗試肝素鹽水脈沖式靜推,然后以注射器回抽將溶解后液體抽出。如肝素鹽水無效,再行推注尿激酶,無效時只能重置導管。先行輸注高濃度液體,輸注血液制品如紅細胞、白蛋白等后,給予生理鹽水沖管。防止因置管長期固定同一位置致皮膚壓紅、水泡形成甚至破潰,紗布等包裹可減弱置管對皮膚的壓迫[8]。
對照組:避免多次反復細針穿刺肝素帽,輸液結束先以肝素生理鹽水沖洗,再用肝素帽將夾閉的置管尾端封住。
(1)觀察置管后第1周、第2周的回血例數(shù) 分別記錄第1周、第2周內(nèi),試驗與對照組患者的回血例數(shù),每周均單獨核算。
(2)觀察置管后第1周、第2周的置管堵塞例數(shù) 分別記錄第1周、第2周內(nèi),試驗與對照組患者的堵管例數(shù),每周均單獨核算。
(3)評價方法 觀察置管后第1周、第2周的置管固定及皮膚反應例數(shù) 觀察并分別記錄試驗及對照兩組在2周內(nèi)的導管固定及置管處皮膚反應的例數(shù)。
原始數(shù)據(jù)錄入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包,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2周內(nèi)的回血情況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2周內(nèi)的堵管情況比較 [n(%)]
表3 兩組患者2周內(nèi)的局部炎癥反應情況比較 [n(%)]
靜脈留置針對長期住院患者的治療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血管輸液途徑,既減輕患者的痛苦,又減少護理工作量。但久置靜脈通道易反復回血致血栓堵塞,引發(fā)血源感染,脫落的血栓致患者臟器栓塞等高危并發(fā)癥,更換靜脈置管增加患者痛苦及經(jīng)濟負擔,但是長期大量輸液,頻繁更換輸液等易造成皮膚炎性反應。因此減少血管不良事件,有效使用靜脈留置針,成為臨床護理重要工作。
Ultrasite正壓接頭內(nèi)部設計有獨特金屬彈簧,具有前向的正壓效應,保證對輸液軟管拔出后液體的前向壓迫作用,有效避免輸液后液體回流[9,10],因此無需肝素鹽水及肝素帽等封管,減少護理工作量。另外,其無針型設計,有效減少護理工作中的針刺損失等危害。
正壓接頭還設計了極簡單的連接方法,其前端魯爾旋轉接頭可靜脈導管與直接連接,然后在保持內(nèi)部正壓下與多種輸液器具的連接。正壓接頭良好的密閉效應有效防止空氣進入,減少空氣栓塞。使用正壓接頭注意[11]:正壓接頭流量可達250ml/min,可滿足快速輸液需要;正壓接頭無針頭,70%~75%乙醇消毒晾干后接入輸液系統(tǒng);輸液結束,不需無菌敷貼覆蓋;不能重復滅菌使用。
觀察組結果提示:使用正壓接頭的患者,靜脈輸液后發(fā)生回血堵管率明顯降低,而對照組在使用肝素鹽水封管及肝素帽的情況下,仍有回血堵管發(fā)生且有反復發(fā)生多次回血堵管,無形中增加了醫(yī)療工作量。正壓接頭在多達超過100次以上反復輸液后,多數(shù)正壓接頭仍能較好的維持接頭內(nèi)正壓效應,保證其良好的使用效果。
3M薄膜具有耐水、耐汗,黏性持久等特點。我們的觀察提示:觀察組使用3M薄膜患者皮膚穿刺處滲血及滲液和靜脈導管移位情況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因此出現(xiàn)皮膚炎癥反應甚至感染跡象降低,另外正壓接頭減少留置針外部的操作次數(shù),因此降低靜脈置導管的機械牽扯,更減少穿刺處皮膚滲液滲血,留置針更換次數(shù)減少,延長了靜脈置針的使用時間。因此,3M薄膜是一種較有效的延長靜脈置針使用時間的方法。
我們的實驗提示:觀察組患者發(fā)生回血、堵塞、穿刺點處皮膚滲血、滲液和血管炎癥反應顯著低于同期使用肝素帽及應用肝素液封管的發(fā)生次數(shù)(均P<0.05),因此更換留置針次數(shù)減少,留置針使用時間平均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