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排舞運動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項目,排舞動作元素豐富,融合了多種舞蹈風格,能夠滿足高校大學生的運動需求。本研究運用了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驗法、數理統(tǒng)計法,以云南國土資源職業(yè)學院公共體育選項課的部分女生作為實驗對象,把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其身體形態(tài)指標進行實驗前后的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得出結論:表明排舞對改善高職院校女生身體形態(tài)具有積極作用。提出建議:在云南省高職院校體育課中開展排舞課程。
【關鍵詞】排舞 高職院校 女生 體育課堂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209-02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排舞對云南省高職院校女生體質的影響為為研究對象,以云南國土資源職業(yè)2017級公共體育選項課兩個自然班的學生為實驗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教學實驗法
1.2.1.1 實驗對象
在云南國土資源職業(yè)學院2017級大學體育課中隨機抽取兩個健美操選項班,其中對照班女生人數為45人,實驗班女生人數為47人,共計92名女生。
1.2.1.2實驗時間及地點
2017年3月—2017年6月共16周,每周每個班均為4個學時教學時數,每個班共計64個學時;實驗地點:云南國土資源職業(yè)學院形體室進行教學。
1.2.1.3實驗分組設計
實驗采用組間對照實驗法,實驗組進行16周排舞教學;對照組進行16周健美操教學。
1.2.2數理統(tǒng)計法
對所得數據利用Excel和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并進行兩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配對樣本的T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比較與分析
由表1可知: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身體形態(tài)指標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則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身體形態(tài)狀況基本是一致的。
2.2實驗前、后實驗組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比較與分析
表2顯示:實驗組通過排舞運動的鍛煉后在體重和胸圍、腰圍、腹部皮脂厚度四個身體形態(tài)指標上存在非常顯著性的差異(P<0.01),由此說明:排舞對于學生降低體重和減少胸部、腹部的脂肪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積極進行排舞鍛煉,可以降低脂肪,使大學女生的總體身體形態(tài)得到改變。
然而試驗后女生的身高、臂部皮脂、背部皮脂身體形態(tài)指標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結果分析:人體的身高受先天遺傳的影響較大,后天的鍛煉會對身高有一定的影響,但需要長時間鍛煉,實驗對象一周僅進行兩次排舞鍛煉,鍛煉總時間為16個周,這種短期內的鍛煉是不可能對身高指標產生改變的。從生理角度來看:大學階段的女生身高已經基本定型,身高發(fā)育進入了緩慢階段。試驗后女生的臂部皮脂和背部皮脂厚度沒有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很多風格的排舞以下肢動作為主,而且下肢動作豐富,而上肢動作一般都是手臂隨身體自然擺動,動作變換不大。因此,在選擇排舞鍛煉內容上應該多選擇一些上肢動作較多的排舞動作。
2.3實驗前、后對照組身體形態(tài)指標比較與分析
由表3可知:對照組女生通過16周的健美操運動后,女生的體重明顯降低,胸圍、腰圍減小,腹部皮脂厚度降低;由此表明:健美操運動對于女生減輕體重和降低脂肪厚度具有良好的作用。
2.4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比較與分析
度的排舞運動和健美操運動后,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無顯著性差異;腹部、臂部、背部皮質厚度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則說明排舞運動與健美操運動對女生的身體形態(tài)影響無顯著性差異。
3.結論與建議
排舞運動對高職院校女生體重、胸圍、腰圍、腹部皮脂厚度身體形態(tài)指標具有積極的改善作用,女生通過排舞鍛煉后體重減輕,胸圍、腰圍減小,腹部皮脂厚度降低。健美操運動對高職院校女生的身體形態(tài)的改善也具有積極的作用,但相對于健美操而言,排舞運動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項目,融合多種風格元素;由此在云南省高職院校體育課中開展排舞運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豐富高職院校大學體育課程內容,而且能夠改善高職院校女生的身體形態(tài),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琛.高校公體課排舞課程教學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11):152
[2]焦敬偉,鄭丹蘅.對新興休閑運動“排舞”及其推廣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4):7-10
[3]陳燕.排舞的健身價值與學校推廣的對策研究[J].科學論壇,2008(4):46-47
[4]何旭,王政.蘇州大學女生體質健康狀況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2003(4)
作者簡介:
胡曉燕(1989-),女,漢族,云南楚雄人,碩士學位,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