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琴慧
摘? 要? 社交媒體的普及和發(fā)展為青少年的知識獲取和社交能力發(fā)展帶來了重要契機。文章基于計劃行為理論考察了微信運動使用對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的激勵作用。該研究對上海某中學的20名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根據研究結果,發(fā)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已經開始使用并關注微信運動,這提高了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主觀社會規(guī)范和感知行為控制,從而促進了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意圖。
關鍵詞? 微信運動;體育鍛煉;計劃行為理論;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2-0041-02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fā)展,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了青少年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通過使用這些社交媒體不但可以獲得海量的信息和知識,而且也為他們的社交能力培養(yǎng)和社會網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此外,許多學者也指出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了青少年獲取和交換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1]。
在微信的眾多功能中,記錄運動的這項功能逐漸被人們所廣泛運用。微信運動不但讓大家對于自己的運動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而且還可以了解周邊好友的運動情況,以及自身和他人運動存在的差異。許多健康傳播研究已經發(fā)現對媒體中健康相關信息的關注將可以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知,從而促進人們的疾病預防行為和健康行為。微信運動不僅為用戶提供了運動相關的信息,而且還具備了社交的功能。因此,本研究將基于計劃行為理論[2],探索人們對微信運動關注程度對態(tài)度、感知社會規(guī)范和感知行為控制的影響。
1? 文獻綜述
計劃行為理論是由Ajzen于1991年提出的,是在理性行為理論上發(fā)展而來的。在健康傳播領域已有很多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健康行為研究,例如針對性護理對滴蟲性陰道炎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3]、病患就醫(yī)意愿和健康意向的影響因素研究[4]、計劃行為理論在吸煙男性戒煙行為干預中的應用[5]。因此,本研究將基于計劃行為探索微信運動對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的作用。
計劃行為理論包括三個主要的自變量,即行為態(tài)度(Attitude)、主觀社會規(guī)范(Subjective norms)、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這三個變量將會共同影響個人的行為意圖,從而最終影響個人的行為。首先,態(tài)度是指個人對實施某一行動時所產生的理性認知,包括正面的或負面的感覺,即通過對個人的特定行為進行概念化的評價所產生的態(tài)度,所以研究中態(tài)度的構成維度往往被認為是個人對特定行為后果的信念和認知,在本研究中具體指青少年對于運動以及所產生結果持有的態(tài)度。
主觀社會規(guī)范是指個人進行某一行為,所感知到的社會壓力。也就是評估個人行為決定時,他人,特別是與其有親密關系的家人或朋友對其進行行為決策所產生的作用程度。在本研究中指青少年在多大程度上認為家人或朋友覺得他們應該進行體育鍛煉活動。
感知行為控制指的是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控制能力的認知。個人在評估某一特定行為時,如果個人認為自己掌握更多的資源和機遇,所遇阻礙較少,將感知到較強的行為控制能力。在研究當中具體指青少年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能力包括堅持和便捷程度等。
行為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感知行為控制三個變量影響著行為意向。個體對某一特定行為所持的態(tài)度越積極,對執(zhí)行某項行為所感知的主觀社會規(guī)范越強,感知行為控制越強時,將更可能進行這一行為。根據社會學習理論,青少年的各類行為和態(tài)度通常是通過他人或媒體所習得。也就是說,青少年關注體育鍛煉相關的媒體信息將很可能改變他們對該行為的認知,從而影響他們的體育鍛煉行為。
微信運動作為微信平臺的一項功能,對于促進健康傳播有重要的意義,它擁有運動共享的功能,通過記錄步數來大致展示一天的運動量并且在朋友中進行排名。這不僅僅是對個人認知和能力的呈現,同時也是對他人運動情況的對比。因此本研究認為將探究多大程度上青少年的微信運動關注行為將影響他們的態(tài)度、主觀社會規(guī)范和感知行為控制,從而推測這一關注行為對現實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對上海市某中學的20名中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每個訪談大約用時為1小時,20名中學生包括9名初中生和11名高中生,12名女生和8名男生,平均年齡為15.4歲。訪談主要探索對微信運動的使用與關注程度多大程度上改變或影響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主觀社會規(guī)范和感知行為控制。
3? 研究發(fā)現
根據深度訪談發(fā)現,所有20名被訪者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微信運動,其中6名被訪者表示非常關注微信運動,幾乎每天都會特地關注微信運動中自己的排名,以及排名靠前的好友。他們中的多數認為排名靠前是值得驕傲和應該被認可的事。此外,11名被訪者表示自己雖然使用微信運動,也經常關注微信運動排名,但不是每天都關注,如果自己的運動量較少的時候就不會特別關注微信運動的排名。除此之外,還有3名被訪者表示自己雖然使用微信運動功能,但是幾乎不太關注相關信息,也不太在意自己排名情況,只有當自己當天運動量特別大或者步數特別多,并且有人點贊時才會關注微信運動排名。
除了探索大家對微信運動的使用程度以外,訪談還進一步發(fā)現,非常關注和比較關注微信運動的被試者都表示隨著微信運動的使用,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變得更加積極。他們認為運動不僅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而且還可以在微信運動中占領自己和別人的首頁,可以獲得成就感,而且給別人點贊和獲得別人的點贊也成為了一種社交的方式,他們中的大多數認為微信運動使得運動從一種個人行為變成了一種社交活動。一些被訪者還表示,和以往枯燥的體育鍛煉有很大的不同,和朋友相約以“刷步數”為目的的跑步,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娛樂活動。此外,他們還指出經??次⑿胚\動會感覺大多數朋友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因為運動量比較大的用戶經常在微信運動中排名靠前。這樣當大家看自己的微信運動時,更經??吹降氖沁\動量較大的用戶的體育鍛煉情況。這將使他們感到一定的社會壓力,特別是當排名靠前的好友有較大的運動量時,他們會因為自己缺乏運動而感到羞愧。因此,他們認為微信運動加強了他們的社會規(guī)范感知,同時提高了社會規(guī)范對他們的影響,這提醒和督促他們應該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許多被訪者還表示,雖然微信運動沒有為他們的體育鍛煉提供具體的資源,如:鍛煉設施和空間等,但是通過微信運動他們可以觀察到許多在微信運動中活躍的好友,這讓他們覺得原來每天運動一萬步甚至兩萬步也是可以實現的。他們指出,看到他人的積極運動情況,會讓人覺得堅持體育鍛煉并不是難事,會感覺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絕大多數的被訪者還表示,自從使用了微信運動,他們的體育鍛煉行為也的確有所增加,而且“刷步數”甚至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種娛樂活動。
4? 結論與討論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微信運動不僅為用戶提供了了解個人和他人運動情況的信息,而且還成為了用戶獲取滿足感和拓展社交圈的重要工具。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微信運動的使用和關注能夠有效提高青少年對體育鍛煉行為的態(tài)度、主觀社會規(guī)范和感知行為控制能力,因此能夠有效地促進青少年的體育鍛煉意識和行為。
基于此,微信運動這一社交式運動應用能夠成為了一種新的健康宣導模式,它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單向信息宣導模式,它以一種沉浸式的媒體互動給人們提供運動信息的同時,也讓人們更直接的感受到社會壓力,這促使人們去審視自身存在的缺乏運動等問題,也從而進一步的促進了人們的體育鍛煉行為。最后,通過本研究,我們發(fā)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已經開始使用微信運動并且經常關注微信運動中他人的體育鍛煉相關的信息,這一行為提高了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主觀社會規(guī)范和感知行為控制,而對這些方面提升也最終促進了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意圖。
參考文獻
[1]高瑩.計劃行為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對滴蟲性陰道炎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7(15):82-84.
[2]聶靜虹,金恒江.病患就醫(yī)意愿和健康意向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TPB)模型的構建[J].新聞大學,2017(5):86-94.
[3]楊屹,張莉,余登來,等.計劃行為理論在吸煙男性戒煙行為干預中的應用[J].職業(yè)與健康,2016,32(6):777-779.
[4]段文婷,江光榮.計劃行為理論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8,16(2):31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