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玲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峨山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棗莊 27731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之一,糖尿病足的發(fā)病原因在于患者周圍神經(jīng)或血管病變,出現(xiàn)了下肢或者足部的感染,形成了潰瘍。同樣糖尿病足也是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臨床上加強對糖尿病足的預防和護理是尤為重要的研究課題,為了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減少足部并發(fā)癥,該文回顧性分析筆者醫(yī)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資料,對糖尿病足的預防和護理方法進行探討。詳細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筆者醫(yī)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資料,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最小35歲。年齡最大78歲,平均年齡(52.6±2.3)歲。
1.2.1 糖尿病足預防措施 (1)強化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普及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對糖尿病足的了解,患者在了解糖尿病足的誘發(fā)因素后,會秉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發(fā)生概率。
(2)對血糖進行合理控制?;颊哐窃谳^高的情況下會對周圍血管和神經(jīng)帶來一定的損傷,采取藥物療法、運動療法以及飲食療法等將患者血糖維持在一定水平,可減少高血糖對神經(jīng)和血管的損傷,改善患者局部組織缺氧缺血的情況,將患者皮膚防御能力顯著增強。因此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定期服用胰島素,并定期進行足底檢查。
(3)指導患者溫水洗腳。洗腳水溫度要控制在38~40℃,避免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肥皂,可使用柔性肥皂洗腳。洗完后使用柔軟的毛巾擦干,嚴禁使用火爐或者電器暖腳,以免燙傷。囑咐患者站立時間不要太長,以免增大足部負荷,不利于足部血液循環(huán)。
(4)去除糖尿病足誘因。糖尿病足常見的誘發(fā)因素為足部病變,如足部皮膚疾病等。因此患者需要積極預防足部真菌性皮膚病,采取合適藥物治療,盡可能去除糖尿病足的誘因,降低糖尿病足的發(fā)生概率。
(5)指導患者足部運動。指導糖尿病患者要每天進行適當?shù)淖悴窟\動,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練習下蹲運動、甩腿運動或者提腳跟-腳尖運動等小腿和足部運動,確保每次運動時間不低于30 min,以上運動方式可加快患者下肢血液的循環(huán),改善患者下肢血液運行不暢的情況[1]。
(6)預防足部感染。為了防止患者足部感染,患者要穿合腳的鞋子,襪子要足夠柔軟,并且透氣性要好,及時治療甲溝炎、腳氣等足部疾病,修剪指甲不能過度,不能光腳走路,以免扎傷足部,不行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出現(xiàn)水泡?;颊咭刻鞕z查足部一次,一旦發(fā)現(xiàn)足部出現(xiàn)擦傷或者水泡要及時處理,積極預防足部感染。
(7)指導患者合理運動。合理運動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重要的影響,患者在合理運動的情況下可以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使葡萄糖高效利用,能控制體內(nèi)血糖在合理水平,此外,患者在合理運動的情況下,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環(huán),改善足部血液循環(huán)不通暢的問題,對預防糖尿病足有明顯的作用效果。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患者進行運動時要選取合適的時間,以餐后1 h為最佳,注意運動量要適當,患者可以散步或者打太極拳等,散步時間控制在30 min/次以內(nèi),以免增大足部負荷,影響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
1.2.2 糖尿病足護理措施 (1)強化患者心理護理。糖尿病為慢性疾病的一種,患者受長期疾病的折磨在心理上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針對患者年齡、文化水平等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
(2)強化患者運動護理。過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會對足部帶來較大的負荷,因此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合理運動減輕自身重量,來減少對足部帶來的壓力,加快傷口愈合速度。糖尿病足患者需要縮短行走的時間,每次行走時間盡量控制在30 min之內(nèi),以免加大足部的負荷。
(3)強化患者飲食護理。強化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可以將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將飲食護理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提高患者自控能力。并結(jié)合患者自身飲食習慣,幫助患者制訂健康的飲食計劃,在保證每天食物總熱量的情況下,細化三餐的營養(yǎng)搭配。鼓勵患者采取糖尿病飲食,進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并注意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秉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禁煙酒,以免吸煙為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條件。
(4)加強對患者糖尿病足的護理:①水泡護理:造成糖尿病壞疽的因素中最為常見的為水泡,糖尿病足患者水泡經(jīng)常發(fā)生在血液循環(huán)不通暢的部位或者是四肢的末端。足部水泡的形狀通常為橢圓形或者圓形,水泡大小不一樣。一旦患者發(fā)生水泡在處理不當?shù)那闆r下,容易引起壞疽。因此存在水泡的患者可以使用錳酸鉀液1∶5 000泡腳,3次/d,使用時間不能超過一周。對于緊張性水泡要在無菌情況下抽取滲液,避免感染。小水泡可使用無菌紗布包扎自行吸收不做處理。對于水泡感染化膿者需要全身抗感染治療,定時更換輔料,使傷口處于干燥環(huán)境下。注意抗生素的使用要依據(jù)藥敏實驗的結(jié)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颊呔植總诳梢孕幸葝u素、抗生素以及654-2噴灑,目的是促進傷口局部糖代謝恢復正常,破壞細菌生長環(huán)境,加快傷口愈合[2-3]。
②局部紅腫護理:患者下肢出現(xiàn)紅腫時要將其抬起,保持45°,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避免紅腫的下肢受壓。護理人員可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如將活血化瘀的藥物制成洗液,清洗患者足部,可避免患者下肢出現(xiàn)潰瘍。注意患者的床單、衣物等的清潔柔軟,保持室內(nèi)干凈衛(wèi)生。此外護理人員可適當對患者的紅腫患肢進行環(huán)形按摩,動作輕柔促進患肢血液循環(huán)[4]。
③足部潰瘍護理:針對足部出現(xiàn)潰瘍的患者,要對患者傷口情況進行密切觀察,看起是否出血、分泌物是否異常、是否存在異味等。定時更換被滲透的輔料,保證傷口處于干燥的環(huán)境中。注意輔料包扎松緊度也適當,不能過緊以免血液循環(huán)受阻,造成局部組織壞死。留取患者傷口分泌物制成標本,進行藥敏實驗,選擇合適抗生素。
④壞疽護理:濕性壞疽患者要持續(xù)性足部引流,保持引流管通暢,沖洗適當,以免病菌蔓延開來。注意沖洗時避免使用刺激性焦強國的消毒藥水。干性壞疽患者要在消毒后將壞疽組織切除,并使用濟安舒能醫(yī)用傷口護理膜保護局部傷口,以便傷口可以盡快愈合[5-6]。局部氣性壞疽患者可行高壓氧治療,此種治療方式可改善患者組織缺氧的程度,加快局部氧代謝,便于患者血液循環(huán)的重構(gòu),血液循環(huán)在重構(gòu)的基礎(chǔ)下,可為組織帶來營養(yǎng)物質(zhì),并將代謝毒物運走,能促進病變組織盡快修復。注意患者高壓氧治療時,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做好捏鼻鼓氣吞咽動作,目的是避免中耳氣壓傷。治療中隨時詢問患者情況,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⑤足部截肢術(shù)護理:糖尿病足患者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患者不能愈合的潰爛傷口會危及生命,此時需要行截肢手術(shù)治療。截肢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傷口情況,觀察傷口是否出現(xiàn)異常,輔料包扎松緊得當,以免在過緊的情況下,影響患者下肢正常血液循環(huán),造成組織壞死。再者加強對截肢術(shù)后患者的心理護理,強化患者后續(xù)治療信心[7-8]。
統(tǒng)計計算患者實施糖尿病足預防和護理措施后治療總有效率。
數(shù)據(jù)資料分析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用(±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0例糖尿病足患者預防和護理措施實施后,45例治愈、2例顯效、2例好轉(zhuǎn)、1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8.0%。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實施預防和護理措施可明顯提升患者治療有效性,能減少糖尿病足的發(fā)病,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加強糖尿病足的預防可明顯降低該疾病的發(fā)生概率,可見預防和護理均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