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思遠 戴端
摘要:以傳承高速列車設計美學,建立較高美學識別的高速列車外型為目的。從器物、行為、觀念等審美互動的三個層次出發(fā),用系統(tǒng)性的研究方法分析高速列車美學基因的組成因子與作用特點。著重強調了組成美學基因的造型因子、功能因子與品牌因子在高速列車外形設計中的具體內容。在此基礎上,討論了美學基因與意象美、技術美和形式美的對應關系,分析了美學基因組成因子在不同層級審美互動中的作用特點,以期為中國高速列車外形設計的美學研究提供一種系統(tǒng)性的方法參考。
關鍵詞:高速列車 美學基因 造型因子 功能因子 品牌因子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1-0122-02
Abstract: For the purpose of inheriting the design aesthetics of high-speed trains and establishing the shape of high-speed trains with high aesthetic recognition.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aesthetic interactions such as objects, behaviors and concepts, using systematic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 factors and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genes of high-speed train, emphatically stressed the concrete contents of the modeling factors, functional factors and brand factors which constitute aesthetic genes in the design of high-speed train. On this ba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genes and symbolic beauty, technology aesthetics, and form beaut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role of the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levels of aesthetic interaction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method reference for the aesthetic research on the shape design of high-speed train in China.
Keywords: High-speed train Aesthetic genes Modeling factor Functional factor Brand factor
引言
在我國,高速列車具有很高的研究意義與價值,不僅在于它曲折動人的發(fā)展過程,更因為它可以成為傳達現(xiàn)代設計美學的重要載體。在生物界,基因控制著性狀的美,而人為事物的美同樣可以認為受某種“基因”控制,并且體現(xiàn)了對人文社會的“適應”[1],這種“適應”存在于人與物的審美互動中。從基因的視角切入,研究高速列車美學基因的組成因子與作用層級,對理解高速列車外形設計的美學傳承有著較為積極的意義。
設計美學研究的著眼點在于促進人與物的良性審美互動,激發(fā)審美經(jīng)驗的共鳴。這種互動可以在器物、行為、觀念三個層級中展開,對應審美經(jīng)驗的形式感受、意義體驗和價值認同[2]。從基因的視角分析審美互動,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具有遺傳性、變異性的信息因子促成了審美共鳴的發(fā)生。這些美學基因由造型因子、功能因子、品牌因子等組成,分別作用于審美互動的器物層、行為層和觀念層。
一、器物層級中的造型因子
(一)造型因子的作用層級
人對世界的認識從感受物質開始,如果把乘坐高速列車看作是一個人與物進行審美互動和共鳴的過程,那么這個過程的第一個階段發(fā)生在器物層。在這個層級中,美學基因的造型因子起著連接審美主體與客體的紐帶作用。當乘客走進站臺,列車的形態(tài)、比例、顏色等造型信息首先映入眼簾,這些物質化的信息給了人們美感上的第一印象,當這種印象與乘客自身的某種生活經(jīng)驗發(fā)生契合時,美感的共鳴便產(chǎn)生了,這便是形式感受的過程。
(二)造型因子的內容
美學基因的造型因子在高速列車外形設計中都有哪些具體內容呢?由于高速列車研究的核心是車輛動力學[3],因此車身形狀是最重要的造型因子,(如圖1)所示,流線型頭部長度與頭部縱向剖面形狀的聯(lián)系比較密切,前者是后者形態(tài)生成的重要尺度因素;車頭鼻形部位長度與車身斷面形狀等效之比稱為長細比[4],是影響列車氣動性能的重要參數(shù);頭部俯視形狀與車體底部外形在氣動阻力和升力方面也有較大的影響。除此以外,高速列車的造型因子還包括列車整流罩、車窗、車燈、涂裝等功能要素的形狀分割、比例大小和位置關系,(如圖2)所示。
(三)器物層的互動規(guī)律
雖然通過器物層的審美互動可以使乘客獲得一定的形式美感受,但也應該注意到,單純感官上的美學感受是不長久的,來的時候轟轟烈烈,去的時候不聲不響,基于這一特點,審美互動若僅停留在器物層,則產(chǎn)生的共鳴難以長久,對提高乘客審美水平所起的作用是不夠深刻的。
二、行為層級中的功能因子
(一)功能因子的作用層級
功能因子是美學基因的重要內涵。在器物層的審美互動之后,乘客與高速列車的交流開始進入行為層,乘客進入車廂,開始體驗高速列車提供的速度、照度、舒適度,這是對感性審美體驗反復加深的過程,體現(xiàn)為人對器物的使用行為。功能是技術的外化,在這個過程中,乘客反復體驗列車的功能服務,感受美與不美,當感受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便從中體驗出意義,這便是審美經(jīng)驗的第二層——意義體驗?!┰诠δ荏w驗上觸發(fā)審美共鳴,人接受器物的速度會更快,程度會更深,受美的影響也更持久。然而,技術本身對普通人并沒有直接意義,它需要通過實現(xiàn)功能使人感知美。在高速列車的眾多功能因子中,與外形設計關系較為緊密的主要有速度、穩(wěn)定和降噪等。
(二)功能因子的內容
速度是高速列車最基本的功能因子之一,除動力系統(tǒng)因素與鐵路系統(tǒng)因素外,列車速度還受空氣阻力影響,當列車以250km/h的速度穩(wěn)定運行時,列車阻力總和的80%-90%是空氣阻力[5]。此外,交會壓力波對列車行車穩(wěn)定的影響也較大,空氣動力學[6]的研究表明:適當增加列車流線型頭部長度和改變頭部縱向剖面形狀,在減少空氣阻力和升力的同時,也可以減少列車交會壓力波,對列車運行的穩(wěn)定性有較大的作用。第三,列車提供安靜舒適的乘車體驗還必須注意降低噪聲,其中與外形設計關系密切的噪聲來源是氣動矂聲,相關研究[3]表明:列車門窗與車身通過平滑的過渡,減少車身設備上的凸出物,側面增加裙板等方式可以減少車外氣動矂聲。
(三)行為層的互動規(guī)律
這些功能因子充分體現(xiàn)了高速列車蘊含的科學技術因素,通過高速、平穩(wěn)、安靜的乘車體驗使乘客感受到高速列車的技術美。同時也必須看到,由于行為層級的審美互動是以接觸、使用為前提的,所以其影響程度比單純依靠感官的器物層互動更深刻。但這個層面的互動依然以感性體驗為主,只是開始邁向理性,是審美互動由感性邁向理性的過渡階段。
三、觀念層級中的品牌因子
(一)品牌因子的作用層級
當進行過器物層的感官感受與行為層的功能體驗后,乘客與列車的審美互動開始跨入觀念層。乘客對高速列車美的認識已經(jīng)具備了由感性向理性跨越的條件,開始從感受與體驗中生出美的概念,并認同高速列車的美所帶來的價值。這種價值的認同往往需要品牌的凝聚,使得品牌因子成為美學基因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美學基因研究的落腳點。
(二)品牌因子的內容
品牌因子給高速列車的外形設計提供了一種形象化的指引,主要表現(xiàn)為列車造型的意象之美。廣義上的形象指的是人或事物外在表現(xiàn)、內在意義和價值觀等綜合表征,而狹義上的形象指可以引起人思想與情感活動的具體的外在表征[7],意象美之形象指狹義的形象。
(如圖3)所示的是我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的兩款車型,都具有很高程度的意象美,CR400af前沖的線型猶如騰空的巨龍,一往無前;CR400bf纖細的車燈宛若鳳凰迷離的眸子,犀利而靈動,體現(xiàn)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的形象之美、意象之美。此外,在指引列車意象美的同時,品牌因子還可以加強乘客對高速列車外形設計形象美感的記憶。(如圖4),通過對高速列車的外形進行品牌形象的設計,加入一些具有較高識別性的形態(tài)、比例、色彩,使得ICE系列列車具有較為統(tǒng)一的白色車身、紅色色帶,在形象美感上給乘客留下深刻的記憶,擁有了較高的識別性。
(三)觀念層的互動規(guī)律
根據(jù)之前行為層審美互動規(guī)律的論述來看,乘客乘車過程中的一切體驗都是對感性體驗進行反復、加深的過程,是量的堆積。在到達行為層互動末端,即將進入觀念層互動的時候,需要一個啟動子觸發(fā)質變,使乘客完成從感官感受、意義體驗到價值認同的飛躍,車輛外形便是很好的啟動子,成為價值的直接物質載體。對乘客而言,在器物層和觀念層的互動中,高速列車的存在樣式是不一樣的,在器物層互動中,列車對于乘客只是一種物質化的存在,人從這種物質化的存在中獲得的是感受;在觀念層互動中,列車對乘客已經(jīng)不單單是物質化的存在,還是一種形象化的存在,人在這種形象化的存在中認同的是價值。
四、高速列車美學基因的作用特點
軌道交通車輛造型的美學特征主要有意象美、技術美和形式美[8],通過對高速列車美學基因組成因子與作用特點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品牌因子對產(chǎn)品意象美有較高的指引作用;技術美需要通過功能體驗才能使乘客有所感知;由于氣動性能對高速列車外形的影響比較大,使得高速列車美學基因的造型因子與功能因子聯(lián)系較為緊密,功能因子往往決定了造型因子各部分內容的基本形態(tài)與框架,而決定造型因子最終形態(tài)的,除了形式美法則外,還有品牌因子所帶來的形象化要求。
基因是具有遺傳物質的DNA片段[9],DNA通過不同的排列與組合構成了基因的多樣性。同理,美學基因是一些信息片段,其組成因子本身不決定美感,關鍵是在審美互動各層次的互動中,系統(tǒng)性地整合美學基因的各組成因子,進而觸發(fā)人的審美共鳴,最終生發(fā)人的美學感受。換言之,美學基因的各組成因子與作用層級之間不是隔離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審美互動的系統(tǒng),這決定了研究時應該用系統(tǒng)論的研究方法代替還原論的研究方法。
觀念層的審美互動是理性的,產(chǎn)生的共鳴也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對人的影響也是最大的。美學基因的研究在探討美學傳承的過程中,也關注如何提高人對器物的審美品味,而只有當人與物在觀念層發(fā)生審美互動的時候,這種品味才會得到真正的提高。
結語
從美學角度看,推動設計變與不變的原因可以認為是人審美經(jīng)驗的變與不變。當審美經(jīng)驗一以貫之的時候,設計所表現(xiàn)出的是傳承,當審美經(jīng)驗產(chǎn)生根本性變化的時候,設計所表現(xiàn)出的是顛覆與革命。美學基因的研究是橫向的、系統(tǒng)性的研究,旨在探索乘客與高速列車進行審美互動時的規(guī)律,以期為我國高速列車設計美學研究提供一種系統(tǒng)性的方法參考。
參考文獻
[1]柳冠中著.事理學論綱[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22.
[2]徐恒醇.現(xiàn)代產(chǎn)品設計的美學視野——從機器美學到技術美學和設計美學[J].裝飾,2010,(04):21-25.
[3]張曙光編著.高速列車設計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4]Lee.IS,Kim7H.Approximate optimization of high-speed train nose shape for reducing niicropressure wave[J].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2008,35(1):79-87.
[5]徐伯初,李洋著.軌道交通車輛造型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6]田紅旗著.列車空氣動力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7]張凌浩,劉鋼著.產(chǎn)品形象的視覺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8]徐伯初,李洋,管聰穎.高速列車造型的美學特征分析[J].包裝工程,2012,33(02):23-26.
[9]趙壽元,喬守怡編.現(xiàn)代遺傳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李宜信,戴端.國際化語境下的中國高速列車造型設計研究[J].設計,2016,29(19):118-119.
[11]曾穎,戴端.高速列車外觀設計視角下的品牌文化對比研究[J].設計,2017,30(2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