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財經(jīng)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根據(jù)UCP600的第二條定義可知,保兌行是指一家銀行在開證行的授權或要求下對該信用證加具保兌(Confirming bank means the bank that add its informations to a credit upon the issuing bank’s authorization or request )。而保兌行為的含義是指保兌行獨立于開證行做出的對相符交單承付或議付的確定性承諾。在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保兌業(yè)務中,保兌行具有獨立性,它與開證行的交單付款行為并非有一致態(tài)度,在現(xiàn)實情況中可能會出現(xiàn)保兌行審單合格而開證行拒付的情形,這就要求保兌行在決定施予保兌行為及審單時高度謹慎,仔細考察,保護銀行的利益。針對保兌行在信用證業(yè)務中承擔的責任,本文主要作如下幾點介紹:
(一) UCP600中的保兌行責任。根據(jù)UCP600的第二條可知相符交單的含義是與信用證條款、本慣例的相關適用條款以及國際標準銀行實務一致的交單(Complying presentation means a presentation tha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dit,that applicable provisions of these rules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anking practice)。銀行審單要保證單證相符,單單一致,脫離了這一依據(jù)就無法滿足銀行的審單要求,也會對單證作出修改、退回等必要處理。對于保兌行而言,仔細審單,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是避免后發(fā)風險的必經(jīng)之路,如果存在審單失誤,那么當單據(jù)交送開證行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不符點而被拒付,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現(xiàn)實實踐中保兌行審單相當嚴格的原因?;阢y行的利得,這是風險防控的基點,而對于出口商而言,如果在交易中開立的是保兌信用證,出口商作為受益人,想要順利地實現(xiàn)收匯,也必須關注單據(jù)制作的細節(jié)問題,一定要做到單證相符,單單一致,才能在交易時面對保兌行的苛刻審單做到維護自身利益有理有據(jù),據(jù)理力爭。
1.保兌行承付責任案例分析
2012年4月,中國的一家進出口公司X與美國的一家進口商達成了一筆價值五萬美元的服裝交易。并且簽訂了相關的貿(mào)易合同,依據(jù)合同規(guī)定開立一份不可撤銷信用證。開證行為美國的A銀行。與此同時,規(guī)定了A銀行在中國的分支銀行B作為此信用證的通知行兼保兌行。B分行在不可撤銷信用證上添加了如下的保兌條款“茲對此證加以保兌”。(We hereby added our confirmation to this credit.)在2012年6月3日,進出口公司X決定將此批服裝裝船以便趕上次日的船期。裝船之后出口公司A也順利拿到了由當?shù)卮竞灠l(fā)的海運提單。6月6日,進出口公司X將全套單據(jù)交于分支銀行B進行議付。6月11日,由于還未收到匯款,X公司便前去B分行詢問一下付款的情況。B分行承諾會向X公司付款。但是之后款項卻一致未入賬。6月23日,B分行告知進出口公司X其單據(jù)在交由開證行后遭到美國開證行A的拒付,原因在于單據(jù)存在幾處不符點,所以B分行也無法向進出口公司X支付款項。只告知其聯(lián)系開證行退單。進出口公司X認為B分行的理由不妥,要求其按照約定盡快履行付款責任。
此案中,我們探討分行B的職責,它的行為是否合理?是否應當向進出口公司X支付款項?開證行和保兌行的責任劃分又在哪里?
此案實質上是研究保兌行與開證行的責任劃分問題,根據(jù)UCP600的說明,保兌行在相符交單的前提下作出承付,其承付責任是獨立于開證行的。保兌行和開證行一樣要承擔著第一付款人的責任。這里需要著重說明的特征是:首先,保兌和擔保有著概念上的本質區(qū)別。我們所說的擔保是指債務人尋求另一個人作為其向債權人還款的擔保人。這個擔保人在債務人于一定期限內(nèi)無力償還債款的時候便要承擔償債的連帶責任。擔保人的責任并非是獨立的。保兌行為的發(fā)生和擔保行為不同,某銀行如若對信用證進行保兌,也就表明其承諾如果受益人提交了經(jīng)審核符合相符交單的條件,保兌行會對此進行承付,無論之后開證行是否判定單證相符,單單一致,都不會影響保兌行承付的履行。所以說保兌行的責任是獨立的。其次,保兌行的責任與議付行也有區(qū)別。議付行在審單的過程中也要秉持著認真謹慎的審單態(tài)度,確認相符交單后才可以付款給受益人,但當面臨單據(jù)后期提交給開證行卻因不符點被拒付時,相較于保兌行而言,議付行依然保有對受益人的追索權。所以其實相比于議付行,保兌行的承付行為具有不可撤銷性,是無追索權的議付。
本案中,進出口公司X在向分行B交單議付時,分行B在6月11日作出了承諾付款,分行B在進出口公司X向其交單翌日五日內(nèi)并未提出不符點,而是認定了相符交單,承諾支付款項。所以在本案中,分行B作為保兌行理應向受益人付款。推脫開證行拒付所以自己不能付款只是一個逃避責任的借口,本案的最終結果判定為分行B將款項付予進出口公司X,并且支付期間利息。本案例主要用于說明保兌行具有第一付款人的性質,對于出口商而言,認清保兌行的責任有利于在對外貿(mào)易中維護自己作為受益人的權益,應當在與銀行及進口商的交涉中引起重視。
(二)保兌行其他情況責任分析。上述討論的是保兌行的一些基本責任,在實際處理過程中,由于每個銀行的審單標準不一,審單經(jīng)驗不同以及對銀行利益風險的考慮,銀行的審單流程和結果多多少少會有所差別。所以當理論運用于實踐時還需要一定的靈活運用,在保障基本責任的承擔的同時也會面臨UCP600所沒有涉及的一些情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交單人將單據(jù)交于保兌行。這種情況下,交單人在信用證有效期內(nèi)將單據(jù)直接交給了保兌行,越過了通知行,如果此時保兌行就是信用證的指定銀行,那么只要交單人將單據(jù)交于保兌行,經(jīng)審單后達到相符交單的要求,保兌行就應該對受益人承付。而如果保兌行和指定銀行并不是同一家銀行時,交單人將單據(jù)交給保兌行能否得到保兌行的承付,就需要再作分析。在UCP600中并未提及其為信用證的當然兌用行,如果保兌行不是指定銀行,那么它的承付風險就大大提高,在沒有規(guī)定的情形下,我們無法把此交單行為看成完整交單,除非將此信用證轉交給開證行或指定行,并且滿足相符交單,此時受益人才有資格要求保兌行對信用證履行保兌責任。對于保兌行來說,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降低銀行的風險。2.交單人將單據(jù)交于指定行。根據(jù)UCP600第八條規(guī)定,如果交單人將單據(jù)交于指定行,而后指定行將單據(jù)轉遞給保兌行,且實現(xiàn)相符交單,那么保兌行有責任對此信用證承付。還有一種可能是指定行并未交單給保兌行,而是直接將合格的單據(jù)交給開證行,那么很顯然對于開證行來說,它有必然的承付責任??紤]到另一種情況,如果此時指定行去要求保兌行承付,那么保兌行是否應該承付。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如果單據(jù)交由開證行審單,開證行審單合格之后,那么順理成章地應該由開證行進行承付,對于保兌行而言,它并沒有經(jīng)手這份單據(jù),也沒有作出相符交單的判斷,沒有實現(xiàn)獨立審單,對于保兌行和開證行的關系而言,在這種情況下不存在讓保兌行承付的依據(jù)。二是如若開證行將此單據(jù)轉交給了保兌行,而保兌行也按流程審單合格,那么保兌行是應該承付的。其實最終付款的依據(jù)還是要看是否符合UCP600的相關慣例原則。3.交單人將單據(jù)交于開證行?,F(xiàn)實操作中如果遇到交單人將單據(jù)交于開證行后又要求保兌行對其承付的情況,保兌行是否應該承付呢?根據(jù)UCP600對保兌行承付責任的規(guī)定,如果單據(jù)根本沒有交于保兌行,其實也就不會有審單并且實現(xiàn)相符交單的可能了。保兌行的獨立審單功能在此已經(jīng)無法實施,那么保兌行的承付責任也就理所當然不用再去承擔,這樣的情況其實可以看作是交單人自行放棄了保兌需求,保兌行是可以拒絕履行付款的。
(一)因開證行造成的風險。對于受益人而言,在復雜的對外貿(mào)易中,一般是基于對開證行規(guī)模較小,付款能力不強,開證行所在地的金融安全問題有待提高等問題的擔憂,想通過保兌保證資金安全。開證行的低抗風險能力使得其有破產(chǎn)的可能,那么保兌行就有必須承付而造成自身損失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保兌行提交單據(jù)審單符合要求,但卻延遲償付,也是對保兌行的資金進行限制。如果遇到惡意拒付的進口商,開證行也可能為了保全自己而拖延償付甚至是嚴格審單通知不符點拒付。
(二)審單風險。審單是保兌行踐行保兌責任的重要過程,對保兌行而言,審單的地位舉足輕重,稍有失誤就會給銀行帶來巨大的損失。在審核單據(jù)與信用證相關內(nèi)容的一致性時,對于條款眾多的單證信息,審單審證必須高度警惕,既要有一絲不茍、嚴謹?shù)膽B(tài)度,也需要扎實的實務能力。如果保兌行審單合格而開證行卻發(fā)現(xiàn)不符點,那么開證行就會拒付,這自然會給保兌行帶來損失。每筆交易的差異性造成每個信用證、每套單據(jù)的不同給審單人員帶來非常大的工作量,各個國家地區(qū)的交易習慣、認識、制度的不同也為保兌行的實際操作帶來阻礙和風險。
(三)保兌額度風險。保兌行的保兌是有額度的,這個額度取決于保兌行對開證行的綜合評價考察。保兌行會依據(jù)相應指標考量開證行的資信、實力等,結合自身抗風險能力,給出一個測評后的保兌額度。由于這個測評指標的科學性還存在爭議,不可能保證每次評估都是實際情況,另外額度的占用和釋放也是保兌行防范風險要考慮的問題。只有當保兌責任徹底解除時才可以釋放額度,如若保兌責任分批解除,保兌額度也可分批釋放,否則多余的保兌只會增加保兌行的壓力,帶來潛在的風險。
保兌行是信用證業(yè)務流程中的一環(huán),明晰保兌行的責任對進出口商以及保兌行都有益處。只有掌握規(guī)則、按要求行事才可讓交易順利進行。雖然現(xiàn)實操作中保兌行的承付率不高,但正是風險的存在才導致現(xiàn)狀的發(fā)生,所以對保兌行責任風險的研究仍有很大意義。本文通過案例分析了解現(xiàn)實中保兌行在業(yè)務中扮演的角色,主要從保兌行和受益人的角度對保兌業(yè)務進行了介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兌行是受益人保障收匯安全的依靠,但事實上也存在延遲收匯的風險,而對于保兌行而言,如何有效規(guī)避風險也是在信用證業(yè)務中該重視的問題??陀^認識保兌行責任,合理運用國際貿(mào)易慣例與規(guī)則,在對外貿(mào)易中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