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宏,夏金蘭,胡小武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yī)院 (江西新余 338000)
β受體阻滯劑是目前臨床治療心力衰竭患者的標準藥物[1],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過度激活的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緩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癥狀,從而減少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改善預后和轉(zhuǎn)歸。本研究探討β受體阻滯劑在高齡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齡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20例。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73~91歲,平均(80.4±5.7)歲;心力衰竭病史1~19個月,平均(4.1±0.6)個月;本次發(fā)病時間1~13 h,平均(3.7±0.5)h;心功能Ⅲ級14例,Ⅳ級6例。試驗組男13例,女7例;年齡71~94歲,平均(80.7±5.8)歲;心力衰竭病史1~22個月,平均(4.4±0.8)個月;本次發(fā)病時間1~15 h,平均(3.5±0.6)h;心功能Ⅲ級12例,Ⅳ級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戒煙酒、糾正電解質(zhì)和酸堿紊亂、低脂飲食、限制鈉鹽及水分的攝入量,并適當進行運動。
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靜脈滴注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福建金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059,2 mL:80 mg),每次320 mg,稀釋于0.9% 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滴速為100 ml/h,1次/d,連續(xù)治療2周。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口服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44,47.5 mg×7片),95 mg/次,1次/d,連續(xù)治療2周。
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用藥前后炎癥介質(zhì)水平、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療效判定:用藥后心功能能夠保持穩(wěn)定,血漿B型鈉尿肽氨基末端前體(NT-proBNP)明顯下降或完全恢復正常,心電圖恢復正常為顯效;用藥后心功能有所改善,血漿NT-proBNP有所下降,心電圖基本恢復正常為有效;用藥后心功能無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為無效[2]。
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炎癥介質(zhì)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兩組炎癥介質(zhì)水平均優(yōu)于同組治療前,且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1/20),低于對照組的25.0%(5/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1,P<0.05)。
表2 兩組炎癥介質(zhì)水平比較(pg/mL,±s)
表2 兩組炎癥介質(zhì)水平比較(pg/mL,±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IL-1β IL-6對照組 40治療前 90.38±5.46 123.70±10.75治療后 74.10±4.65a 86.24±6.79a試驗組 40治療前 91.67±5.36 120.73±12.28治療后 53.28±5.30ab 44.39±7.84ab
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9.73±2.18)d和(12.53±2.14)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3205,P<0.05)。
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疾病,是各種心臟病患者病情發(fā)展的一個嚴重階段。其發(fā)病率會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目前,臨床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方針已經(jīng)從“強心、利尿、擴血管”等短期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控制和改善,逐步轉(zhuǎn)變?yōu)橐宰钄嗌窠?jīng)內(nèi)分泌過度激活和心肌重構(gòu)狀態(tài)為主的長期的、修復性的治療策略[3]。
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β受體阻滯劑對高齡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雖然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在國外指南中并未被推薦,但是該藥物與中國的國情相符,目前仍在臨床上廣泛使用。除此之外,其他的國內(nèi)指南推薦的β受體阻滯劑,都能夠在國外的指南中找到。而比索洛爾屬于目前臨床上應用廣泛的一種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但無論哪一種β受體阻滯劑,對心功能的改善效果基本相同,不會有明顯的差異。在使用率方面,不同醫(yī)師、不同地域、不同經(jīng)濟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4]。
β受體阻滯劑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主要機制包括:(1)減慢心率,使心室舒張期充盈時間和冠脈舒張期灌注時間明顯延長;(2)減少心肌對氧的實際需求量;(3)抑制交感神經(jīng)的過度興奮狀態(tài),從而上調(diào)β受體水平;(4)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5)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5]。與臨床以往應用的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相比,β受體阻滯劑能改善心臟重構(gòu),從而減少患者猝死率;另外還可控制慢性腎上腺素能系統(tǒng)激活所介導的心肌重塑,改善患者的左室結(jié)構(gòu)和功能,縮小心臟體積,增加射血分數(shù)[6]。
綜上所述,高齡心力衰竭患者采用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可有效縮短治療時間,改善炎癥介質(zhì)水平,且治療總有效率高,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