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燕
內容摘要:本文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究人口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首先將人口結構變動分為人口年齡結構變動、人口性別結構變動以及城鄉(xiāng)人口結構變動,并分別闡述了它們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機制,隨后通過實證分析證實:人口性別結構與居民消費行為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而且女性人口比重的提升對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我國勞動人口比例的上升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推動作用,而老年撫養(yǎng)比和少兒撫養(yǎng)比的提升會對居民消費水平提升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城鎮(zhèn)人口比重的擴大對居民消費行為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最后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口結構變動? ?居民消費? ?實證分析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年均增長率超過10%,但是與經濟高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居民消費率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下降,內需不足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xù)增長的重要因素。學者針對我國居民消費率下降進行了深入研究,劉國建等(2013)認為我國居民消費水平較低的原因在于收入水平低而且收入不穩(wěn)定,此外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消費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因素也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與劉國建等人的研究相類似,王宏偉(2013)認為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增長速度低于經濟增長速度是制約我國居民消費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當然還有很多學者論證了收入水平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但是除了收入水平外,也有很多學者從人口結構的角度探究了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動。鄭長德(2012)基于我國居民儲蓄率與少兒撫養(yǎng)比等相關數(shù)據(jù)定量分析了人口年齡結構與消費水平的關系,他認為少兒撫養(yǎng)比的提升會導致居民因負擔的加重而擴大儲蓄,導致其消費水平的下降。同樣,李文星(2015)通過老年撫養(yǎng)比和少兒撫養(yǎng)比與居民消費的實證分析驗證了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對居民消費水平具有顯著的影響,少兒撫養(yǎng)比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為負相關關系,老年撫養(yǎng)比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為負相關關系,但相關關系較弱。莫迪利安尼(2014)探究了我國人口性別結構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他認為我國女性消費者群體數(shù)量的擴大有利于我國整體消費水平的提升。
學者們雖然注意到了人口結構變動會對居民消費水平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他們的研究并不全面,他們只關注了人口年齡結構和人口性別結構的變動,忽略了人口城鄉(xiāng)結構的變動,而且他們僅針對單一的人口結構變動進行研究,缺乏深度。本文將我國人口結構變動分為人口年齡結構變動、人口性別結構變動以及城鄉(xiāng)人口結構變動進行綜合分析,以期能夠準確的探究人口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為提升我國居民消費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人口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
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人口年齡與其消費行為密切相關,該理論通過消費者一生的時間發(fā)展順序考察年齡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系。它認為消費者在青少年時期收入水平較少,但此階段消費欲望較為強烈,因此其消費水平會超出其收入水平。但是進入中年以后,隨著職業(yè)地位的提升,工作經驗的增長,消費者收入水平會逐漸提升,會逐漸還清青年時的債務,儲蓄水平也會逐漸上升。當消費者進入老年時,消費水平進一步下降,依靠其退休工資和青壯年時期的儲蓄,其收入水平會遠高于消費水平。將此理論推廣到國家(地區(qū))人口年齡結構中可知,國家(地區(qū))少兒撫養(yǎng)比和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的提升會導致居民消費水平降低,而勞動人口比重的上升會促進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
(二)人口性別結構與居民消費
波德里亞在《消費社會》將消費分為男性范例和女性范例,他認為男性消費注重對品質的要求,女性消費注重對數(shù)量的要求,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觀念導致二者消費行為的巨大差異。我國的情況與此類似,女性消費者占據(jù)我國消費市場的主體地位。有學者認為這主要由于多地區(qū)女性占據(jù)家庭財產的支配地位。2016年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60%的女性消費者每月會花掉自己70%以上的收入,而男性消費者每月消費額僅占收入的40%左右。將此理論推廣到國家(地區(qū))的人口性別結構中,可以認為女性消費者比重的提升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
(三)城鄉(xiāng)人口結構與居民消費
城鄉(xiāng)人口結構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城鎮(zhèn)居民收入水平遠高于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差異帶來了消費水平的差異。2016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616.2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363.41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3078.90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0129.78元。此外,由于消費品市場多集中于城鎮(zhèn),對城鎮(zhèn)居民形成了一定的外部性,也促進了城鎮(zhèn)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所以本文認為在國家(地區(qū))人口結構中,城鎮(zhèn)居民比重的上升能夠促進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
人口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變量設置與數(shù)據(jù)來源
上文理論分析可知,人口結構的變動主要分為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和人口性別結構的變動。由于我國城鄉(xiāng)二元化發(fā)展的特殊情況,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動還可以分為城鄉(xiāng)人口結構的變動。所以本文將我國人口結構變動大致分為三類,其一是人口性別結構變動,分別使用男性人口比例(BL)以及女性人口比例(GL)表示;其二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分別使用老年撫養(yǎng)比(LL)、少年撫養(yǎng)比(SL)以及勞動人口比重(QL)表示,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為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年度總人口比重,少年撫養(yǎng)比是0-14歲少兒人數(shù)與總人數(shù)的比重,勞動人口比重為14-60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其三是城鄉(xiāng)人口結構變動,分別使用城鎮(zhèn)人口比重(CC)表示以及農村人口比重(NC)表示。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人口性別結構的變動以及城鄉(xiāng)人口結構的變動均為解釋變量,居民消費水平(JL)為被解釋變量。本文選取了我國1990-2017年相關數(shù)據(jù)定量分析我國人口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