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男 閆絢絢 張曉玲 孟凡放
摘 要:賴特作為20世紀杰出的建筑大師,有著獨特的有機建筑理論。他認為建筑是自然生長的建筑,屬于自然的。中國的傳統(tǒng)院落集中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本文從賴特有機建筑思想內容入手,探討賴特有機建筑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的關系,以期對當代相關設計以啟示,從根本上建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關系。
關鍵詞:有機建筑理論;傳統(tǒng)院落;自然觀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2-0140-02
近現(xiàn)代國內外建筑家常常引用于老子的一段話“埏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作為建筑這一詞匯的空間起源。建筑作為一個人為的在自然中的再造空間,并坐落于自然之中,為人所用,其與自然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使人、自然和諧統(tǒng)一。賴特是20世紀杰出的建筑師,在其長達70余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他的設計作品高達800多件,建成近437處,不少作品都被視為建筑佳作中的經典。然而,他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建筑與自然的融合。他的建筑與大自然為伍,他把生活中體驗的自然,從對自然和人們需求的感知出發(fā),賦予建筑驚人的生命力,使空間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關注當?shù)匚幕那楦行枨螅剿鞑牧系馁|地、紋理、顏色、光澤等本質特征,用合適的結構表達與建筑環(huán)境相應的和諧統(tǒng)一。他的建筑設計始終朝著“有機建筑”的核心思想而努力。
中國傳統(tǒng)院落,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居形式,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中國傳統(tǒng)民居的主流。院落的價值不僅在反映其自身的實用功能上,同時體現(xiàn)在院落與自然更好的融合及體現(xiàn)的古代“天人合一”精神。
賴特所表達的“與自然相和諧”的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院落反映的自然觀不謀而合,給當代建筑設計以啟示,是未來建筑的發(fā)展趨勢。
1 賴特有機建筑思想內容
弗蘭克·賴特出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小時候玩的“弗勞貝爾”(Froebel)積木玩具,讓他對建筑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賴特的建筑風格進行了啟蒙教育。賴特曾在書中《我的自傳》中,回憶了自己在叔叔的農場里工作時度過的那些日子,那些日子對他以后的建筑風格產生了很深刻的影響,在那里他充分與大自然接觸,激發(fā)并且培養(yǎng)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那種以農業(yè)為主的社會生活方式深深的吸引了他,并且希望能夠一直保持這種生活方式,這對他的有機建筑理論思想的產生打下了基礎[1]。在以后工作的日子里,他的思想受到了建筑學家沙利文的影響,沙利文早期提出了“有機建筑”的概念,主張建筑的整體與局部、形式與功能的有機結合,這些思想對于還是年輕學徒的賴特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賴特的經歷使他深深感知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使他更加追求建筑能夠和大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2]。
賴特的有機建筑理論更多的是對人、建筑、自然如何自然和諧的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思想,是一種靈活的建筑理念。賴特曾描述過“有機建筑”,用鋼筋混凝土仿照植物的結構來進行建筑設計,結構的中間是樹干,扎根地下,每層樓就像是從樹干中長出來似的,陽光透過天窗,營造出自然明亮的氣氛。
1.1 有機建筑是“自然”的建筑
賴特的有機建筑理論所推崇的就是建筑能夠將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的融合在一起。他認為建筑應該是基地環(huán)境的產物,能夠和環(huán)境相輔相成,和諧統(tǒng)一,成為環(huán)境的一部分。賴特曾表示“我們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應該反映今天這里的更為生動的人類狀況。建筑就是人類受關注之處,人本性更高的表達形式,因此,建筑基本上是人類文獻中最偉大的記錄,也是時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實的記錄?!彼哉f建筑不應該是鼓勵存在的,應當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存在,是一個可以反應時代特征的載體[3]。
作為“自然”的建筑,有機建筑有著自然的美,消除了一些多余的裝飾,保留了材料的本色。賴特十分注重天然材料的特質并且發(fā)揮他們的本色使其融入到建筑整體中,是天然與人工的巧妙結合。同時,賴特強調建筑與與環(huán)境,材料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關系,講究建筑的布局,尺度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和諧同意;講究自然材料在建筑中的充分體現(xiàn),讓建筑看上去和自然融為一體。
1.2 有機建筑是活的有生命的建筑
賴特認為建筑是有機生命的,是處在不斷的發(fā)展中的。建筑師的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應像大自然一樣去創(chuàng)造,應當考慮到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使用天然材料,兼顧人們的需求和情感。賴特認為“只有當一切都是局部對整體如同整體對局部一樣時,我們才可以說有機體是一個活的東西,這種在任何動植物中可以發(fā)現(xiàn)的關系是有機生命的根本,……我在這里提出所謂的有機建筑就是人類精神活的邊界,活的建筑,這樣的建筑當然而且必須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這種活的建筑是現(xiàn)代新的整體。”這種觀念可以使建筑師能夠擺脫形式的束縛,能夠因地制宜,將建筑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而不是刻意的形式。所以說活的建筑,能夠成為人類精神的表現(xiàn),是人類社會的真實寫照。
1.3 有機建筑是形式和功能合一的建筑
有機建筑是一種形式與功能合一的建筑,追求建筑與環(huán)境、材料的整體性,從特定的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出建筑的性格,表達人的個性,而不是做毫無特點的建筑。除了追求建筑的整體性,賴特還強調“功能與形式合一”。所以在賴特的作品中,通過幾何線條,使建筑的內部空間和材料都富有了詩意的外形。
1.4 有機建筑是整體的概念
有機建筑的根本是實現(xiàn)從內到外,整體的統(tǒng)一。在十八世紀末的美國住宅中,是沒有地域特色,沒有思想的建筑,所以賴特提出了“有機簡潔”的概念,實際是追求完美整體,即組成建筑的部分都需要專業(yè)的人士合作完成,這樣的建筑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賴特曾于1906年訪問日本,在那里,他第一次領略了東方的生活方式以及對自然的態(tài)度,日本建筑對大自然的眷戀,對大地的一往情深。日本文化更多的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在賴特有機建筑理論的探索過程中,附屬于中國文化的日本給了賴特啟迪。
2 中國傳統(tǒng)院落的自然觀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典型形式,“院落”承載著中國豐富的歷史與文化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具體體現(xiàn),從儒家的思想的社會意義分析院落空間具有序列等級關系。“北為尊,兩廂次之,倒座為賓”是一種相對較強的空間秩序布局。中國的自然觀把自然看作是人自身的一部分,將人、建筑、自然三者連接在一起的空間形式。這種自然觀,使中國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更多的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所以身處庭院時,能使人身處自然,親近自然,集中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4]。
2.1 “天人合一”的院落
中國傳統(tǒng)院落空間格局的形成離不開中國儒家、道教思想的影響,道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崇尚人與自然的關系,逃避現(xiàn)實追尋清靜無為。道家思想里的“出世”、“超然”“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注重建筑同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原則,促進了中國傳統(tǒng)院落的形成與發(fā)展,強調了人、自然、建筑和諧共生的狀態(tài)[5]。
2.2 “人造自然”的院落
“院落”承載著“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人和自然的關系、建筑和自然的關系、建筑和人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院落是用建筑或墻圍合而成的內向型并對外封閉的空間,院里的建筑和人都是通過天空這個媒介與外界聯(lián)系的。為了彌補人們親近自然、喜愛自然的不足,引入各種自然元素,水、植物、光等,還在院內設置許多景觀小品,把自然風光引入院內,成為一個人化自然的院落空間。“院”是外界與建筑的過渡空間,通過建筑的設計,將人——建筑——自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體驗自然的同時帶入人的情感,更為重要的意義是院落反映了崇尚自然和以道法自然為最高境界的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6]。
2.3 人與院落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處處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堅持人為第一位的,在建筑中,以“人”為服務對象的。在自然中反映人的存在,同時也表達了人們追求自然的情感。中國傳統(tǒng)院落形式是歲月積淀的文化形成的,到處充滿著生活的氣息。它滿足的更多的是人文精神的需求,成為中國人所喜歡的獨特空間形式,使人們擁有強烈的歸屬感。
3 兩者自然觀的異同點
3.1 建筑環(huán)境營造的理念
縱橫比較兩則自然觀的差異,賴特的有機建筑強調的是建筑在自然中依山就勢的建筑環(huán)境,讓建筑融入到環(huán)境中。譬如:流水別墅,運用美國匹茲堡市郊區(qū)的熊溪河畔當?shù)氐牡乩砦恢?,屹立在高崖林立之內,瀑布之上。使瀑布成為建筑的一部分。而中國傳統(tǒng)院落的自然觀是通過彌補圍墻對自然的隔離,通過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自然中的景觀環(huán)境引入到院落內,成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人化自然[7]。
3.2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中國傳統(tǒng)院落中的人本思想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仁者愛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自古以來,中國的建筑都是以“人”為服務對象,寄托人的思想情感。注重功能與精神的統(tǒng)一性。賴特亦是如此,作為現(xiàn)代主義代表師承沙利文的“形式追隨功能”,也就強調了人在建筑中起主要作用。在其住宅設計當中不僅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更加注重家庭的內聚力。由此,在其住宅設計中火爐成為重要的組成之一,并處于住宅中的核心位置[8]。
4 結語
賴特作為二十世紀杰出的建筑師,他的有機建筑理論,體現(xiàn)了人們追求建筑整體性的同時,注重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是未來建筑的發(fā)展趨勢。中國的古建筑所體現(xiàn)的自然觀,同樣為我們如何與自然完美融合指引了方向。賴特有機建筑理論對我們現(xiàn)代設計尤為重要,同樣“院落”形式中蘊涵的傳統(tǒng)自然觀需要我們繼承與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不會消失,這也是創(chuàng)新的根基。重視傳統(tǒng)文化思想對于當今設計的意義,從建立人與自然關系的視角設計出適合當代人需求的新空間形式,反映具有我國文化特色的自然觀。
參考文獻
[1] 任艷,江濱.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有機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J].中國勘察設計,2017(12):88-97.
[2] 萬祥虎,祝一銘.簡述賴特有機建筑的思想[J].文學界(理論版),2012(9):295-296.
[3] 夏雪婷,李峰.賴特及其有機建筑的設計理念簡析[J].現(xiàn)代裝飾(理論版),2014(5):222-223.
[4] 王霜.基于地域文化的院落景觀設計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
[5] 孫娜蒙,李雨紅,許民.賴特有機建筑與“天人合一”思想[J].華中建筑,2007(1):198-200.
[6] 林敏,章明卓.賴特有機建筑思想研究綜述[J].山西建筑,2014(5):3-4.
[7] 劉帆.淺談賴特與有機建筑[J].江西建材,2015(15):27.
[8] 方曉燕.中式傳統(tǒng)院落空間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新而中”[D].西南科技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