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1400)
高血壓腦病是指當血壓驟然上升引起腦血流出現(xiàn)高灌注,因毛細血管壓力過高、滲透性增強所導致的一系列暫時性腦循環(huán)功能障礙疾病[1]。本研究對部分患者采用硝酸甘油聯(lián)合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報告如下。
入組者為2017年7~12月在太康縣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高血壓腦病患者,共計135例,入院后行CT、腦電圖、腦脊液檢查等檢查,并符合《神經病學》中關于高血壓腦病的診斷標準[2]。其中男73例、女62例;年齡48~74歲,平均(62.3±4.5)歲。隨機分組,將45例患者設為參照1組,45例患者設為參照2組,45例患者設為試驗組;3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礎治療,如吸氧、臥床休息,并依據病情使用納洛酮、甘露醇等藥物。
試驗組:為患者靜滴硝酸甘油(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569),單次劑量為10 mg,與250 mL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速度以5~10μg/min為宜,每隔3 min要為其進行1次血壓測量,并調整滴速,當血壓下降至160/100 mmHg之后停止滴入,改為口服纈沙坦膠囊(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17),單次劑量為80 mg,1次/d,改為滴注銀杏達莫注射液(通化谷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140),單次劑量為20 mL,與5%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滴注,1次/d。
參照1組:為患者靜滴硝普鈉,單次劑量為50 mg,與5%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速度以5~10μg/min為宜,依據血壓測量值而調整滴速,當血壓下降至160/100 mmHg之后停止滴入,改為口服纈沙坦膠囊,單次劑量為80 mg, 1次/d。參照2組:為患者靜滴硝酸甘油,單次劑量為10 mg,與5%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速度以5~10μg/min為宜,每隔3 min測量1次血壓,并調整滴速,當血壓下降至160/100 mmHg之后停止滴入,改為口服纈沙坦膠囊,單次劑量為80 mg,1次/d。
治療3 d及1周后測定血壓,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收縮壓降至90~140 mmHg范圍內,舒張壓降至60~90 mmHg范圍內,則為顯效;患者的癥狀、體征有所好轉,收縮壓、舒張壓值有明顯下降,但尚未降至正常范圍,則為有效;未達到以上標準則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對研究所涉及的數據進行分析,行χ2檢驗,當P<0.05時為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3 d及1周后,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要高于參照1組、參照2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治療期間,參照1組:頭暈頭疼1例,面紅1例,惡心1例,參照2組:頭暈頭疼2例,面紅1例,惡心1例,試驗組:頭暈頭疼1例,面紅2例,惡心2例,3組不良反應相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組以上不良反應在減小滴速后均得到有效緩解。
表1 3組治療3 d后療效對比 例
注:1)與參照1組對比,P<0.05;2)與參照2組對比,P<0.05
表2 3組治療1周后療效對比 例
注:1)與參照1組對比,P<0.05;2)與參照2組對比,P<0.05
高血壓腦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該類患者是以惡心嘔吐、頭痛、意識障礙、抽搐、昏迷等為主要表現(xiàn),并具有起病突然、進展迅速等特點,對腦部組織及功能具有極大的損害性,甚至會危及生命[4];因此在確診后要為其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硝酸甘油、硝普鈉均是常用的降壓藥物,硝普鈉可對小動脈及小靜脈、大動脈產生作用,但對于大動脈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加大劑量可能導致硫氰酸中毒情況[5];硝酸甘油對擴張冠狀動脈、減輕心臟負荷具有顯著作用,能夠維持較好的血液灌注狀態(tài),其缺點是易引發(fā)神經系統(tǒng)癥狀。銀杏達莫注射液一種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復方制劑;由銀杏總黃酮與雙嘧達莫所組成,前者是提取于銀杏葉,后者為抗血栓藥物,二者具有擴張血管、清除氧自由基、抗血栓、維持血壓等多重功效,并有助于受損神經元修復及神經功能恢復,對改善患者預后也具有重要作用。
此次研究中,對135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d及1周后,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1組、參照2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頭暈頭疼、面紅、惡心等不良反應經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說明應用硝酸甘油聯(lián)合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高血壓腦病較比硝普鈉更具優(yōu)勢,是一種安全、有效、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案。